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31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
背景技术
饮茶为中国传统传承已久的饮食文化主流,尤其近来受到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泡茶技术与品茗习惯更提升为生活礼仪及饮食艺术的表征,然在现代繁忙的商业社会中,准备全套泡茶所需的设备,是一种费时又占空间的事情。此外,依照传统泡茶设备的泡茶方法,浸泡茶叶的热水在倒入茶海(公用杯)的时间控制及过程,为一极需经验的情事,若过程环节稍有疏失,即会影响该壶茶所呈现的口感,此为传统泡茶会遇到的问题。
为改进传统泡茶所产生的难处,市面近来出现了一种在茶壶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承装茶叶的滤网,当将该滤网装填适量的茶叶,再利用滚烫的热水直接将水注入茶壶中,并将水面提升至约与开口同高处,使茶叶得以完全浸泡于热水中,藉以使茶叶完全泡开,以形成适于饮用的茶水,但在利用此一装置时,由于茶水与茶叶仍持续接触着,将形成茶叶冲泡过久所产生的涩味,因失去了最佳的口感,此为该装置所产生的缺点。
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编号第451663号公开了一种“冲茶器”,在该冲茶器的壶体中,设置有一置茶网体,该置茶网体藉由其侧缘所延伸的置放杆,置于壶体所设置对应的凹槽,以使置茶网体可于壶体做一旋转动作,即可使置茶网产生浸于热水及脱离热水,即可对应产生泡茶及移开茶叶的程序,然利用此一方法时,因其置茶网体为设置于壶体上方,于泡茶时注入热水必须注入至少要八分满,甚至于九分满,方可使置茶网内的茶叶接触到热水。因为如此,形成至少以下三个缺点(1)为充泡至适当的茶水浓度,必须于置茶网体置入大量的茶叶,显得相当不经济。
(2)承上点,若共同饮茶人数较少时,无法调节茶叶的数量,可能造成多余的茶水浪费或人员过度饮用茶水的缺失。
(3)该置茶网体脱离茶水后,因其下方仍为一网状体,故易受茶水的蒸气蒸馏,回滴的茶水仍会造成已充泡完成茶水整体苦涩口感,此亦为该习知技术的一大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具有传动体及装茶件的茶壶,可控制茶水浓度进而控制计算饮茶人员适当的茶水量,并确保茶水不会有苦涩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壶盖及壶体二主要组件,该壶体内部设置有一装茶件,其内容置茶叶;以及一传动体,固定于茶壶顶部开口处,与装茶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装茶件配合一传动体,而使装茶、冲泡、过滤及取出茶叶...等动作,可一气呵成,而不需占用茶壶以外的空间,达到方便冲泡及节省空间、可控制茶水浓度进而控制计算饮茶人员适当的茶水量。
本实用新型藉由装茶件的底盖为一密闭材料所构成且可承接所产生的少量茶水,即可有效防制受蒸馏的茶水回滴已充泡完成茶水所产生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装茶件藉由传动体于茶壶中做上、下移动时,其最上位置与最低位置将产生180度的旋移,藉以达到利用茶壶内间至最大极限。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卡合部较为清晰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装茶件升于最上端状态并开启上盖装茶时的剖面侧视结构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压下传动体且装茶件随的向下移动的动作示意图;图3C是本实用新型压下传动体且装茶件所延伸的齿轮啮合齿条后翻转九十度的动作示意图;图3D是本实用新型的压下传动体后装茶件翻转一百八十度后沉至底部且传动体已产生定位的动作示意图;图3E是本实用新型压下卡合件释放部后传动体向上弹起且带动装茶件回至最上端的位置;图4A是本实用新型装茶件的滤网与底盖设计可分离式的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壶体;2壶盖;21闪孔;3装茶件;31底盖;311凹孔;312上缘;32滤网;33上盖;331转轴;332掀板;34连接轴;35凸缘;351凸块;4传动体;41第一杆体;411条杆;412齿条;413定位条;42第二杆体;421定位沟;422窄端;423透孔;424挡块;425转轴;4251定位杆;426齿轮;427螺合端;43第三杆体;431按压部;432透空部;433第一卡块;434固定组件;44弹性体;45卡合件;451第二卡块;452释放部;5衬套;51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A及图2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壶体1及壶盖2之间设置有一装茶件3、一传动体4及一衬套5等主要构件,而各构件的结构叙述如下该壶体1内部具有一空间,用以容纳茶叶、热水以上述的各构件。
该壶盖2盖合于衬套5上方,并对应传动体4设置一闪孔21。
该装茶件3具有一密闭材料所构成的底盖31,而该底盖31的上方连接一圆弧形的滤网32,且于滤网32上方的开口处设置有一上盖33,该上盖33藉由一转轴331连接,使上盖33于滤网32上方,可以手指接触上盖33的掀板331处,进行上盖33的翻掀及闭合的动作。而该底盖31的边缘处设置有一连接轴34,便于传动体4做一连接。
该传动体4对应一衬套5处设置有第一杆体41,该第一杆体41于衬套5的下方设置有一条杆411及齿条412。第一杆体41的内部为一中空部,且中空部延设有一定位条413,以构成该第一杆体41。
一第二杆体42利用其定位沟421穿置于第一杆体41的中空部,形成一上、下运动及可导向定位的结构,而第二杆体42的下端形成一窄端422,且窄端422上再设置有一透孔423,再利用一转轴425同时穿置齿轮426、透孔423及装茶件3的连接轴34,且该窄端422的上方再延伸有一挡块424,且该转轴425前端形成一定位杆4251。
一第三杆体43的上端横向延伸一推杆431,而该第三杆体43的内部设有一透空部432,且于第三杆体43外缘再设置有一第一卡块433。
一衬套5,是一环状体,包括一透孔51,且于该衬套5的上方设置有一卡合件45,该卡合件45还包括有一第二卡块451及释放部452。
欲将传动体4进行组装时,先将第二杆体42、装茶件3与齿轮以转轴425做一连接。此外,第二杆体42由第一杆体41的下方穿置于其中空部,以形成部份第二杆体42外露于第一杆体41的上方,再将第三杆体43透空部432装置一弹性体44,再将透空部432套置于第二杆体42的外部,并利用一固定组件434穿过第三杆体43的顶端而固定于第二杆体42的螺合端427,以固定第二杆体42与第三杆体43,以完成传动体4的组装。
此时将传动体4、装茶件3及衬套5同时套设于壶体1上方,再盖上壶盖2后即形成图1的外观。
请参阅图3A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装茶件升于最上端状态并开启上盖装茶时的剖面侧视结构图,其中该装茶件3位于壶体1上端的开口处,且其滤网32的大部份区域皆外露于衬套5的上方,此时可打开其滤网32上方的上盖33,并可装填茶叶于滤网32中,再闭合其上盖33,且转轴425的定位杆固定于挡块424的一侧。请再参阅图2B所示,此时已压下第三杆体43上方的推杆431,第二杆体42与第三杆体43之间的弹性体44便会压缩变形,且带动第二杆体42向下移动,同时使装茶件3受第二杆体42的连动向下,并脱离衬套5的透孔51。
请参阅图3C所示,当第二杆体42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其下方延伸的齿轮426啮合第一杆体41的齿条412,便连动使装茶件3顺势翻转九十度,请再参阅图3D所示,当第一杆体41压至底部时,其第一卡块433便与卡合件45第二卡块451对应卡合,且该装茶件3亦已翻转一百八十度,而使原上盖33与底盖31的位置互易,且定位杆4251定位于挡块424的另一侧。此时便可将热水倒入壶体1中,进行茶叶的冲泡工作。
请参阅图3E所示,当茶水冲泡一段适当的时间时,便需要将装茶件3移出茶水的外,以避免茶水产生苦涩的味道,此时以手指按压卡合件45的释放部452,而使第二卡块451与第一卡块433脱离,且因第二杆体42与第三杆体43之间弹性体44产生变形回复的力,而使第二杆体42及第三杆体43快速向上弹升,同时使该装茶件3经由反向翻转一百八十度后,回到壶体1上端,以形成与图3A相同的状态。
由于装茶件3的底盖31为一密闭材质且为一盆状空间,因此可承接少量的茶水,故装茶件3升于茶水表面时,不会因为茶水热气浸湿茶叶,再度形成苦涩的茶水回滴,而影响茶水的口感,此为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该装茶件可藉由传动件沉于茶壶底部,其热水添加量就可视欲充泡茶水浓度或饮用茶水人员的数量而定,且由于该装茶件系于茶壶底部进行茶叶冲泡及舒展茶叶的工作,无论是热水量的多寡皆可确保茶叶可充份充泡过程的完整,同时达到节省茶叶用量的目的,此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请参阅图4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茶件的滤网与底盖设计可分离式的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装茶件3的滤网32可与其底盖31做一分离及结合。此种设计结构乃应用于当泡茶人员需要冲泡下一壶新茶时,于卸下滤网32后,其底盖仍保持于壶体1的上方,有助于该壶旧茶的保温工作,而被卸下的滤网32即可进行茶叶的更换,以及清洁该滤网32的工作,而使本实用新型于使用上更形完美。
请参阅图4B、C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底盖及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详细解释图4A的将滤网32及底盖31相互分离的详细结构,其中该底盖31上端设有二凹孔311,同时于滤网32外部凸缘35上还设置有二凸块351,而该二凹孔311恰可对应该二凸块351,而使该滤网32与底盖31相互结合后,仅需将滤网32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使凸块351固定于底盖31上缘,以形成一固定状态。而欲将二者做一拆卸时,仅只需反组装顺序拆卸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壶盖及壶体二主要组件,该壶体内部设置有一装茶件,其内容置茶叶;以及一传动体,固定于茶壶顶部开口处,与装茶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装茶件包括一滤网,具有复数网状透孔;一底盖,设置于滤网的底端,由一密闭材料构成;一上盖,设置于该滤网的上端,且该上盖通过一转轴结构与该滤网做一连结;以及一连接轴,该装茶件与传动体通过该连接轴以一固定组件做一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相对于转轴的另端设有一掀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盖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凹孔,恰可对应滤网上所设置对应凹孔的凸缘,以形成底盖与滤网之间可相互拆卸及结合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体的外部设置有一衬套,用以固定茶壶的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传动体还包括第一杆体,设置于衬套其中的一处,且其一端延伸有一齿条;第二杆体,其一端具有一窄端,且该窄端通过一转轴连设一齿轮,且该转轴可延伸连接该装茶件;第三杆体,其内部设置有一中空部,容置一弹性体及套置于第二杆体上端,且通过一固定组件将第二杆体与第三杆体做一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一端垂直延伸一定位杆,并与第二杆体窄端延伸的挡块搭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杆体还设置第一卡块,并配合一衬套上所设置卡合件的第二卡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壶盖还包括一闪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包括壶盖及壶体的二主要组件,该壶体内部设置有一装茶件,其内容置茶叶,并可使茶与水可直接接触,而在茶壶的内部产生茶水;一传动体,固定于茶壶顶部开口处,并可使与其连接的装茶件于茶壶内部做上、下移动的动作,以冲泡茶叶,并使装茶件于茶壶顶部开口处时,使装茶件内部的茶叶与茶水做一隔离。
文档编号A47G19/14GK2681629SQ200420005359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
发明者谢福鑫 申请人:谢福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