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方便饮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0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生方便饮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卫生方便饮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各种饮水杯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保温性差、容积小、饮水不方便和不卫生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体可伸缩式,杯盖为内外双体设置,具有保温性好、容积大、携带方便和干净卫生特点的卫生方便饮水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为了饮用水的卫生及防止水温的扩散,采用上杯体、内杯体和外杯体伸缩式设计,上杯体设计成夹套式或夹层式以利于保温,内杯体与外杯体通过底部的螺纹相接,内杯体与上杯体又通过密封环相接,内外杯体也构成双层保温结构,这样上杯体可在内外杯体之间上下拉出或缩进,使用时将上杯体拉出用以增加整个杯体的容积,不用时将上杯体缩进内外杯体之间用以减少整个杯体的体积,在杯盖的设计上采用内外双体杯盖设计,内杯盖上设置可立起和卧倒的吸咀,立起时吸咀与内杯盖下部的吸管相通并同时将进气孔打开,卧倒时则将吸管和进气孔关闭,外杯盖套在内杯盖的外边可作为饮水杯使用。另外外杯体同样也可从内杯体上卸下作为饮水杯使用。为了提高杯中水的磁化作用,在内杯盖和外杯体上还镶嵌有磁石。
附图为卫生方便饮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卫生方便饮水杯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如附图所示,其结构是由外杯盖(9)、内杯盖(8)、上杯体(16)、外杯体(3)、内杯体(4)构成,外杯盖(9)设置在内杯盖(8)的外部,内杯盖(8)通过螺纹与上杯体(16)的上端接在一起,外杯体(3)与内杯体(4)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上杯体(16)的下端通过密封环(5)与外杯体(3)的内圆和内杯体(4)的外圆相接。
内杯盖(8)上部设置有吸咀(11),中间设置有出液孔(17)、进气孔(10)、可插式吸管(15)和磁石(14),吸咀(11)的左端通过铰链(13)与内杯盖(8)相接,吸咀(11)的右端堵在出气孔(10)上,在吸咀(11)的上部还设置有方便吸咀(11)拉起的拉环(12)。
外杯体(3)的底部设有凹槽,磁石(2)镶嵌在凹槽之中,内杯体(4)为保温夹层式结构,在内杯体(4)底部的外圆上还设置有环形杯座(1),在内杯盖(8)与上杯体(16)之间亦设置有密封圈(6)。
5、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内外杯盖可用塑料注塑制成,上杯体、外杯体和内杯体可用不锈钢加工制成,也可用塑料注塑制作。其制作工艺通用金属加工和塑料加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保温性能好、干净卫生及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卫生方便饮水杯,包括外杯盖(9)、内杯盖(8)、上杯体(16)、外杯体(3)、内杯体(4),其特征在于外杯盖(9)设置在内杯盖(8)的外部,内杯盖(8)通过螺纹与上杯体(16)的上端接在一起,外杯体(3)与内杯体(4)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上杯体(16)的下端通过密封环(5)与外杯体(3)的内圆和内杯体(4)的外圆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其特征在于内杯盖(8)上部设置有吸咀(11),中间设置有出液孔(17)、进气孔(10)、可插式吸管(15)和磁石(14),吸咀(11)的左端通过铰链(13)与内杯盖(8)相接,吸咀(11)的右端堵在出气孔(10)上,在吸咀(11)的上部还设置有方便吸咀(11)拉起的拉环(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其特征在于外杯体(3)的底部设有凹槽,磁石(2)镶嵌在凹槽之中,内杯体(4)为保温夹层式结构,在内杯体(4)底部的外圆上还设置有环形杯座(1),在内杯盖(8)与上杯体(16)之间亦设置有密封圈(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卫生方便饮水杯,其结构是由外杯盖、内杯盖、上杯体、外杯体、内杯体,其特征在于外杯盖设置在内杯盖的外部,内杯盖通过螺纹与上杯体的上端接在一起,外杯体与内杯体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上杯体的下端内圆通过密封环与外杯体的内圆相接,上杯体的下端外圆通过密封圈和内杯体的外圆相接。本实用新型的卫生方便饮水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干净卫生及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A47G19/22GK2558290SQ02213478
公开日2003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6日
发明者杨玉忠 申请人:杨玉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