一种医用翻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060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翻身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翻身架。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的患者护理中,尤其是烧伤科的病人经常需要进行翻身,但是由于病人本身不能用力,只能靠护士的手部推力完成上述动作,且仅靠手部的推力不仅接触面积小,且用力不均匀,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03]同时病人还需要进行一定角度的支撑,长时间的人力支撑不仅工作量大,支撑的角度也不好控制。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翻身架,该翻身架解决了进行病人翻身时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和翻身困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医用翻身架,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使用时,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同时塞入病人身下,升降装置进行支撑装置一侧的抬落来控制病人的翻身。
[0007]具体的,所述的支撑装置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置多个通气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边缘设置软垫,且在支撑板的背面设置多个风扇和多个紫外灯。
[0009]更具体的,所述的升降装置为液压千斤顶。
[0010]另外,还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板体,所述的支撑装置与底座的渐薄端可转动连接,升降装置埋设在底座的渐厚端。
[0011]具体的,升降装置沿垂直于支撑装置的方向埋设在底座的渐厚端。
[0012]还有,在支撑装置的边缘设置提手。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0014](I)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和埋设在底座内的升降装置实现对病人的翻身操作,整体的楔形结构不仅方便塞进身下,且升降装置的支撑慢慢进行升降,有利于支撑角度的控制;
[0015](2)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由带有通气孔的透气板和软垫结构的外边组成,不仅避免了支撑板长期支撑不能透气,且软垫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同时在支撑板的背部还设置了紫外灯和风扇,及时消毒且增加空气流动有利于病人烧伤部位的恢复;
[0016](3)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采用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来完成,结构简单且操作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翻身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翻身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翻身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_支撑板、101-软垫、102-透气板、103-提手、2-转轴、3-底座、4-紫外灯、5-风扇、6-升降装置、601-控制把手、602-升降杆;
[00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翻身架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使用时,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同时塞入病人身下,升降装置进行支撑装置一侧的抬落来控制病人的翻身;整体的楔形结构不仅方便塞进身下,且升降装置的支撑慢慢进行升降,有利于支撑角度的控制。
[0023]支撑装置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置多个通气孔;楔形的支撑板为一端渐渐变薄另一端渐渐变厚的纵切面为近三角形的结构,使用时将楔形支撑板的渐薄端塞进人体,通气孔的设置利于病人背部的通风,增加舒适感,还能利于伤口的恢复。
[0024]支撑板的边缘设置软垫,且在支撑板的背面设置多个风扇和多个紫外灯,软垫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及时消毒且增加空气流动有利于病人烧伤部位的恢复;
[0025]升降装置为千斤顶式的装置,可以为液压千斤顶或机械千斤顶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0026]另外,还包括底座,底座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板体,支撑装置与底座的渐薄端可转动连接,升降装置埋设在底座的渐厚端,方便放入病人体下且埋设的升降装置节省空间,更加方便操作。
[0027]升降装置沿垂直于支撑装置的方向埋设在底座的渐厚端,垂直方向的支撑能增加支撑的角度可达20°?90°,扩大支撑角度。
[0028]还有,在支撑装置的边缘设置提手,方便进行本装置的拿取和使用。
[0029]实施例一:
[0030]结合图1-3,本实施例的医用翻身架包括支撑板1、转轴2、底座3、紫外灯4、风扇5和升降装置6,支撑板I的一边与底座3的一边通过转轴2可转动连接,升降装置6埋设在底座3内远离与支撑板I的连接边,使用时,将支撑板I和底座3塞入病人体下,通过升降装置6的升降对支撑板I另一边的抬落实现支撑板I沿转轴2的转动,从而带动病人的身体进行抬落实现翻身;
[0031]支撑板I的纵切面为楔形,支撑板I由带有通气孔的透气板102和围绕透视板102设置的软垫101组成,且在支撑板I的背面设置四个风扇5和两个紫外灯4 ;在支撑板I的渐厚端边缘设置提手103,提手103朝外垂直于支撑板I设置;
[0032]底座3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板体,支撑板I的渐薄端与底座3的渐薄端通过转轴2可转动连接,升降装置6沿垂直于支撑板I的方向埋设在底座3的渐厚端;升降装置6为液压千斤顶,主要包括升降杆602和控制把手601,控制把手601伸出底座3开有的凹槽实现对升降装置6的升降杆602升降的控制。
【主权项】
1.一种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6),使用时,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出)同时塞入病人身下,升降装置(6)进行支撑装置一侧的抬落来控制病人的翻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支撑板(I),且支撑板(I)上设置多个通气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I)的边缘设置软垫(101),且在支撑板(I)的背面设置多个风扇(5)和多个紫外灯(4)。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6)为液压千斤顶。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3),所述的底座(3)为纵切面是楔形的板体,所述的支撑装置与底座(3)的渐薄端可转动连接,升降装置(6)埋设在底座(3)的渐厚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6)沿垂直于支撑装置的方向埋设在底座(3)的渐厚端。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医用翻身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装置的边缘设置提手(103)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翻身架,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使用时,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同时塞入病人身下,升降装置进行支撑装置一侧的抬落来控制病人的翻身;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和埋设在底座内的升降装置实现对病人的翻身操作,整体的楔形结构不仅方便塞进身下,且升降装置的支撑慢慢进行升降,有利于支撑角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由带有通气孔的透气板和软垫结构的外边组成,不仅避免了支撑板长期支撑不能透气,且软垫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同时在支撑板的背部还设置了紫外灯和风扇,及时消毒且增加空气流动有利于病人烧伤部位的恢复。
【IPC分类】A61G7/057
【公开号】CN204909921
【申请号】CN201520570131
【发明人】王立娜, 周琴, 王冬娟, 罗旭芳, 卢迎, 邹晓梅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