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水动力淘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546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水动力淘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颗料状粮食淘洗机。
现有的颗粒状粮食淘洗机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似于人工淘米方式,只是将水龙头装在单独的容器上,用搅拌方式清洗,即无法将砂粒、漂浮物从粮食中分开,且淘洗速度慢,出米方式落后。另一种虽然有了较大改进,并配有专利装置(如TXJ型淘米机)但该机结构复杂,电力消耗大,造价昂贵,维修、调试难度均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结构极其简单,无任何机械传动装置的快速水动力淘米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盛米桶,手动换向阀,喷水嘴,引射管以及出米管,差压式双向阀,进、排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喷水嘴安装在盛米桶的中心,并在引射管的下方,喷水嘴出水方向对准引射管的轴线,引射管的上方装有手动换向阀,由手动换向控制淘洗时间,来实现淘米、出米。在喷水嘴的下方装有差压式双向阀,排水排污阀,进、排水管路,和漂浮物益出管,在进水口自来水压力≤1.5kg/cm2时进水加装增压水泵即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不同物质(粮食、砂粒、漂浮物)在水中各自的比重不同的事实,在水力的作用下,通过喷水嘴,喷出高速水流,将淘洗的粮食在引射管中只要作一次上下循环就可将粮食、砂粒、漂浮物分离开来,从而达到快速清洗的目的。
附图表示快速水动力淘米机的主要结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快速水动力淘米机的结构及实施作详细的说明。
在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盛米桶 (2)手动换向阀 (3)引射管 (4)喷水嘴(5)差压式双向阀 (6)出米管 (7)溢水管及支架 (8)排水排污阀(9)增压水泵 (10)进出水管路 (11)盛米筐
其中(1)为盛米桶,用不锈钢制成圆桶形,上口为环形溢水槽并开有溢水口(3)处溢水管(7)联通,漂浮物将从此处溢出,下底制作成圆锥形,圆锥形底部为砂石沉积区。
手动换向阀(2)材料用有色金属制成,换向阀的下端连接引射管(3),上端为自然出口,在端连接出米管(6),当换向阀关闭出米管口时,在水力的作用下进行淘洗,淘洗结束换向后,米即从出米管口处快速连续的排出。换向阀的通径与引射管、出米管通径保持一致。
(3)、(4)为引射管、喷水嘴,引射管上端与换向阀(2)连接,下端必须制成与盛米桶相反的喇叭口(大米吸入口),喇叭口的横截面积为引射管面面积的1.3-2.2倍,并用光滑内壁的不锈钢管制成。引射管(3)与喷水嘴(4)要有一环形缝隙,环形缝隙的高度为10-40mm可调,保证在环形缝隙处造成负压,及米在水中自由下坠,将米从此处吸入,进行淘洗。
喷水嘴(4)的喷口离桶底部的距离30-40mm,构成砂石沉积区。
(5)差压式双向阀正常进行淘米工作时,在水压的作用下,阀门被关闭,水从喷水嘴中喷出,当淘洗、排米结束,关闭增压泵(9)后并打开排水排污阀(8),盛米桶(1)内的水压将差压式双向阀自动打开,进行排水排污,并将沉积在盛水桶底部的砂石,重物全部排出。
出米管(6),当淘洗工作完毕后通过调节换向阀(2),米就从该管中快速连续排出落入盛米筐(11)。溢流管及支架(7),即作为该机的支架,亦与溢流口连接成为溢水管路。其材料用不锈钢管制成。
差压式双向阀(5)排水排污阀(8)增压泵(9)以及进出水管路(10)连接在一条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仅使用一只增压泵以稳定工作水压外,无需其他动力,能耗极低。
2、无任何机械传动装置,安全性好,能快速连续出米,效率较高。
3、结构及其简单,维修率低,因而造价低廉。
4、符合食品行业要求。机内无污垢沉积物,清洗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适用于小型机家用,中型机食堂、快餐公司、食品加工厂用;大型机适用于面粉生产线淘洗小麦用,以及需要淘洗的颗粒状粮食连续生产线。
权利要求1.快速水动力淘米机,包括喷水嘴(4),引射管(3),出米管(6)及手动换向阀(2),其特征是喷水嘴安装在引射管的下方,喷水嘴出水方向对准引射管的轴线,上端连接手动换向阀及出米管。
2.从权利要求1所述的淘米机,其特征是喷水嘴下端的差压式双向阀(5),排水排污阀(8),及进出水管(10),连接而成的一条进、排水管路。
3.从权利要求1所述的淘米机,其特征是引射管管口(喇叭口)的横截面积是引射管面积的1.3-2.2倍,引射管管口与喷水嘴处的环形缝隙高度距离为10-40毫米。
专利摘要本快速水动力淘米机,属于颗粒状粮食淘洗机,其特征是:喷水嘴安装在同一轴线上的引射管的下方,实现快速淘米、出米。由引射管上方的手动换向阀来控制淘水时间,由喷水嘴下端的差压式双向阀,进水排污阀来实现进、排水在一条管路上。其结构简单、实用,无任何机械传动装置,造价低廉,广泛适用于家庭、食堂、快餐公司及大型连续作业的流水线。
文档编号A47J43/24GK2449620SQ0024907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刘其伟, 彭新 申请人:刘其伟, 彭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