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置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2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置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放置的勺。
目前,无论是烹饪用的大勺、大炒瓢,还是就餐用的小勺、羹匙,使用、放置均不方便。大勺、炒瓢放置不稳定,小勺、羹匙易滑入碗或汤盆中。饭店、餐馆使用的搁置勺子的支架,不仅不卫生,而且勺子亦被碰落。有在勺子把尾端设置挂钩、挂孔的,闲置时虽省地方且放置便利,但使用时仍有缺陷。带挂孔的勺与无挂孔勺没有差别;而带挂钩的勺,勺把的长短与锅碗瓢盆的深浅尺寸要相适宜,勺把太长挂钩将失去其作用,勺把太短手易接触到锅碗瓢盆内壁,造成烫伤和污染。上述勺子的缺点还在于其勺体在使用时总是位于锅碗瓢盆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取用、放置稳定、安全、方便且卫生,匙、勺不易滑落的便置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便置勺,包括勺体,所述的勺体前部为勺1,后部为勺把6,所述的勺1与勺把6通过勺颈3连为一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勺体上设置有卡槽装置4。
上述卡槽装置4主要由卡槽5构成,卡槽5可直接设置于勺体上。
上述卡槽装置4与勺体的连接可采用卡接、夹持、套接或粘合等。
上述可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等。
上述卡槽5可通过卡槽装置4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放置稳定、方便且卫生。匙、勺不易滑入锅碗或汤盆内。无论是闲置还是使用,放置均便利。锅碗瓢盆的深浅尺寸不影响勺子的使用。取用、放置勺子,手不易接触到锅碗瓢盆内壁,使用安全,不会造成烫伤和污染。勺子在使用间隙,可位于锅碗瓢盆外。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见附
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勺体,勺体前部为勺1,后部为勺把6,勺1与勺把6通过勺颈3连为一体,勺体上设置有卡槽装置4。卡槽装置4可主要或仅由卡槽5构成。卡槽5可直接在勺体的本体上经热变形、切割或打磨等加工成形,也可设置于卡槽装置4上,通过卡槽装置4与勺体相卡接、套接、夹持或粘合。卡槽5可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也可通过卡槽装置4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卡槽装置4与勺体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卡槽装置4与勺体可设置为固定连接方式,亦可设置为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卡接、套接、夹持结构。使用间隙,将卡槽装置4上的卡槽5卡于锅碗瓢盆的沿口上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便置勺,包括勺体,所述的勺体前部为勺(1),后部为勺把(6),所述的勺(1)与勺把(6)通过勺颈(3)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体上设置有卡槽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装置(4)包括卡槽(5),该卡槽(5)直接设置于勺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装置(4)与勺体相卡接、套接或粘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活所述的便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5)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5)通过装置(4)设置于勺(1)的侧沿(2)、勺颈(3)或勺把(6)上。
专利摘要一种便置勺,包括勺体,所述的勺体前部为勺,后部为勺把,所述的勺与勺把通过勺颈连为一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勺体上设置有卡槽装置。本实用新型取用、放置稳定、安全、方便且卫生,匙、勺不易滑落。
文档编号A47G21/04GK2592071SQ02295700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新亮 申请人:刘新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