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挂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71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墙面挂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墙面垂直悬挂框体结构技术领域。
现有的像框、画框、镜框结构,一般都采用悬挂式,以便于取换和放置。但悬挂的方式多采用在框架上定钉再栓上挂线与墙面的钉子相挂结合,或者是框架上钉上一个挂扣,利用栓挂线或直接与墙面上的钉子相挂结合。上述这两种悬挂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采用钉子挂线方式,挂线暴露在外,影响壁面及悬挂物美观,而且这种悬挂方式缺乏稳定性,悬挂物稍有触动便会摆动,极不安全,随着挂线的固定点磨损还会产生悬挂物脱落,难免会伤及人身和造成悬挂物本身的坏损;其次,既使是采用挂扣与墙面钉子挂接方式,也由于挂扣之间钉的位置难以准确,墙面的钉子也不容易完全钉得水平,加上有的悬挂框架本身属不规则,或不对称几何形状,因此,布置起来,十分艰难,不容易保持悬挂物的绝对水平,加上挂扣和墙面钉子的固定性,想对悬挂物进行调整根本不可能,更何况有的具有美学性的艺术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欣赏与感受,经常调整一下角度,会给观赏者全新的感觉。而现有的挂线式与挂扣式,均无法实现其既达到十分方便悬挂且稳定,又具备可调性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露挂线、结构稳定、悬挂方便、悬挂物水平角度可调乃至悬挂物在任意角度均可调整的挂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框架的边框条背面开有一用于悬挂的内T型槽,这个内T型槽结构既可以是沿整个边框周边贯通的,也可以是在边框周边上分段加工而成的;还可以是在边框上所设计的悬挂点局部加工而成的。对于矩形框架,所开的内T型槽为在边框上对称设置两段,并与水平方向存在一个夹角。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A-A剖视图;图3为图2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方案图。
内T型槽4的加工一般采用特殊成形刀头一次加工而成。边框1可用天然实木,也可选用合成的密度板,整个挂框的框架形状可任意选取。所加工的内T型槽4位于边框1的背面。加工的内T型槽4在边框1周边贯通,这种周边贯通结构可使边框1在整个360°方向上任意调,满足使用者对某些特殊挂物的悬挂需要,对于一些不太规则,不对称的挂物,可在边框1上分段加工内T型槽4,以保证挂物在一定方向上可以调整。对于需要保持水平悬挂的矩形挂物(见图4)应在其两端加工出两个相对称的水平方向形成一定夹角的两段T型槽,以确保能够微调边框1,使悬挂物位于水平状态。
安装时,先在墙面6上钉上钉子5(一般应是2棵),在边框1背面安置上画面2和背板3,再用钉子把其固定在边框上,然后直接将边框1背面的内T型槽4对准墙面6上的钉子5,并将其嵌牢在钉子5头上,其水平角度方向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靠转动边框1本身来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在装置美观上在结构稳定上,在方便悬挂与可调整水平度上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墙面挂框结构,主要用于像框、画框、镜框等装置,由边框(1)配合画面(2)、背板(3)组成,其特征是在边框(1)背面开有一用于悬挂的内T型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框结构,其特征是,内T型槽(4)是沿整个边框(1)周边贯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框结构,其特征是,内T型槽(4)是沿整个边框(1)周边分段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框结构,其特征是内T型槽(4)是局部开在边框(1)所设置的悬挂点上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挂框结构,其特征是当框架为矩形时,所开的内T型槽(4)为在边框(1)上对称设置两段,并相互与水平方向存在一个夹角。
专利摘要一种墙面挂框结构,将挂框的边框(1)背面加工一沿挂框周边贯通或分段的或局部定点的内T型槽(4),使其挂框在安装上画面(2)和背板(3)后悬挂在墙面(6)上具有美观、结构稳定、便于悬挂,在墙平面上旋转角度可调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A47G29/087GK2432846SQ00223739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7日
发明者姜立人 申请人:姜立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