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挤水角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4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把挤水角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活动挤压部件的清洁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拖把挤水角斗。
2、背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清洁工具更简单,方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拖把除水用具,须动手反复操作器械,或者需多个器件组成才能达到除水效果。发明创造名称为拖把挤水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92227830.X)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挤水器,该实用新型是由挤压条所构成的圆锥形挤水器,但这种挤水器结构较复杂,不易施力,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挤水器结构复杂,使用效果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把挤水角斗,本实用新型拖把挤水角斗体积小,置于水槽或拖把池内,推旋拖把杆即可实现挤水。本实用新型拖把挤水角斗含有三个平面,三个弧面,底部的弧面及支脚群。三个平面设置为相互垂直构成三角锥状,在每两个平面之间设置一弧面,由三个平面和三个弧形面连接起构成锥形侧壁,在锥形的底部还设有一个与三个平面和三个弧面圆滑过渡连接的锥底弧面,这样就构成锥形角斗状;在锥形侧壁及锥底部弧面上设置有数个由纵横筋络构成的通孔,在三个平面的背面上分别设有支脚,支脚为数个条状或点状的凸起,用以支撑挤水时挤水角斗所承受的作用力,并提供水流通道。构成网孔的纵横筋络可设置成弧形,使挤水角斗内面增加摩擦力,挤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把挤水角斗,体积小,结构简单,不需要辅助设施,只需放入水槽、拖把池内的任一角,随意将拖把布头抵入挤水角斗,稍加施力推旋拖把杆即可挤水,且不影响水槽它用,使用特别方便。
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把挤水角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平面(1、2、3) 弧面(6、7、8) 4.支脚 5.通孔 9.锥底弧面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包合式挤水角作具体描述实施例1图中,X、Y、Z为三维空间坐标,本实用新型包一种拖把挤水角斗含有三个平面(1、2、3)、四个弧面(6、7、8),其侧壁由三个平面(1、2、3)构成,在平面1和平面2之间设置有弧面6,平面2和平面3之间设置有弧面7,平面3和平面1之间设置有弧面8,由三个平面(1、2、3)和三个弧面(6、7、8)连成的锥形侧壁的圆锥底部还设置有一锥底弧面9,锥底平面9与三个平面和三个弧面之间圆滑过渡连接。;在锥形侧壁及锥底弧面9上设置有数个通孔5,在三个平面(1、2、3)的背面设置有支脚4,支脚4由多个条状突起组成。
实施例2一种拖把挤水角斗,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构成挤水角斗的在三个平面的背面设置的支脚由多个点状突起组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把挤水角斗可以采用常规金属加工工艺成型,也可以塑料模具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把挤水角斗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特别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拖把挤水角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把挤水角斗含有三个平面(1、2、3)、三个弧面(6、7、8、);其平面(1)和平面(2)之间设置有弧面(6),平面(2)和平面(3)之间设置有弧面(7),平面(3)和平面(1)之间设置有弧面(8),由平面和弧面连成锥形侧壁,锥形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与三个平面(1、2、3)和三个弧面(6、7、8、)之间圆滑过渡连接的锥底弧面(9);在锥形侧壁及锥底弧面(9)上设置有数个网通孔(5);在三个平面(1、2、3)的背面分别设置有支脚(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挤水角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4)设置为条状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挤水角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4)设置为点状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把挤水角斗,由三个平面和三个弧面连接成锥形侧壁,底部设有一个与三个平面和三个弧面圆滑过渡连接的锥底弧面,构成锥形角斗,在锥形角斗的侧壁及底部设有通孔,在三个平面的背面设置有支脚。本实用新型拖把挤水角斗结构简单,体积小,不需任何辅助设施,只要置于水池内的任一角,推旋拖把杆即可挤水,且不影响水池它用。
文档编号A47L13/10GK2708827SQ20042006039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1日
发明者刘建 申请人:刘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