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1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蒜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大蒜剥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饭店、腌制厂等单位需要将大蒜去皮后使用。常用的大蒜的剥皮方法是将大蒜放在水里泡,之后再人工剥皮。这样方法破坏了大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为了保持大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采用人工剥皮。但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有些单位为了提高效率,用一块橡胶皮包住大蒜之后,再人工用水搓,这种方法大蒜的破损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蒜剥皮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大蒜破损少的大蒜剥皮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带多个凸点的软性工作套,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端盖,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支架,所述支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料口,两轴孔内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上沿螺旋方向固定有多个软性棒。
所述外壳内壁与软性工作套之间固定有海绵层。
所述外壳端盖轴孔内的传动轴与摇把连接。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外壳固定在支撑架上。
外壳端部的支架为十字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大蒜剥皮机使得采用机械对大蒜进行剥皮成为了可能,剥皮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剥皮破损少。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蒜剥皮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蒜剥皮机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蒜剥皮机的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蒜剥皮机的立体图,图2为大蒜剥皮机的剖面图,图3为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外壳3上设置有进料口5,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带多个凸点11的软性工作套10,外壳3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端盖6,另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1的支架2,支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料口15。外壳端部的支架2最好为十字型。两轴孔内设置有传动轴12,在传动轴12上固定有推进器13,推进器上沿螺旋方向固定有多个软性棒14。软性工作套、推进器和软性棒的材料为橡胶。
为了减少大蒜剥皮过程中的破损,外壳3内壁与软性工作套10之间固定有海绵层9,以增加弹性。在外壳端盖一侧,传动轴12与摇把7连接。
为了使用方便,外壳上设置有把手4,外壳3固定在支撑架8上。
使用时,将大蒜从进料口放入外壳内,转动摇把,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推进器旋转,大蒜沿螺旋形排列的软性棒从进料口移动到出料口,同时,在软性工作套及其上的凸点和推进器及其上的软性棒的作用下,将大蒜的皮剥掉。由于软性工作套和软性棒及推进器的材质软,在剥皮的同时,保证大蒜不破损,而且,工作效率高。
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所公开的涉及一种大蒜剥皮机进行了特别描述,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有的变化和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带多个凸点的软性工作套,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端盖,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支架,所述支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料口,两轴孔内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上沿螺旋方向固定有多个软性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与软性工作套之间固定有海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端盖轴孔内的传动轴与摇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外壳固定在支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蒜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外壳端部的支架为十字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蒜剥皮机,旨在提供一种大蒜剥皮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大蒜破损少的大蒜剥皮机。在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带多个凸点的软性工作套,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端盖,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部带轴孔的支架,所述支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料口,两轴孔内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上沿螺旋方向固定有多个软性棒。外壳内壁与软性工作套之间固定有海绵层。外壳端盖轴孔内的传动轴与摇把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大蒜剥皮机使得采用机械对大蒜进行剥皮成为了可能,剥皮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剥皮破损少。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A47J17/00GK2894521SQ20062002556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刘志中 申请人:刘志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