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烧水装置,尤其涉及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烧水装置,尤其是在燃气炉具上的烧水装置,是在炉架上放置平底的烧水壶,火焰直接对壶底加热,通过壶底的热传导将壶内的水烧开。然而在日常生活烧水做饭时,仅仅使用了火焰向上的热量,火焰横向的辐射热量却白白浪费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使得在做饭的同时,充分利用火焰的横向辐射热量,即可将开水其中的水烧开,达到节能和省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涉及有储水主体、加水口和出水口组成,所说的储水主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也可以是方筒形。储水主体的中心设置为锥形孔,呈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形,也可以是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体。所说的漏斗体即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内壁,内壁上按上下走向设置有三至四道凸台,以便使做饭用器具与开水器内壁之间形成过火孔隙。储水主体内壁的下口用于套接在燃气炉具的燃烧盘周围,上口用于放置做饭烧水用的器具。储水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加水口,下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说的加水口与现有技术的水壶口基本相同,只是要比普通壶口小,也配置加水盖。出水口使用开水用水龙头即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内部清除水垢,可以在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上面设置整体式大盖,加水口是一个与出水口在同一侧的小口,也可以是设置在出水口另一侧的小口。在与出水口对应的另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抬起的提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与现有技术的燃气炉具配套使用,在做饭的同时,吸纳火焰的下辐射和横向辐射的热量,使热量得到尽可能的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专门烧水的麻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1-出水口2-储水主体3-加水口4-大盖5-提手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涉及有出水口1、储水主体2、加水口3、大盖4和提手5组成,所说的储水主体2,外形可以是圆筒形,也可以是方筒形。储水主体2的中心设置为锥形孔,呈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形,也可以是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体。所说的漏斗体即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内壁,内壁上按上下走向设置有三至四道凸台,以便使做饭用器具与开水器内壁之间形成过火孔隙。储水主体2内壁的下口用于套接在燃气炉具的燃烧盘周围,上口用于放置做饭烧水用的器具。储水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加水口3,下部设置有出水口1。所说的加水口3与现有技术的水壶口基本相同,只是要比普通壶口小,也配置加水盖。出水口1使用开水用水龙头即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内部清除水垢,可以在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的上面设置整体式大盖4,加水口3是一个与出水口1设置在同一侧的小口,也可以是设置在出水口1另一侧的小口。在与出水口1对应的另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抬起的提手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与现有技术的燃气炉具配套使用,在做饭的同时,吸纳火焰的下辐射和横向辐射的热量,使热量得到尽可能的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专门烧水的麻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权利要求1.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涉及有出水口(1)、储水主体(2)、加水口(3)、大盖(4)和提手(5)组成,所说的储水主体(2),外形可以圆筒形,也可以是方筒形,其特征在于储水主体(2)的中心设置为呈上口大下口小漏斗形的锥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其特征在于内壁上按上下走向设置有形成过火孔隙用的三至四道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其特征在于储水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加水口(3),下部设置有出水口(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其特征在于在与出水口(1)对应的另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提手(5)。
专利摘要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涉及有出水口、储水主体、加水口和提手组成,储水主体的中心设置为呈上口大下口小漏斗形的锥形孔,也可以是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体。内壁上按上下走向设置有三至四道凸台,以便使做饭用器具与开水器内壁之间形成过火孔隙。储水主体内壁的下口用于套接在燃气炉具的燃烧盘周围,上口用于放置做饭烧水用的器具。储水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加水口,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在与出水口对应的另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抬起的提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综合用热节能开水器,与现有技术的燃气炉具配套使用,在做饭的同时,吸纳火焰的辐射热量,使热量得到尽可能的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专门烧水的麻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文档编号A47J27/21GK2712225SQ200420051729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9日
发明者孔令明 申请人:孔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