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桶装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8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桶装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桶装饮水装置。
目前,人们使用的室内桶装饮水装置的品牌很多,但都是采用在同一桶内空间进行水、气相互置换的原理。当把饮水桶倒置放入饮水机的喇叭口托盘内时,喇叭口托盘上的连接插管会将饮水桶盖中的密封塞顶开,桶内的水流入水箱等供水系统里,同时同样多体积的不洁净的室内气体也会从这个桶盖口被置换进饮水桶里来。这种置换过程只有当水面上升超过饮水桶盖口的高度时才能停止。这种水气混行会使原本起保护饮用水清洁作用的塑料饮水桶失去其屏障功能,转而成为室内空气污染饮用水的大容器。这样时间长了,细菌会在饮水桶、饮水机的水箱和托盘内等一切能接触到的地方大量繁殖,特别是在夏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护室内桶装饮用水不使其受室内不洁空气污染的,能较长时间安全饮水的室内桶装饮水装置。该饮水装置没有滋生细菌的水箱,改成直通式,即底部装有压缩气袋盒的饮水桶盖口与饮水机的出水系统(包括热水器和出水节门)之间密封连通。桶装水从这个没有水箱的密封通道中流出,而室内空气则从改造后的饮水桶底部安装的气袋盒上的气孔进入桶内的气袋里,使洁净的桶装饮用水和室内的空气被分道、无菌、无污染地隔绝分离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室内桶装饮水装置主要是由饮水桶[2]和饮水机底座[12]构成,去除原饮水机的水箱部分,改为饮水机的喇叭口托盘[7]上套有密封件[8]的连接插管的上半部[6]与在底部设的开口[1]处密封安装一件压缩气袋盒的饮水桶[2]盖口密封连通,连接插管的下半部[9]的端口与出水系统[10]连通。
在饮水桶桶底开口[1]上密封安装的压缩气袋盒[3],该盒的盖上有进气孔[4],该盖的内侧与气袋[5]口密封衔接,从盖的进气孔[4]外侧抽气,使气袋[5]真空压缩后用密封胶布[11]或密封盖等将气孔封闭。封闭用的胶布只有等开始放水时才将其去掉。饮水桶的水放完后,压缩气袋盒[3]里的气袋[5]即会充满空气,占据饮水桶[2]内的空间,为了卫生这时的压缩气袋盒[3]报废不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的饮水装置做稍稍改动即可,不致使现有的设备全部报废。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所示为实用新型的室内桶装饮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用新型的压缩气袋盒[3]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用新型的喇叭口托盘[7]的剖面图。
图中 桶底开口[1] 饮水桶[2] 压缩气袋盒[3] 进气孔[4]气袋[5] 连接插管的上半部[6] 喇叭口托盘[7]密封件[8] 连接插管的下半部[9] 出水系统[10]密封胶布[11] 饮水机底座[12]在加工厂里,首先将一个与饮水桶[2]的形体相近的气袋[5]的开口处与塑料盒盖内侧密封结合。从该盒盖上的进气孔[4]外侧将袋内气体抽成真空再用胶布贴封该孔,使其成为体积很小的压缩气袋盒[3]。
在水厂装水时,先将做好的压缩气袋盒[3]在饮水桶底部设计的开口[1]处上密封安装好。加水时,饮水桶[2]依然是装水的工具,依然用原有的技术封装饮水桶[2]。
饮水时,把饮水桶[2]倒置放在喇叭口托盘[7]上,并使喇叭口托盘[7]上套有密封件[8]的连接插管的上半部[6]插入饮水桶[2]盖口密封连通,将饮水桶盖口内的密封塞顶开。同时,将压缩气袋盒[3]的进气孔[4]上的胶布[11]去掉。当饮水桶内的水流出时,空气则通过压缩气袋盒[3]盖上的进气孔[4]进入水桶内的气袋[5]里,以补充饮水桶[2]的水流走后而形成的空间。当出水系统[10]关闭时,进气孔[4]也停止进气,从而以水气不接触的装置结构,来实现使人们能较长时间安全放心地喝桶装饮用水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桶装饮水装置主要是由饮水桶[2]和饮水机底座[12]构成,其特征是饮水机的喇叭口托盘[7]上套有密封件[8]的连接插管的上半部[6]与在底部设的开口[1]处密封安装一件压缩气袋盒[3]的饮水桶[2]盖口密封连通,连接插管的下半部[9]的端口与出水系统[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室内桶装饮水装置,其特征是压缩气袋盒[3]盖的内侧与气袋[5]口密封衔接,其盖上有进气孔[4],进气孔[4]外侧被密封胶布[11]或密封盖等封闭。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室内桶装饮水装置。其结构特征是饮水机的喇叭口托盘[7]上套有密封件[8]的连接插管的上半部[6]与在底部设的开口[1]处密封安装一件压缩气袋盒[3]的饮水桶[2]盖口密封连通,连接插管的下半部[9]的端口与出水系统[10]连通。水走水的通道,气进桶内的气袋[5]里,从而以水气不接触的装置结构,来实现使人们能较长时间安全放心地喝桶装饮用水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J31/00GK2618529SQ0325768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张楠 申请人:张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