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波清洁材料表面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81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微波清洁材料表面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微波产生紫外光,臭氧或氧等离子体,以清除材料表面污染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和装置特别适用于清除导电玻璃表面的各种污染。
本发明提出的材料表面清洁方法,是把需要清洁的材料置于微波辐射源和紫外光之间,由微波能量转化为紫外光能量,同时由紫外光激励产生臭氧或者由微波产生氧等离子体,实现对材料表面的高效清洁。
对应于本发明的上述材料表面清洁方法,本发明还设计了相应的清洁处理装置。该装置由微波辐射源、紫外灯、密封腔体构成。其中,微波源设置于密封腔体上部,紫外灯设置于腔体底部,腔体下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结构如

图1所示。进气口可以接外配的气体流量控制器后接高纯氧气,出气口可以外接真空泵,这样可以控制腔体内的真空度。清洁处理时,将需要的清洁材料置于微波源和紫外灯之间。接上电源,微波辐射源产生微波,由紫外光激励产生臭氧和/或氧等离子体。
上述清洁处理装置可利用通常的微波炉改造而获得。具体如下先制作一个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不锈钢底盘,不带电极的紫外灯置于不锈钢底盘上,并把不锈钢底盘安装于微波炉的腔体中,通常是安装在底部;把微波炉的配套器具玻璃盘(罩)倒扣在不锈钢底盘上,玻璃盘(罩)下边缘与底盘之间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这样就在微波炉腔体中形成一个具有外接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腔体。微波能量可以透过玻璃罩深入该密封腔体中,并激发紫外灯产生紫外线,紫外线照射氧气后产生臭氧。如果密封腔体中有一定真空度(1~10Pa)则能产生等离子体。把需要清洁的材料置于密封腔体内。表面的有机污染被臭氧氧化后随气流带走,或使有机污染和其它各种污染被氧等离子体轰击而离开材料表面,随气流被抽走,从而达到清洁材料表面的目的。
本发明清洁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表面清洁处理,尤其适用于ITO玻璃的表面清洗,可提高ITO玻璃的表面功函数,优化电极性能,此外,本发明还可用于卫生器具的消毒处理,或用于环保产品,消除有机异味等。
图2为利用微波炉改造的本发明装置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密封外壳,2为微波辐射源,3为紫外灯,4为进气口,5为出气口,6为ITO电极,7为电极基片,8为玻璃罩,9为不锈钢底盘,10为橡胶密封圈,11为微波腔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材料表面的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把需要清洁的材料置于微波辐射源和紫外光之间,由微波能量转化为紫外光能量,同时由紫外光激励产生臭氧或者由微波能量产生氧等离子体,实现对材料表面的高效清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微波辐射源,紫外灯、密封腔体构成,微波辐射源设置于密封腔体上部,紫外灯设置于腔体底部,腔体下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口接外配的气体流量控制器后接高纯氧气,出气口外接机械真空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微波炉改造而成,先制作一个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不锈钢底盘,不带电极的紫外灯设置于不锈钢底盘上,并把不锈钢底盘安装于微波炉的腔体中,把微波炉的配套器具玻璃盘倒扣在不锈钢底盘上,玻璃盘下边缘与底盘之间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微波产生紫外线/臭氧或氧等离子体,用以清除材料表面有机物、尘埃和水气污染的方法及其装置。这种方法适用于清洁绝缘体和半导体等材料的表面,特别适用于清洁导电玻璃的表面。本发明可利用普通微波炉,经改造得到微波臭氧/氧等离子体处理的装置。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消毒、清除有机异味等。
文档编号B08B11/00GK1449872SQ0311627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0日
发明者侯晓远, 钟高余, 王晓军, 熊祖洪, 史华忠, 张松涛, 何钧, 丁训民 申请人:上海复旦辰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