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去除饮水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9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垢去除饮水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器具,特别是一种可有效去除水垢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包括饮水容器主体和设置在其容器口处的容器盖,其特点是,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的内腔中,至少设置有一个将其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和水垢滤后空间的水垢滤除部件,所述容器口被所述饮水容器主体内设置的分隔部件分隔成加水口和倒出水口,所述容器盖设置在所述加水口处,所述倒出水口与所述水垢滤后空间相连通,并且通过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水垢滤前空间分隔开。
上述饮水容器主体内腔中的水垢滤除部件可以为片状、弧面状、球面状、桶形或者纵向断面呈“L”形的折弯连体片状等形状的水垢过滤部件。
上述分隔部件是所述水垢滤除部件、设置在上述饮水容器主体内的内设容器壁或出口管,当然上述分隔部件为其他部件也可以,此处不再详述。
为了更有效地阻止水垢极微细颗粒在人饮水或倒水时浮起,最好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的容器底内壁处,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水垢微细粒存储在沟槽或凹坑中,即使水杯倾斜,水垢微粒也不易浮起,以此来阻止已沉降至上述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中的极少量的极微细水垢颗粒的上浮,不会因人饮水或倒水时饮水容器主体倾斜而使水垢微细颗粒浮起并散至水中,从而更加确保人在饮水时不会将水垢极微细颗粒喝入腹中。
为了便于使用,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本实用新型最好至少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上的把手、水温显示器或容器底外壁面处设置的防烫垫片之中的任意一个。
为了使人们在饮用无垢水的同时,能够从中摄取吸收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水垢滤除部件最好是由前部过滤网层、含有人体可吸收有益物质的中间填充层和后部过滤网层构成的复合层水垢过滤部件。上述人体可吸收的有益物质可以是用于补充锌、铁、硒、碘或钙等元素的物质,也可以是能补充维生素A、B、C、E等的物质,当然也可以是对人体有益的其他营养滋补物质等,此处不再详述。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已滤除水垢的洁净水中而影响人们饮用,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最好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的倒出水口处,设置有盖。
为了便于所述水垢滤除部件的清洗,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最好将所述水垢滤除部件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在所述水垢滤除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其拆卸和装配操作的拉手。上述可拆卸装配结构可以采用通过上述饮水容器主体内腔中的卡接凸沿卡紧、通过旋紧螺纹旋紧等结构。当所述倒出水口处设置有盖时,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均可采用上述各结构。
为了便于水垢滤除部件的安装,并且使其紧密设置在其对应的部位,提高滤除水垢的可靠性,无论上述容器底内壁处是否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本实用新型最好采用下述结构,即从所述加水口到所述水垢滤除部件最底端所处的部位,所述饮水容器主体加水内腔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使上述水垢滤除部件越往下运动,卡得越紧,从而不会使水垢微细颗粒从其周边装配缝隙处漏过。
平时,人们打开所述容器盖,即可以从所述加水口处将开水、温水或凉白开水加入到所述饮水容器主体的水垢滤前空间中,经所述水垢滤除部件的过滤,水垢颗粒会被滞留在水垢滤除部件的前侧,而饮用水则顺利通过水垢滤除部件上的微细孔,进入到上述水垢滤后空间中,人们需饮用水时,则洁净的水就可以从所述倒出水口处流出或倒出。
上述水垢滤除部件上的微细孔的孔径可以为微米级(um),如10um、8um、5um等,3um以下也可以,需要时也可以为纳米级孔径。当其孔径较大时也可以,只要它能够有效滤除水垢颗粒即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水垢滤除部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滤除水垢颗粒,人们就不会将含有水垢的水喝入腹中,从而避免因饮入含有水垢的水而导致结石类疾病的发生;容器底内壁处水垢微细颗粒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的设置,会使其将漏过的极其微细的水垢微粒存置在沟槽中而不会被人喝入,使用更加保险可靠;水垢滤除部件采用可拆卸装配结构以及增设有把手、水温显示器或防烫垫片之后,使用将更加方便;水垢滤除部件采用复合层结构后,其中间填充层还可缓慢释放出人体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或其他营养物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有效滤除水垢,使用方便可靠,避免因喝入含有水垢的水导致的结石类疾病发生的优点。
实施例1,在


图1所示结构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设置在其容器口处的容器盖2,其中,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将其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19和水垢滤后空间9的片状水垢滤除部件即水垢滤除片6,所述容器口被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内设置的内设容器壁5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所述容器盖2设置在所述加水口3处,所述倒出水口4与所述水垢滤后空间9相连通,并且通过所述内设容器壁5与所述水垢滤前空间19分隔开。在倒出水口4处设置有盖8,在饮水容器主体1上还设置有把手7。上述水垢滤除片6既可以与饮水容器主体1制成一体结构,或固定装配在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也可以可拆卸地装配在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在
图1中,水垢滤除片6可拆卸地紧密装配在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在水垢滤除片6的水垢滤前一侧,设置有拉手16,这样就会便于水垢滤除片6的取出清洗和更换,使其使用更加方便。在
图1中,从所述加水口3到所述水垢滤除片6最底端所处的部位,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加水内腔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以便使水垢滤除片6向下运动时,易于被卡紧。当然,上述加水内腔横截面积自上而下相一致也可以,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除了多增设一个片状水垢滤除部件和防烫垫片,并去掉了倒出水口处的盖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2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设置在其容器口处的容器盖2,在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片状水垢滤除部件,即水垢滤除片6和第二水垢滤除片10,上述水垢滤除片6将上述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19和水垢中间滤除空间20,第二水垢滤除片10将上述内腔分隔成水垢中间滤除空间20和水垢滤后空间9。上述容器口被内设容器壁5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容器盖2设置在加水口3处,倒出水口4与水垢滤后空间9相连通,并通过分隔部件——内设容器壁5与水垢滤前空间19、水垢中间滤除空间20分隔开。在饮水容器主体1上设置有把手7,从加水口3到第二水垢滤除片10最底端所处的部位,由水垢滤前空间19、水垢中间滤除空间20构成的饮水容器主体1的加水内腔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以便使水垢滤除片6和第二水垢滤除片10越往下运动,卡得就越紧,在水垢滤除片6和第二水垢滤除片10上,均设置有便于其各自拆卸和安装的拉手。为了防止热水烫坏桌面,在饮水容器主体1的容器底外壁面处,设置有防烫垫片11。在实施例中,水垢滤除片6的尺寸(直径)大于第二水垢滤除片10的尺寸(直径)。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除了片状水垢滤除部件的结构有所改变,且容器底内壁处增设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3所示示意图中,所述片状水垢滤除部件即水垢滤除片6是由前部过滤网层13、含有人体可吸收有益物质的中间填充层14和后部过滤网层15构成的复合层水垢过滤部件。其中间填充层14中的人体可吸收的有益物质为含硒物质。在图3中,前部过滤网层13、后部过滤网层15及其两者连接部位的侧边过滤网层将中间填充层14包裹在其中,水垢滤除片6是卡紧在饮水容器主体1的容器壁内侧及内设容器壁5内侧的卡接凸沿17处。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容器底内壁处,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沉降存储沟槽12即为其中之一。
实施例4,在图4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容器盖2,此外它还包括倾斜卡紧设置在其内腔中的水垢滤除片6,水垢滤除片6将上述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19和水垢滤后空间9,并将容器口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倒出水口4与水垢滤后空间9相连通,与水垢滤前空间19相互分隔开,容器盖2设置在加水口3处。
实施例5,在图5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容器盖2,它还包括设置在其内腔中由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构成的纵向断面呈“L”形的折弯连体片状的水垢滤除片6,上述水垢滤除片6紧密地插卡在饮水容器主体1的容器壁内侧的插卡槽18中,使两者构成可拆卸装配配合结构。水垢滤除片6将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19和水垢滤后空间9,将容器口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容器盖2设置在加水口3处,倒出水口4与水垢滤后空间9相连通,与水垢滤前空间19分隔开。
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除水垢滤除部件为桶形水垢滤除部件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6所示示意图中,饮水容器主体1是一个内腔横截面积相同的柱形内腔的容器,桶形水垢滤除部件6通过饮水容器主体1内壁处的卡接凸沿21设置在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各水垢滤除部件的滤垢孔的尺寸应小于最细小的水垢颗粒的直径,当然也可再小些,只要不影响过滤效率即可。若设置有两个的上水垢滤除部件,则后面的水垢滤除部件的滤垢孔孔径小于其前端水垢滤除部件的滤垢孔孔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可以是饮水杯、饮水用凉杯,也可以是饮水桶、饮水罐等,此处不再详述。上述倒出水口4也可通过一个出水管与水垢滤后空间9相连通,此处不再给出图示并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上述各实施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设置在其容器口处的容器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中,至少设置有一个将其内腔分隔成水垢滤前空间和水垢滤后空间的水垢滤除部件,所述容器口被所述饮水容器主体内设置的分隔部件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所述容器盖[2]设置在所述加水口[3]处,所述倒出水口[4]与所述水垢滤后空间相连通,并且通过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水垢滤前空间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的水垢滤除部件为片状、弧面状、球面状、桶形或者纵向断面呈“L”形的折弯连体片状的水垢过滤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为所述水垢滤除部件、设置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内的内设容器壁[5]或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容器底内壁处,设置有微细水垢颗粒的沉降存储沟槽或凹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上的把手[7]、水温显示器或容器底外壁面处设置的防烫垫片之中的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滤除部件是由前部过滤网层[13]、含有人体可吸收有益物质的中间填充层[14]和后部过滤网层[15]构成的复合层水垢过滤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倒出水口[4]处,设置有盖[8]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滤除部件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在所述水垢滤除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其拆卸和装配操作的拉手[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滤除部件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中的容器内壁处,在所述水垢滤除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其拆卸和装配操作的拉手[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加水口[3]到所述水垢滤除部件最底端所处的部位,所述饮水容器主体[1]加水内腔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垢去除饮水器具,它主要包括饮水容器主体[1]和容器盖[2],在饮水容器主体[1]的内腔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水垢滤除部件,容器口被分隔成加水口[3]和倒出水口[4],所述倒出水口[4]与水垢滤后空间相连通,它解决了现有饮水器具不能有效去除水垢,不能有效防止因饮用含有水垢的水而导致结石类疾病发生的问题,主要用于人们日常饮水。
文档编号A47J31/057GK2584082SQ0228987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孙平 申请人:孙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