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2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泡茶的茶杯。
背景技术
茶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居家办公外出就有泡茶的习惯。对于泡茶的工具,虽有专用的茶具,但由于外出使用的不便,因此人们更多的则是用普通的便携水杯来代替专用的茶具,其只需在水杯中放入茶叶,冲入开水,过一会就可饮用了,故非常的方便。但采用水杯来泡茶,由于茶水与茶叶是混合在一起,因此人们在喝水的同时往往会把茶叶一同喝入口中,且由于水与茶叶是始终混合在一起的,无法控制泡出的茶水的浓度程度。在这种情况,人们对水杯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可专用于泡茶及其它可冲泡物的茶杯,现有的茶杯,其是在杯体接近杯口处设置一个活动的过滤装置,在喝水时以阻挡位于过滤装置下方的茶叶,避免其同茶水一同流入口中。这种茶杯虽然能起到防止茶叶流入口中的作用,但由于在泡茶及清冼时需要将其取出,因此很不方便,同时这种茶杯由于水与茶叶也是始终接触的,因此无法控制所泡茶水的浓度。
发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方便卫生,可控制茶水浓度的茶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茶杯,包括杯体,其结构要点在于在杯体的内腔设置有将杯体内腔分隔成上下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的过滤装置,杯体的壁厚为依照竹筒样的变化设计,且杯体的上下两部分内腔分别设立有独立的杯口,在杯口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过滤装置使杯体直立时上腔中的水不会流向下腔,当杯体倾斜到大于30度时上腔中的水可流向下腔。
杯体内腔由过滤装置分隔成上下不相等的两部分,且在上下两部分的内腔中分别设立了相互独立的杯口,在杯口上还同时设置了密封杯盖,同时将杯体内腔的直径设置成具有大小变化。当往杯体的一杯口中装入茶叶,盖上密封杯盖,而后将杯体倒立,从杯体的另一杯口加入热水,使热水通过过滤装置流入装有茶叶的那一部分内腔中,进行浸泡,当浸泡到一定时间后,将杯体倾斜,直至茶水流入无茶叶的那一空腔中,此时就可对着无茶叶的那一部分内腔的杯口进行饮用,由于杯体必须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杯体上腔的水方可流向下腔,因此可避免茶水又迅速的流入下腔,与茶叶混合,而使茶水的浓度发生变化。若暂时不想饮用,则将杯体倒置或放正,就可避免茶叶与水再度混合,从而改变已泡好的茶水浓度。
所述杯体壁厚呈竹筒样变化是通过热塑原理实现的。
所述的过滤装置为一种过滤网,或为在其上设置有小孔的隔板。
所述的过滤网的最佳目数为大于30目。
采用这种目数的过滤网结合杯体内腔直径的大小变化,就便于茶水在过滤网的表面形成足够的表面张力和负压,从而可使杯体直立时,杯体上腔的水不会向下腔流动。同时当目数越大时,则水杯的效果越好。
在杯体的内腔设置有沿杯体内腔延伸的两片环状的凸起,所述的过滤网固定于此两片凸起之间。
采用这种形式的过滤装置及安装形式,其更加容易在过滤网面产生负压,便于阻隔茶水以及实现茶水与茶叶的分离。
当然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可以是在杯体内腔设置的与杯体一体成型的薄板,在薄片的中部设置小孔。
两片凸起中的一片为台阶式的结构。
所述的台阶式的凸起位于杯体两空腔中体积较大的那一空腔。
所述的过滤装置设置在杯体内腔的三分之二处。
所述的密封盖上的密封图为凹式密封圈。
凹式密封圈密闭合理,不易脱落,不易漏水。
所述的密封盖与杯口的螺纹为双线螺纹,所述的各螺纹的螺旋线在密封盖与杯口的分布小于360°,且两螺旋线的分布为互补式的分布。
所谓的互补式的分布,即两螺旋线在杯口或密封盖上的分布组合为构成沿杯口或密封盖的整周都分布有螺旋线,密封盖与杯口之间旋合的螺纹采用这种方式设计,就可避免热水产生的负压,使杯盖无法打开。
所述的杯体的外形为一种竹节式结构,杯体外壁竹节处的环状部位呈增厚设计。
竹节式结构的杯体可加强杯体的强度及刚度,同时也能增加杯体的美观。
所述的杯体外壁为三层竹节式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茶杯在其杯体内腔设置了使杯体直立时上腔中的水不会流向下腔,当杯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上腔中的水才能流向下腔的,将杯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不相等的两部分的过滤装置及将杯体的壁厚设置成直径大小按照竹筒结构变化的形式,且同时在上下两腔中分别设置了杯口及密封杯盖,因此就可利用一个杯口放茶叶,另一个杯口喝水,还可保证在喝水的同时可使茶水在杯体的上腔滞留一段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避免位于上腔的茶水很快的流入下腔重新与茶叶混合,从而可控制茶水的浓度。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将杯体的外观设置成竹节式的结构,因此可大大的提高杯体的刚度及强度,从而提高该茶杯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凹式密封圈结构,使得该密封圈不易脱落,不易漏水。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杯口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杯体;11竹节上的环状部位;2密封盖;21密封圈;3过滤装置;4凸起;5双线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茶杯,包括杯体1、密封盖2及过滤装置3。所述的杯体1为如图1所示的竹节式结构,由3个大小高度一致的竹节组成,杯体1外壁在竹节处的环状部位11呈增厚设计,此时利用塑胶生产热缩原理就可使杯体的壁厚呈竹筒样变化。在杯体的两端都设置有杯口,在杯口上设置有密封杯盖2,在密封杯盖2内设置有内凹式的密封圈21,所述的密封杯盖2与杯口的螺纹为双线螺纹5,所述的各螺纹的螺旋线5在密封盖2与杯口的分布小于360°(如图2),且两螺旋线的分布为互补式的分布。在杯体内腔2/3的竹节处设置有过滤网3,在此竹节处设置有与杯体一体成形的向杯体内腔延伸的上、下两片凸起4,位于由过滤网3分隔出的上下两空腔中的体积较大的那个空腔的凸起为一种台阶式的凸起4,所述的过滤装置3为目数为50目的过滤网3,过滤网3固定于上下两片的凸起4之间。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茶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在杯体的内腔设置有将杯体内腔分隔成上下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的过滤装置(3),杯体的壁厚为依照竹筒样的变化设计,且杯体的上下两部分内腔分别设立有独立的杯口,在杯口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的过滤装置(3)的目数为大于30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3)为一种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在杯体的内腔设置有沿杯体内腔延伸的两片环状的凸起(4),所述的过滤网固定于此两片凸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两片凸起(4)中的一片为台阶式的结构,台阶式的凸起位于杯体(1)两空腔中体积较大的那一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3)设置在杯体内腔的三分之二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2)上的密封圈为凹式密封圈(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2)与杯口的螺纹为双线螺纹,所述的各螺纹的螺旋线在密封盖(2)与杯口的分布小于360°,且两螺旋线的分布为互补式的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外形为一种竹节式结构,杯体外壁竹节处的环状部位(11)呈增厚设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杯,其包括杯体,在杯体的内腔设置有将杯体内腔分隔成上下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的过滤装置,杯体的壁厚为依照竹筒样的变化设计,且杯体的上下两部分内腔分别设立有独立的杯口,在杯口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过滤装置使杯体直立时上腔中的水不会流向下腔,当杯体倾斜到大于30度时上腔中的水可流向下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上述的结构,就可在杯体的一个杯口放茶叶,另一个杯口喝水,从而可保证在喝水的同时可使茶水在杯体的上腔滞留一段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避免位于上腔的茶水很快的流入下腔重新与茶叶混合,从而可控制茶水的浓度。
文档编号A47G19/16GK2936035SQ20062006897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陈明生 申请人:陈明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