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15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瓶,其装液体的容器的内表面有由氟树脂等构成的薄膜,保护膜上有显示水位线等的标示部分。
以往使用的电热水瓶和电饭锅等容器内一般用含有氟树脂的涂料涂了一层,但在涂布含有氟树脂的涂料时,如混入硅油,会出现涂料进起,影响外观,因此,必须注意不让硅树脂或硅油混入。
此外,以往在电热水瓶的容器内形成膜时,或在膜上通过印刷形成标示部分时,有时在涂料中使用硅油作为消泡剂,但由于硅油量很小,对膜的密合性基本上没有影响。
在电饭锅中,在容器内喷涂形成的厚10-40μm左右的含有氟树脂的膜上通过拍印(pat printing)形成标示部分,但在标示部分上再用粉体涂布等方法形成了30-60μm厚的含氟树脂层,因此没有胶痕的问题。
然而,若在电热水瓶容器内形成的以氟树脂及聚醚砜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膜膜上通过使用硅橡胶的拍印形成标示部,则存在膜上出现胶痕、粘附性、耐磨耗性下降的问题。
这是因为为了确保拍印时的印刷性能和脱模性能等和调整至最佳条件,在印胶(pat)的主要成分硅橡胶中添加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硅油。因此,通过拍印形成标示部分时,上述硅油附着于膜上,膜中的氟树脂被排斥,氟树脂凝集,拍印处会出现胶痕。此外,拍印处的膜的粘附性和耐磨耗性下降。
以往,如上所述,在电热水瓶容器内形成以氟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膜,主要是为防止水垢等污垢附着,但有时会使加入的水、开水、饮料等液体的口味变差。最近,对于这种口味变差的问题,通过选用最佳材料和最佳加工条件,也有的已达到了并不让人十分在意的程度。
然而,即使是经这样改进的电热水瓶,加入其中的液体的口味,水质的改善,或者用开水等液体泡的茶等饮料的口味、用液体进行烹调时的煮物等的性能的改善,尚有需要完善之处。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高电热水瓶容器内的膜的粘附性,并且,即使在皮膜上拍印,也不会留下胶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改善放入容器中的水、开水、饮料等液体的口味和水质,积极改善用开水等液体所泡的茶等饮料的口味,用液体进行的烹调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在本发明中,在容器内形成膜厚在30μm以下的至少由氟树脂构成的膜,使膜中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这样,能防止膜中氟树脂的凝集长大,抑制膜的粘附性和耐磨耗性下降。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膜的一部分形成标示部分。这样,能形成粘附性优良的标示部分。
在本发明中,前述标示部分至少由氟树脂、聚醚砜树脂和颜料组成,形成标示部分的膜中的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这样能抑制通过拍印而形成标示部分的膜的粘附性下降。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膜之上,至少在非标示部形成由聚醚砜树脂构成的第二层膜。这样能抑制氟树脂凝集,防止硅油直接接触,提高膜的粘附性,并可防止非标示部出现胶痕。
在本发明中,在容器表面形成至少含有氟树脂、颜料和粘合剂成分的氟树脂膜,作为上述颜料的碳素颜料占膜重量的20%以上,在上述膜上通过用印胶转印而形成印刷层。通过这样的组成,在焙烧氟涂层时能抑制涂膜成分的流动性,从而消除胶痕。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印胶最好由至少含有硅橡胶的物质构成。
这样,通过在含有氟树脂的膜中加入20重量%以上的碳素颜料,由于焙烧时熔融且自身难以流动的碳素颜料在膜中充分分散,氟树脂等膜中树脂成分的流动性被抑制,膜最表面的氟树脂凝集等变少,表面的平滑性得以确保,并可消除胶痕。
特别是碳素颜料与其他颜料比较,比重小,粒径也小,所以添加重量相同时粒子数目多,所以抑制膜成分流动性的效果提高,这样可相应地减少颜料的添加量。
若使用含有硅橡胶的印胶,则油墨的转印性好,且印胶的耐久性也变好,因而能高效地生产外观优良的产品。
其次,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在本发明中,在电热水瓶容器内表面的与液体接触的面上形成含有木炭粉末成分的膜。这样,由于内表面膜中所含木炭粉末会发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线效应,水质得到改善,而且,木炭粉末中所含的钙和镁等矿物质从上述膜与上述容器内的液体直接接触部分微量溶出,能改善使用容器内的水或开水的饮料的口味。木炭粉末中所含的这些以钙、镁等碱土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以及以钾、钠等碱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的溶出,使水的性状移向碱性一侧,使用这种水泡茶或红茶、咖啡等饮料时,其抽提能力增加,能够提供美味的饮料。用这种向碱性偏移的水烹煮,能缩短烹煮时间、提高烹调效果。
在电热水瓶中,由于内部的液体(例如水)的温度会上升至沸点,因此,与该液体接触的膜也会上升至同样的高温,由此,发射出的红外线增多,使液体移向碱性一侧的成分也溶出更多。而且,在电热水瓶的情况中,由于使液体长时间保持高温,这一效果就更大。
在本发明中,上述木炭粉末的含量占膜重量的0.5-50%。
木炭粉末的添加量如超过膜重量的0.5%,则会由于该木炭粉末的红外线发射效应以及木炭粉末中微量成分的溶出而出现水质改善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木炭粉末的添加量超过膜重量的50%,则与基材的粘附性和耐蚀性降低,且木炭粉末中的杂质过多溶出,在该电热水瓶内的液体用于饮料时,有时还会使饮料的口味变差。因此,木炭粉末的含量占膜的0.5-50重量%的范围较好。
由此能用木炭改善水质,并能抑制粘附性和耐蚀性的降低,而且能抑制杂质的混入引起口味变差。
在本发明中上述木炭粉末的粒径为10μm以下。
在容器内表面上形成的膜的1层厚度为10-20μm左右。此时如上述木炭粉末的粒径超过10μm,则粒子的一部分从膜上露出的概率变高。木炭粉末的主要成分为碳,导电性非常好,所以膜的耐蚀性下降,木炭粉末出现在与基材的界面上的可能性增大,由此,膜与基材的粘附性也降低,而且膜表面的凹凸变大,从而使膜表面的防污性下降。因此,上述木炭粉末的粒径以小于10μm为佳。
由此能得到耐蚀性和粘附性良好、且膜表面的防污性也不降低的电热水瓶。
在本发明中,将上述木炭粉末中所含的杂质成分,特别是铁成分控制在0.1重量%以下。
将木炭加工成粉末时,用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锤等来粉碎,粉碎时有微量的这种铁成分混入。其混入量如超过木炭粉末的0.1重量%,则会成为膜耐蚀性降低、容器内饮料口味变差的重要原因。因此,上述木炭粉末中的铁成分的混入量以0.1重量%以下为佳。
由此能得到膜的耐蚀性和口味不会下降的电热水瓶。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膜中添加1重量%以止的碳素颜料。
在膜中添加1重量%以上的碳素颜料,能确保膜的红外线发射效应,无需添加过多的木炭粉,在成本上也较有利,此外,由木灰粉末引起的过多杂质成分的混入也能得到抑制,因而能够抑制膜的粘附性和耐蚀性的降低,也能抑制容器内饮料口味变差。
在本发明中,作为的上述木炭粉末,以使用优质的白木炭粉末为佳。
优质白木炭与栎黑炭等一般的木炭比较,钠、钾等碱金属元素多,所以容易使pH移向碱性一侧而改善容器内所盛的液体的水质。作为一般的木炭的栎黑炭于400-700℃炭化,而优质白木炭于1100-1300℃的高温炭化,所以会使水质下降的杂质含量较少。因此,在木炭粉末中以使用优质白木炭粉末较有利。
由此,能提高口味的改善效果,并抑制由杂质引起的口味变差。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膜中添加氟树脂。
在膜中添加木炭粉末和碳素颜料等无机成分,会提高膜本身的亲水性,结果使污垢容易附着。因此,使膜中含有氟树脂成分,使膜具有疏水性,能改善污垢的附着性。
在本发明中,还在上述容器的液体加热面上的膜中添加中空的微囊。
通常在用电热水瓶加热液体时,由于液体加热面上水蒸汽气泡的发生和破裂会发出声音,但在加热面上的膜中,如木炭粉末和碳素颜料这样的无机成分比率增加,发出的声音容易变响,即煮水音变大。因此在加热面上的膜中添加中空的微囊,能抑制发生的声音振动,抑制煮水音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电热水瓶容器内表面的接触液面处形成的膜含有能使液体变成碱性的物质。由此,使在沸腾和保温过程中与上述膜接触的的开水等液体的pH与原来相比,移向碱性一侧。通常向碱性偏移的开水,作为其分子集团的簇变小,泡茶时这样的开水能很好地浸透茶叶内部,结果使茶的抽提更好。烹煮等时也同样,由于开水能更好地浸透烹煮物,烹煮时间缩短,又由于烹煮时间缩短,营养成分的溶出也减少,能使烹煮的性能提高。
在本发明中,具体地,使用碱性物质作为使上述液体移向碱性的物质。由此,由于分散于膜中的碱性物质与容器内所盛液体接触,碱性物质溶出,从而能使液体向碱性变化。向碱性变化的程度,可通过调整膜中碱性物质的掺入量和分散状态,以及碱性物质本身的碱度而任意改变。
在本发明中,具体地,使用氧化镁作为上述碱性物质。氧化镁与开水等液体接触后,会微量溶出,使液体略微向碱性变化。由于氧化镁可以高纯度的结晶得到,故由杂质引起的口味下降的影响基本上没有,最适合用于饮料。此外,由于其一次的溶解量极少,故少量添加就可供长时期溶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热水瓶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热水瓶的容器的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电热水瓶的水位线附近的剖面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电热水瓶的容器内的膜上形成的标示部分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的电热水瓶的水位线附近的正面立体图。
(a)为出现胶痕时的图,(b)为不出现胶痕时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膜5用以下方法形成将由氟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聚醚砜树脂、颜料、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等)组成的涂料喷涂至膜厚25μm,于130℃干燥20分钟后,于340℃焙烧20分钟。
标示部3系在膜5的形成过程中,于喷涂以及干燥之后使用由氟树脂5重量%、聚醚砜树脂12.5重量%、颜料(二氧化钛等)45重量%、助剂(消泡剂等)0.5重量%、溶剂(N-甲基-2-比咯烷酮等)37重量%组成的油墨,经拍印印于膜5的预定部位,然后,在膜5的焙烧过程中同时焙烧而形成。
作为拍印中所用的由硅橡胶组成的印胶,使用硅油成分少的印胶。
将使用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容器2的电热水瓶作为1号试样。制作使用了硅油成分含量不等的印胶的容器2,并用该容器2制成电热水瓶,按所用印胶中硅油成分含量的多少,从少到多依次将电热水瓶标为2-5号试样。
用下述方法评价这样制造的1-5号试样的电热水瓶的容器2中形成的膜5。
①外观评价……用肉眼评价拍印部分的外观。
②粘附性……将水煮沸后,让容器2内部干燥。其后用玻璃纸胶带进行剥离试验。用引起剥离所需的煮沸次数进行评价。
③耐磨耗性……在尼龙刷帚上加载500g重量进行摩擦试验,用使不锈钢坯露出所需的次数进行评价。
分析各电热水瓶拍印部分的膜5中所含硅油成分的量。评价结果和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拍印部分膜中所含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的1、2及3号试样未见胶痕,外观上没有特别的问题。粘附性和耐磨耗性也优良。
特别是硅油成分在1重量%以下的1和2号试样,显示非常优良的粘附性和耐磨耗性。
另一方面,拍印部分膜中所含硅油在2重量%以上的4及5号试样有明显胶痕,外观上存在问题。
在粘附性和耐磨耗性方面,与1-3号试样比较,也明显较差,存在问题。
这样,将膜中硅油控制在2重量%以下,能确保外观品位以及优良的粘附性和耐磨耗性。
在实施例中,以拍印部分膜中硅油成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于拍印部分,对于膜的其他部分和标示部也是同样情况。
膜5的厚度虽设为25μm,但对其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在30μm以下均可。这是为了减小膜厚在30μm以上时膜中所含硅油成分渗入膜中而产生拍印缺陷。
另一方面,作为标示部3,在实施例中采用拍印而形成,但也可并用刻印法,形成凸形或凹形的标示部。实施例2图4表示实施例2中的电热水瓶的容器内的膜上形成的标示部的部分剖面图,在膜5和标示部3之上有第二层膜14。
如实施例1所示,喷涂由氟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聚醚砜树脂、颜料和溶剂(N-甲基-2-比咯烷酮等)组成的涂料,干燥后使用由氟树脂、聚醚砜树脂、颜料和助剂等组成的油墨,通过拍印形成标示部后,喷涂由聚醚砜树脂和溶剂(N-甲基-2-比咯烷酮等)组成的涂料,形成2μm厚的第二层膜14,最后于320℃焙烧20分钟。
印胶系使用实施例1中所用的硅油成分多的4及5号试样。
这样制造的6及7号试样的电热水瓶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如表2所示,即使使用实施例1中出现胶痕的4及5号拍印材料,也未出现胶痕,且粘附性和耐磨耗性也未见问题。
这样,由于在拍印部位形成了第二层膜14,不会产生胶痕,并能得到优良的粘附性和耐磨耗性。
在实施例中,虽还在标示部3之上形成了第二层膜,但即使不形成于标示部3之上,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第二层膜14虽在拍印形成标示部3后经喷涂而形成,但与此相反,在喷涂形成第二层膜14后通过拍印形成标示部3,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另一方面,第二层膜14的厚度虽为2μm,但并不限于此,在0.5-5μm的范围内均可。
这是因为小于0.5μm时不能取得掩盖胶痕的效果,而大于5μm,则用于形成标示部的油墨中所含的N-甲基-2-比咯烷酮会从标示部3渗出。实施例3在图1所示结构中,膜5用溶剂型涂料形成,该涂料含有固体成分的作为粘合剂的聚醚砜树脂以及氟树脂、颜料。这里,所用的氟树脂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作为颜料的碳素的添加量如表3所示。这里,保持粘合剂和氟树脂的含量比不变,改变碳素的添加量,并相应地调整碳素以外的颜料的含有比例,但颜料总含量保持不变。
在容器2的内表面上喷射喷砂使其变得粗糙,在其表面喷涂表3所示涂料,并干燥。其后用印胶转印方式印刷水位线3。这里使用的油墨是将前述涂料中所含的聚醚砜树脂、氟树脂以及作为白色颜料的二氧化钛按规定比例分散于油墨用溶剂中而成的。油墨的转印用以硅橡胶为主要成分的印胶进行。印刷水位线3后在规定温度焙烧,观察其外观。
表3
在表3所示试样中,观察胶痕出现状态,用○~×表示。这里,○表示“外观无问题”,△表示“略见胶痕”,×表示“胶痕明显”。这些结果一并示于表3。图5中示出水位线3附近有无胶痕的状态。这里,符号15表示胶痕。
由这些结果可明显看出,当碳素含量在20重量%以上时,外观问题不存在。
在本实施例中,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作氟树脂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使用四氟乙烯树脂(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PFA)等其他氟树脂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仅以碳素的含量在30重量%以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可以在影响膜的粘附性等基本特性的范围内增加添加量。
另外,就氟树脂膜为1层时的情况作了说明,但结构为包含打底层等的多层时、或在印刷层上形成不降低印刷可辨认性的表面涂层时,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作为印刷层的图案,以图5所示线条为例作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印刷文字、符号、刻度等必要图案也没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以电热水瓶为例作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电饭煲、电热板、IH烹调器用锅、烤锅、面包烤箱、粘糕捣制器、煎锅等具有氟树脂膜的电烹调器具,水筒、饼模、烹调用盘、刀、菜刀、勺子等具有氟树脂膜的器具,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表4
在表4所示试样中,检查用电热水瓶所盛开水泡的饮料的口味(以下简称“口味”,表4中也称“口味”,以下同)以及作为膜基本特性的粘附性。对于口味的评价,系用这种开水在一定的条件下泡茶,由5名品味师进行感官评价,其结果的平均值用◎-×表示。◎表示“非常好”,○表示“好”,△表示“稍差”,×表示“差”(以下同此)。粘附性的评价方法是,用电热水瓶反复煮沸预定次数(以下称“实用耐久试验”)后,进行玻璃纸胶带剥离试验。◎~×的表示内容与口味评价的相同,实用化的基准为○以上。
这些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4。由表4可见,木炭添加量为0.5-50重量%时,口味和涂膜特性均良好。其中,木炭添加量为2-30重量%的试样14-16特别好。
这是因为内表面膜中所含的木炭粉末发射出红外线,其红外线效应使得水质改善,同时膜直接接触容器内的液体的部分会有木炭粉末所含的钙和镁等矿物质成分微量溶出,使得用容器内的水或开水泡的饮料的口味改善。木炭粉末中所含的以这类钙、镁等碱土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和以钾、钠等碱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溶出,会使水的性状向碱性一侧偏移,用这种水泡茶以及红茶、咖啡等饮料时,由于其提取力增加,能提供美味的饮料。此外,用这种向碱性偏移的水进行烹煮等时,烹煮时间缩短,烹调效果良好。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含有木炭粉末的膜5直接接触容器2内的液体,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子,在膜5上的一部分形成红外线能透过的膜(例如以聚醚砜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膜),则能得到木炭粉末的红外线发射效应是当然的,还能得到从膜5与上述液体直接接触部分溶出的木炭粉末的微量成分产生的水质改善效果。
表5
检查表5所示试样的涂膜特性以及防污性。这里,涂膜特性系将规定浓度的盐水保温规定时间,观察膜是否膨起以及其粘附性,以◎~×表示。该平价方法(盐水浓度、保温时间和膜的状态)的结果与在别的评价中对电热水瓶的实用要求的标准具有相关性。
防污性是进行上述“实用耐久试验”后检查其污垢除去的难易程度而得出的。
这些结果一并示于表5。由表5可见,添加的木炭粉末的粒径如超过10μm,则涂膜特性和防污性降低。另一方面,木炭粉末的粒径在1μm以下时,可得到很好的膜。
对于表6所示试样,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口味评价,其结果一并示于表6。
表6
由这些结果可见,木炭粉末中所含铁成分的比率在0.1重量%以下即可,若在0.05重量%以下,则更佳。
表7
如表7结果所示,当膜5中的木炭量添加量为最低限的0.5重量%时,如加入1重量%以上的碳素颜料,则其口味变得与加入木炭粉末5重量%的试样No.15同等地良好。这是由于碳素颜料的粒径通常在亚微米数量级以下,比木炭粉末还小一个数量级以上。即,即使碳素颜料的量与木炭粉末相同,其表面积则飞跃性地增大,所以从其表面发射出的红外线量也变多。据认为,口味改善效果也与该红外线量成比例地上升。
表8
由表8的结果也可以清楚,木炭含量相同时,白木炭的口味好。
据认为其理由如下。No.13以及No.29试样中木炭的含量少,但使用优质白木炭的No.29试样中,能使味觉改善的钾、钠等碱金属元素成分溶出变多。另一方面,No.17及No.30试样中的木炭含量多,但使用优质白木炭的No.30试样由于杂质溶出而使口味变差的影响较小。
表9
由表9的结果可见,膜中不含氟树脂的No.15试样其污垢稍难除去,而膜中氟树脂含量为5重量%的No.31试样其污垢能除去。氟含量为10重量%的No.32试样其污垢更容易除去。由此,在膜中加入氟树脂,能改善污垢除去性能。
用这些试样进行煮水音的比较。煮水音的测试方法是,在基底噪音约30dB的房间(家中白昼的水平)中煮水,用◎~△表示这时的煮水音。这里,△表示“多少在意”,○表示“不在意”,◎表示完全不在意。这些结果一并示于表10。
表10
由表10的结果可见,对于膜中不含二氧化硅微囊的No.15试样的煮水音,多少有些在意,而对于膜中二氧化硅微囊含量为5重量%的No.33试样的煮水音,则基本上不会在意。二氧化硅微囊含量为10重量%的No.34试样的煮水音则完全不会在意。由此,在膜中加入中空的微囊,能使煮水音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均以电热水瓶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不必限于此,对水筒、杯子、其他盛液体的容器,保温瓶、水壶、其他加热液体的设备,或保存已加热液体的设备,也有同样的效果。
对于木炭粉末,就栎黑炭作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非限于此。作为原木,除了栎木之外,使用柞木、椽木、松木、栗木等各种以及比黑炭炭化程度高的各种原木的白炭等和以锯屑等为原料的锦灰等加工炭等,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表11为乌冈栎(山毛榉料常绿乔木)白炭和栎黑炭的成分表。
表11
实施例11在图1的结构中,膜5以氟树脂及聚醚砜树脂为主要成分而构成。制作膜5中的氧化镁占膜重量的0.5%(试样A)和1.0%(试样B)的电热水瓶。为了比较,还制作了膜5中不含氧化镁的目前生产的电热水瓶(现有产品)。
用这些热水器煮沸的开水泡茶,分析它们的口味和溶出成分。泡茶的方法是,在中等茶叶5g中注入开水300cc,放置1分钟后,注入用于感官评价的预定容器。所用茶叶是同一生产批号,并用40号筛除去了细粉。
茶的口味的评价由10名专门的品味师进行,评价项目为“水色”“香气”“口昧”“美味”“涩味”“综合评价”6项。评价时,将用现有产品煮沸的水泡出的茶定为3分,与此作相对比较,分5档进行评分。最终,将这6个项目的得分的平均值作为茶的感官评价结果示于表12。
分析这里评价的茶,测定茶的美味的代表性成分茶氨酸以及涩味的代表性成分单宁的含量。这些结果也一并示于表12。
表12
由表12的结果可见,膜中含氧化镁的试样A和B,在得分上均优于现有产品,说明茶的口味得到改善。
从成分来看,各成分都比使用现有产品时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试样A和B的开水能迅速浸透茶叶,相应地,茶叶成分的溶出也变得迅速。即,以相同的抽提时间进行比较,使用试样A、B时,茶叶成分被抽提出来的量增多。结果表明,使用试样A、B时茶的口味改善得益于被抽提出的成分的增加。
具体方法是,先将菠菜叶在用现有产品煮沸的开水中浸渍30秒钟,用上述方法测定硬度。将它的硬度作为基准硬度。然后对用试样A和B煮沸的开水也同样进行操作。在这些实验中,将菠菜叶的浸渍时间进行若干变化,测定硬度,记录浸渍时间与硬度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从这些数据求出达到与使用现有产品时同一基准硬度所需的时间。测定时选用同一生产批号的菠菜的几乎同样大小的叶片,并各测定5次,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数据。其结果见表13。
表13
从表13的结果可以明白,膜中含氧化镁的试样A和B,它们的烧煮时间都比用现有产品的短。对于这些结果,可作与实施例11同样的说明。即,与使用现有产品的开水比较,使用试样A和B的开水能迅速浸透到菠菜叶中,结果,达到相同硬度所需的烧煮时间缩短。烧煮时间缩短,则营养成分从叶中溶出的量就少,从营养的角度来看,以使用这些试样为佳。
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在电热水瓶中烧煮菠菜叶,但将电热水瓶煮沸的开水移到锅等中烧煮,也可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一般的锅、釜等的内表面上形成本发明的膜,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液体变成碱性的物质都以碱性物质氧化镁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使用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等碱金属元素或碱土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之类的碱性物质作为使液体变成碱性的物质,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此外,还可添加有红外线发射作用的碳、木炭或氧化镍、氧化硅、碳化硅等金属化合物等,具体添加量和掺合状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而定。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容器上形成厚30μm以下的氟树脂膜,使膜中的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能得到氟树脂层与氟树脂以外的层不会分离、膜粘附性的下降受到抑制的电热水瓶。
在上述膜上形成由氟树脂、聚醚砜树脂及颜料构成的标示部分,使该标示部分中的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能确保由拍印形成的标示部分的粘附性。
在膜的上层设置由聚醚砜树脂组成的第二层膜,这样,能在氟树脂和硅油之间形成一个层,由此,能提高膜的粘附性,防止非标示部产生胶痕。
通过使氟树脂膜中含有20重量%以上的碳粉,能抑制氟树脂膜焙烧后形成的渗出物层的凝集,从而能抑制胶痕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在电热水瓶容器接触液体的表面形成含有木炭粉末成分的膜,由此,由于木炭粉末能发射红外线和溶出微量成分,从而能改善容器内液体的水质。
此外,在容器内表面(接触液体的表面)形成含有能使液体变碱性的物质的膜,使容器内的液体变成碱性,由此,能提供可提高茶叶成分的提取程度、缩短蔬菜等的烧煮时间的实用性良好的电热水瓶。
符号的说明1.外壳2.容器3.标示部分(水位线)4.加热器5.膜6.上盖7.温度传感器8.温度控制装置9.出热水按钮10.液体出口11.电动泵12.出热水管13.吐出口14.第二层膜15.胶痕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膜厚在30μm以下的至少由氟树脂构成的膜的容器,膜中的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在膜的一部分上有标示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示部分至少由氟树脂、聚醚砜树脂、颜料构成,在形成上述标示部分的膜中硅油成分占2重量%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在膜上层的至少非标示部分设有由聚醚砜树脂构成的第二层膜。
5.一种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在盛液体的容器的内表面上有至少含有氟树脂、颜料和粘合剂成分的膜,作为上述颜料的碳素颜料在膜中的含量在20重量%以上,上述膜上有用印胶转印而形成的印刷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胶由至少含硅橡胶的物质构成。
7.一种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容纳液体的容器、容纳上述容器的外壳、覆盖上述容器的上盖、加热上述液体的加热器、监测上述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根据上述液体的温度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发热量的温度控制装置以及将上述液体从上述容器内部向外排出的手段,在上述容器内表面上有至少含木炭粉末成分的膜,上述膜至少有与上述液体直接接触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膜中木炭粉末的含量为0.5-50重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木炭粉末的粒径在10μ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作为杂质成分的铁成分在木炭粉末中的含量在0.1重量%以下。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膜中含有1重量%以上的碳素颜料。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炭粉末是优质白木炭粉末。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膜中含有氟树脂。
14.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在用加热器加热液体的容器的加热面上的膜中有中空微囊。
15.一种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容纳液体的容器、容纳上述容器的外壳、覆盖上述容器的上盖、加热上述液体的加热器、监测上述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根据上述液体的温度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发热量的温度控制装置以及将上述液体从上述容器内部向外排出的手段,在上述容器内表面上有至少含有可使液体变为碱性的物质的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液体变为碱性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物质是氧化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容器内表面上有氟树脂等的膜的电热水瓶,该电热水瓶能提高膜的粘附性以及膜上标示部分的印刷性能,并能改善容器内的水和开水等液体的口味和水质。在该电热水瓶中,在容器内表面形成由氟树脂构成的厚30μm以下的膜,使膜中硅油成分在2重量%以下,由此,氟树脂层与氟树脂以外的层便不会分离,能抑制膜粘附性下降。使氟树脂膜含有20重量%以上的碳素,由此,能抑制氟树脂膜焙烧后形成的渗出物层的凝集,抑制胶痕的发生。此外,在容器内接触液体的表面形成含有木炭粉末成分的膜或者含有可使液体变为碱性的物质的膜,通过木炭粉末发射红外线和微量成分从木炭粉末本身溶出或碱性物质的溶出等,能改善容器内液体的口味和水质。
文档编号A47JGK1314127SQ0111173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5日
发明者麻植淳, 清水聪, 川西英贤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