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714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工程学枕头的制作方法
发明目的本发明涉及特别设计为治疗元件的枕头,以在睡眠期间为使用者的头部、颈部和肩部提供合适的基座。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枕头,它除了能提供给使用者解剖学和人体工程学构型以正确支撑身体以外,还提供一些最适宜的舒适特征,这些特征几乎不随时间改变,此外,当使用者改变姿势,即如果使用者采取仰卧姿势,以及如果使用者侧卧时也能维持这些特征。
提供可由使用者通过改变高度、弹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定型的枕头也是本发明的目的,该枕头衍生自基本的确定元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普通枕头采用椭圆形截面,它难以提供合适的解剖学支持物和准确契合头部和脊柱,准确位于围绕脖子的颈部,以致于它们不能在睡眠期间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持。
这种枕头类型对头部的支持通常不规则,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并加重脊椎颈部的现有损伤。
睡眠期间支持缺陷可能产生头痛、颈部疼痛、背痛和肌肉来源的其它不适。
以下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颈椎不是直的,而是形成了脊柱前凸弯曲,这是由于颈椎具有梯形特征。脊椎颈部的7块椎骨通过六个可活动的连接件(connection)连接起来,产生缓和的曲线。衰老引起的退化性改变会压缩脊椎,引起关节炎和其它疾病。颈部弯曲和/或拉伸损伤引起组织肿胀,这种情况下椎间隙发出的神经可发生作用,从而引起疼痛。
睡眠期间,异常姿势决定了对头和颈的支持不足,这可导致由过度弯曲、旋转相对过度或头部拉伸等引起的上述问题。
睡眠期间,三种姿势(包括“下巴埋入胸部”的姿势)可能造成脊椎颈部的损伤、变形或刺激,从而损伤颈部和使其僵硬(rigidity)或睡醒后剧烈头痛,即使具有良好健康的个体也会有这种情况。预计高达70%的头痛都源于颈部和肩部(各种原因),其中不当睡眠习惯占重要部分。
传统枕头常常太厚或太高,引起上述“下巴埋入胸部”的姿势和脊椎颈部过度弯曲,或者太低和太软,使头部和颈部失去横向和垂直支持。传统枕头不能提供任何结构适应性来补偿这些支持差异。
为了尝试消除这个问题,目前已经设计具有特殊形状的枕头,例如西班牙实用新型202.125所述的枕头,相对于后半部分,它的前半部分是上升的平滑曲线,后半部分略平、较低。此枕头的目的是为脊椎头部和颈部提供合适的支持,保证这些元件的适当契合并避免应力位置,从而避免睡眠期间不适当姿势产生的不同紧张度。
此枕头的实际应用受限于舒适形状的变形-倾向于完全变平,附带着不适,这预示着使用者在睡眠时无意识地改变在枕头上的位置,离开支持颈部的拱形,会破坏了该枕头提供的优点。
此外,传统枕头不能提供任何类型的适应性,以改变对使用者的特定解剖特征或睡眠面变化的支持。尽管能够选择各种材料和紧实度的枕头,但枕头通常仅提供一个尺寸构造。事实是,运动员的体格与儿童或老年人有很大区别。个体之间的肩膀宽度、头部尺寸和颈部尺寸可能区别极大。能够为侧卧的小女孩的头部提供支持和足够高度的枕头可能无法为侧卧的强健的宽肩男性运动员提供支持或足够高度,并使他的头部高于睡眠面。类似地,一些个体喜欢侧卧而另一些喜欢仰卧或俯卧。这些姿势各自使头部处于不同姿势和相对于睡眠面的不同高度。
实际上,由于头部姿势需要适应枕头的条件,所以枕头也会影响脊柱的姿势,更准确是颈部姿势,这取决于我们采用的枕头的体积和紧实度。
考虑到我们每天需要大量时间的睡眠,而且我们可能还会进行其它可能的休息或打盹,如果采取的头部在枕头上的位置不能使我们脊柱的精密部位保持合适的位置,我们非常可能患上随之而来的不适,这是长期保持异常或不良姿势的结果。
可能由枕头太软或太低或者过硬或过高引起的一些不适包括起床后感觉睡眠很差,以及颈部和肩膀不适、头痛、肌肉收缩和头晕,可归因于一些有机机能障碍的情况实际上仅仅是采用了不适当的枕头的后果。
认识到这些不适当的特征,为治疗颈部不适设计了专门化的枕头,尽管它们的使用使问题略为减轻,但尝试获得避免颈部不适的枕头系列、竭力保证正常使用我们的枕头绝不导致这种外伤仍然很重要.
根据这个目的,已知描述解决所述问题以在专门化的医疗期间为头部和颈部提供组头支持的几种技术方案的专利,涉及具有确定结构的枕头,它们不足以提供各种解剖特征的使用者以及正常睡眠期间公众总体睡眠偏好所需的显著支持和舒适选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枕头以完全满意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睡眠期间为头部和颈部提供更好的支持,无论使用者在枕头上的身体姿势如何移动,都能保持特征,能够保持恒定的等压接触,因此降低为了努力实现更佳姿势进行的80%无意识翻身,使睡眠期间的舒适度显著提高。
因此,并以更特定的方式,所述人体工程学枕头具有圆柱形且相等截面的体部,通过中间的棱柱形部分相互连接,所述棱柱形部分低得多,以使该枕头形成可逆元件,即可以不加区别地使用它的两个表面。无论是仰卧卧姿或侧卧卧姿时,更接近使用者身体的圆柱形部分均用作颈部本身的枕区(resting area),而同时在这两种姿势的条件下,棱柱形中间部分用作头部的支持面,该支持物不仅可通过形成枕头的材料的自身弹性收缩弯曲(正如在圆柱形部分水平上发生的那样),而且可通过其自身弹性、以起拱效应方式弯曲。
此外,当该枕头在使用中在基本为三角形的枕头的下表面形成成对通道时,棱柱形部分和圆柱形部分之间产生这种枕头的棱柱形中间部分的起拱效应,这能产生对流(convection current),有助于散发使用者身体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特征,使用者可根据他/她的弹性响应和高度使该枕头成型,按照品位或要求最后确定其更适当的使用,因此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能为所研究的枕头提供较高或较低的硬度,使其在睡眠期间为头部和颈部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为此,并且以更准确的方式,由限定部分或基本结构开始构建所述枕头。
这些部分中第一个是外部部分或半枕头,它是所述人体工程学枕头通过水平对称轴形成的部分。
通过高度比前一个小的矩形薄片部分形成其它基本结构。
选择这些部分的数量和形状以及毗邻位置(apposition)基于使用者的品位和需要,这产生了四个基本结构或尺寸。
外部的上部用作头部和颈部的支持面,身体重量本身使其通过枕头结构材料的弹性收缩产生自身变形,在所有毗邻部分中同等地产生这种变形。
毗邻部分的弹性变形效应导致这些部分之间的接触面上形成通道,这些通道能够产生有助于散发使用者身体产生的热量的对流。
各个部分具有密实性,按照其制备材料,根据成本、两种材料的分类而改变。
这些材料中的第一材料或高质量材料包括较昂贵的材料,可以是羽毛、纤维素填料、中空纤维、相关聚氨酯或能提供相似特性的任何其它传统材料。
第二组材料或基本材料包括较便宜的材料,如聚氨酯等,主要用于薄片部分。
这些材料的组合能够提供多种价位的枕头,即具有相同模块结构并且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定价格范围的选择的枕头,使用者能够通过所需尺寸和价格选择定制的枕头。
插入薄片部分能够使枕头恢复使用者成形的初始体积,从而提高其耐用性,而以前一旦发生弹性变形,继续使用会减小或改变所选形状。


为了完成此说明书,以及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实施例,本说明书附有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所述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它们是说明性,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下所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目的制造的人体工程学枕头的透视图。
图2显示上图所示枕头的外形,描绘了恰好在将头枕在枕头上之前以仰卧姿势靠近该枕头的使用者身体。
图3显示与图2相似的示意图,其中使用者的头枕在枕头上。
图4显示与图2相似的示意图,但其中使用者以侧卧姿势出现。
图5显示与图3相似的示意图,姿势是与图4所示相同的侧卧姿势。
图6显示作为模块的形成枕头的基本部分的外形。
图7显示可用基本模块获得的不同组合的外形。
图8显示最大基本负载量的模块(modular)枕头的外形,并且详述了使用者以仰卧姿势恰好在将头枕在枕头上之前和使用者已经将头枕在枕头上之后的情况。
图9显示与上图相似的示意图,但对应于基本大小中等的枕头。
图10显示与图8和9相似的示意图,但对应于基本大小较小的枕头。
最后,图11显示与图8、9和10相似的示意图,但对应于基本大小最小的枕头。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根据上述附图,尤其是图1,可了解本发明提出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如何具有显示两个圆柱形侧面部分(1-2)的外形,这两个圆柱形互相相等,通过中间部分(3)互相连接,中间部分具有棱柱形结构,可观察到高度小于圆柱形部分(1),形成了具有合适弹性的材料的一套产品(set)。
如图2和3所示,当使用者以仰卧姿势使用枕头时,他/她将他/她的头(6)枕在枕头上,以使对应于颈部的部分(4)枕在棱柱形部分(3)上,枕骨(occipital)部分(5)枕在圆柱形部分(2)近身体中心的一半上,颈部(7)枕在圆柱形部分(1)上,舒适地适应了这种枕头。
使用者体重使下方通道(8)产生形变,所述下方通道(8)起初由棱柱形部分(3)的高度确定,所述棱柱形部分(3)的高度小于圆柱形部分(1)和(2),直到该枕头的中部与枕头的支持面相接触,隆起后用侧面确定出一对通风通道(9)和(10),通过这对通道产生对流,有助于散发身体产生的热量。
当使用者以图4和5所示侧卧姿势休息时,该枕头继续履行其人体工程学功能,即在棱柱形部分或平面(3)和圆柱形部分(2)上支持其颅侧区(11)的同时,颈侧区(12)枕在圆柱体(1)上,也增大了支持面,这导致头部压力降低,准确的说是当从肩膀开始的部位都枕在枕头上时,避免出现阻碍完全枕上的空隙,具体如图5所示。
正如可以从上述内容推导出的那样,本发明提出的人体工程学枕头为受颈部不适、打鼾、失眠困扰的所有患者以及不得不长期卧床的普通患者建立了非常光明的前景。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该枕头可能呈现模块结构,如图6-11所示,目的是能够根据一系列基本元件获得不同的多尺寸定制枕头。更准确地说,提供两种不同部分,作为枕头模块的构型,如图6中附图标记(13)和(14)所示,其中第一种是根据以如图1所示的水平对称轴切割枕头形成的,而部件(14)是厚度小于前一种的一个矩形薄片。
如图7所示,所述部件的组合使得能够通过其连接确定四种基本尺寸,在各情况下由使用者根据高度和所需弹性选择连接的模块或部件。
可通过高质量材料或基本材料形成半枕头(13)或薄片(14),第一种包括更昂贵的材料,可以是羽毛、纤维素填料、中空纤维、相关聚氨酯或能提供相似特性的任何其它传统材料,通过较便宜的材料如聚氨酯等形成的基本材料将广泛用于薄片部分。
一旦使用者选择了用于各选择部分所需的材料组合后,这些材料的组合能够提供多种价位的枕头,即具有相同模块结构但价格不同的枕头。
采用不同材料能根据使用者偏好提供各种模块组合,从而实现所需弹性。
通过使用者选择的毗邻半枕头和薄片部分,本发明提出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呈现确定外形,其中在图8、9、10和11中,建立、连接或不通过薄片部分连接半枕头部分,形成使用者选择用于各部分的一种独特材料或各种材料的一套产品。
当使用者以仰卧姿势使用枕头时,将头枕(6)在枕头上,以使头部和颈部枕在上半枕头(13)上,它在体重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由于结构材料的弹性收缩使整个枕头接受变形,在所有现有毗邻部分中类似地产生这种变形,隆起后确定出通风通道(15),通过此通风通道形成有助于散发身体产生的热量的对流。
对于能在枕头两侧确定半枕头的形状,这可构成在枕头表面上可以无差别地使用的可逆元件。
此外,枕头的舒适外形的有用寿命倍增,枕头在纵向部分和环状部分是两用的是两用的。
以前连续使用对其进行弹性变形后降低或变形了所选形状,掺入薄片部分将有利于使用者想要的枕头恢复初始体积。
正如可以从上述内容推导出的那样,本发明的适应性和模块性特征为头部和颈部提供舒适的定制支持物,它包括各种体部类型,目的是有利于产生理想姿势,以便使颈椎处于解剖中性位置。在解剖中性位置中,通过契合和适当的曲线定位和支持颈椎,以此方式避免使用者头部和颈部发生弯曲、旋转或过度延伸,有利于舒适、安全和改善的睡眠。
出于所述目的,采用最新技术提供的材料和方法,以向市场提供综合了为使用者实现复原性休息,略为增加其精力、劳动能力,而且对其个人福利有正面贡献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它包括一个带三个部分的体部,所述三个部分是两个互相相等的圆柱形侧面部分(1-2)和一个直角棱柱形且高度低于侧面部分的中间部分(3),所述三个部分以这样的方式排列,即在所述枕头的体部和其支持面之间确定一个宽通道(8),该宽通道(8)将所述直角棱柱形部分与所述支持面隔开,在所述枕头的给定位置以及反转位置所述枕头和支持面之间均带有所述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通过隆起使所述中间棱柱形部分(3)变形,除了制造所述枕头所用材料产生的弹性之外,它还提供了额外弹性。
3.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通过棱柱形中间部分(3)隆起变形后,在其使用位置枕头和支持面之间限定两条通风通道(9-10),使对流空气能流过所述通风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采用了基于两种基本元件的模块结构,其中一种基本元件(13)由半枕头组成,另一种基本元件是形状为矩形的第二薄片元件(14),所述半枕头是沿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工程学枕头的对称轴切割而成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元件(13-14)具有密实性,该密实性根据其所含材料而改变,所述材料可以是羽毛、纤维素填料、聚氨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传统材料。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连接所需基本元件(13-14)而形成的,所述基本元件的数量和形状是根据所需高度和弹性及其组成决定的。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由于结构材料的弹性收缩,使用者头部和颈部枕靠的上半个枕头(13)使整个枕头发生变形,在所有毗邻的部分发生相同的变形,通过隆起产生用于对流的通风通道(15)。
8.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在其纵向部分和环状部分是两用的,因而能够通过支持这两个较大表面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具有模块外形的体部,它基于两个圆柱形侧面部分和棱柱形中间部分,棱柱形中间部分的高度显然较低,它们具有合适的弹性特征,以便在使用者将他/她的头部枕在任何位置上时,在整个接触面上产生相等的压力。该枕头可具有模块结构基于两个基本元件,即半枕头和薄片部分,能够根据所需弹性和高度选择这些部分的数量和形状。
文档编号A47G9/10GK101048093SQ200580037191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阿图罗·巴莱罗帕维亚 申请人:阿图罗·巴莱罗帕维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