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82阅读:1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把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特别是一种拖把的固定装置。
与扫把相同,拖把也是经常用于清洁室内地板的工具,其使用普遍的状况可由新型拖把促销广告的如火如荼窥知一二,尽管新型拖把不断推陈出新,但传统拖把依然获得许多消费者的眷顾,如图6所示是传统拖把的分解图,其包括有一把杆80、一设于把杆80末端部的套筒81、一呈多片束状的拖布90及用于将拖布90结合至套筒81内的固定片91;其中前述套筒81是呈倒置的碗状,其底端形成有四支固定柱82、83,该四支固定柱82、83分别具有不同长度,且两两相对,其中不同高度的设计,主要为在相邻固定柱82、83间形成较大间隙,供拖布90布片穿出,又各固定柱82、83上分别形成有螺孔,供与前述固定片91对应螺合。
该固定片91呈矩形状,其四角落处分别形成有固定孔92,其间分设螺杆93,供螺合至套筒81内的固定柱82、83上。
又固定片91四周分别形成有多个垂直方向的尖齿94,各尖齿94将穿刺于拖布90间,以加强固定。
以前述固定方式的缺点在于因套筒81内的固定柱82、83长短不一,当固定片91各角落以螺杆93螺合至各固定柱82、83时,将出现严重的变形(如图7所示),此时固定片91虽可以较高的紧度压掣拖布90,但反作用力亦大,故除固定片91将严重变形外,固定柱82、83上的螺孔亦可能出现滑牙现象。
而基于环保概念,目前类似前述的拖把多采可替换拖布90的形式,但在前述构造设计中,拖布90经使用过一段时间而必须更换时,固定片91已变形,固定柱82、83则已出现螺纹磨损变形现象,在该状况下即无法再供更换拖布90,造成整支拖把必须完全废弃。
另前述拖把于更换拖布90时,必须使用如螺丝起子等工具,方能将固定片91自套筒81上卸下,除确实有所不便外,对于部分不擅使用工具的主妇更将造成困扰。
故由前述可知,传统拖把的固定结构设计显然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把的固定装置,便于更换拖布及拆装拖把,且无须使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呈凸字形筒状的固定座;一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的固定件;一套设组装在固定件上的固定环;该固定环是经束紧拖布后穿置于固定件上,该固定件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
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形成有一螺筒,螺筒内形成有螺纹;该固定件呈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与该螺筒中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顶端形成有螺孔,一把杆底端设有相对应而螺合的螺纹段。
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底端形成有一较大外径的挡部,该挡部周缘形成有多个凹槽,该固定环底端周缘形成有对应该固定件上凹槽的凸缘。
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外侧壁面密布形成有多数纵向凸纹。
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固定环近底端处凸设形成有一环状的环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的固定装置的效果是,长期使用后不会造成任何元件变形或出现螺纹磨损,便于更换拖布;并且不论安装或拆卸拖布,仅须徒手进行,无须使用工具,在操作上十分的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
图1中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
图1中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传统拖把的分解图。
图7为传统拖把的剖视图。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分,请参阅
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固定座10、一固定环20、一固定件30、拖布40及一把杆50;其中该固定座10呈一凸字形的筒状,其中央形成有一中空螺筒11,螺筒11内壁形成有螺纹12,可供与固定件30对应螺合,又固定座10内部呈中空状,其底部贯穿,并与螺筒11连通。
该固定环20呈一中空环体,其内径适可供套置于固定件30上,又固定环20外侧壁面密布形成有多数纵向凸纹21,以提高磨擦力。
再者,固定环20底端于等角度处分别形成有柱状凸缘22,供与固定件30作进一步定位。
该固定件30呈一圆柱状,其外径适可供固定环20套置其上,又其上端外侧面形成有螺纹31,供对应螺合至固定座10的螺筒11内,再其顶端面形成有轴向的螺孔32,供把杆50对应螺合。
又固定件30底端形成有一较大外径的挡部33,该挡部33周边于适当角度处分别形成有凹槽34,各凹槽34分别对应于固定环20底端的各凸缘22。
该拖布40是以多层布料41成叠构成,每一层布料41上分别裁切形成多片条片42,上端处仍呈连续状。
又拖布40是卷设于前述固定环20上,并以束带43予以束紧,由于束带43可提供极高度的束紧度,且固定环20表面又形成有增加磨擦作用的凸纹21,故可确保拖布40确实稳固的结合于固定环20上。
该拖布40经卷设束紧于固定环20上,即由固定环20穿置于固定件30上,当固定环20穿置至固定件30上,其底端的凸缘22将对应卡掣于固定件30底端挡部33的凹槽34内,以防止固定环20上的拖布40任意转动。
该固定件30透过固定环20与拖布40结合后,即螺设至固定座10的螺筒11内,此时固定件30上的拖布40上端也挤紧于固定座10内如图2所示。
又固定件30螺设于螺筒11后,其顶端的螺孔32适位于螺筒11间,此时把杆50即可以底端形成的螺纹段51(请参阅
图1所示)插入螺筒11内,而螺合于固定件30上端的螺孔32内。
以前述拖把构造经组成后如图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是由固定座10配合固定环20、固定件30等元件以特殊的组合构造设计,对可替换的拖布40进行结合固定,以该设计并不致造成任何元件变形或出现螺纹磨损、变形现象,故可方便于拖布40的更换。
再者,固定件30上的螺孔32螺纹与固定座10上的螺筒11内螺纹12是呈顺向的,因此,当把杆50与固定件30相互旋紧时,亦可同时使固定件30与固定座10旋紧,当固定件30欲自固定座10上旋下时,则可利用把杆50提供较大的施力支点,以方便拆卸作业。
请参看图4,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拖把的固定环20位于各凸缘22上方的近底端处凸设形成有一圆环状的环凸缘24,请配合参看图5,当将各构件组合而使拖布40外覆于固定环20外周缘时,可利用固定环20上所凸设的环凸缘24让拖布40在外覆于固定环20时略为产生弯曲变形,如此当有外力拉扯拖布40时,可因环凸缘24所形成拖布40的弯曲变形,而使该拉扯力量不致直接传递至拖布40与束带43的固定处,可藉以降低外力拉扯力量对拖布40与束带43固定处的不良影响,同时若因外力拉扯而使束带43连同拖布40一起滑落时,也可由环凸缘24提供束带43与拖布40一份限止的作用,以防止束带43自固定环上滑落,并避免拖布40因外力的拉扯而脱落,以达到提高拖布40结合力量强度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此一较佳实施例中主要是在固定环20上凸设形成有一环凸缘24,藉由此一环凸缘24的形成可让拖布40在外覆于固定环20外周缘上时产生弯曲变形,如此当有外力拉扯力量产生时,可防止此一外力拉扯力量直接传递至拖布40与束带43的结合处,能藉此防止拖布40因外力拉扯而脱落,以进一步提高拖把拖布40的结合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呈凸字形筒状的固定座;一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的固定件;一套设组装在固定件上的固定环;该固定环是经束紧拖布后穿置于固定件上,该固定件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形成有一螺筒,螺筒内形成有螺纹;该固定件呈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与该螺筒中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顶端形成有螺孔,一把杆底端设有相对应而螺合的螺纹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底端形成有一较大外径的挡部,该挡部周缘形成有多个凹槽,该固定环底端周缘形成有对应该固定件上凹槽的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外侧壁面密布形成有多数纵向凸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固定环近底端处凸设形成有一环状的环凸缘。
专利摘要一种拖把的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凸字形筒状的固定座,一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的固定件,一套设组装在固定件上的固定环,该固定环是经束紧拖布后穿置于固定件上,该固定件螺合穿设于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拖把构造可便于组卸与更换拖布,且具稳固的结合效果。
文档编号A47L13/24GK2410970SQ00201449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日
发明者黄德旺 申请人:黄德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