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13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者拧干水份的拖把。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及图2,中国台湾专利第094216312号申请案揭露一种易于拧干的拖把,该拖把1包含有一握把11、一杆体12、一滑套13、一套管14、一结合套件15,以及一拖把布16。其中,握把11固设于杆体12的上端,而结合套件15则设置于杆体12的下端。
结合套件15包括一可与该杆体12下端固定的内套151,以及一可与内套151锁设的固定套152,而拖把布16的底端即为内套151与固定套152所夹设固定。套管14的下端还固设有一结合套17,该结合套17具有数个环槽171,而拖把布16的顶端则被固定于该等环槽171上。
杆体12穿设于套管14内,套管14的外缘设有数个凸点141,该等凸点141是以螺旋的方式排列分布,并构成一螺旋的曲线。滑套13套设于套管14上,其内缘面还设有螺纹槽131,且螺纹槽131与该等凸点141对应接触。
当滑套13于套管14上做轴向滑移时,该扭转滑套13内的螺纹槽131可牵引该等凸点141顺着螺纹槽131滑移,进而带动套管14相对杆体12旋转。而当套管14旋转的同时,握住握把11制止杆体12旋转则可造成该结合套件15相对结合套17旋转,使得拖把布16的顶、底端产生相互旋拧的效果,因而拧挤出附于拖把布16内的水分。
此种拖把1可借由该滑套13的轴向移动而使套管14相对杆体12旋转,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使用者除了要对滑套13施力外,还需用力握住握把11,才能让结合套件15相对结合套17旋转而拧干拖把布16的水分,而且想挤得越干时,即需相对耗费越大的力量。再者,使用者在拧挤拖把布16时,还需施力握持握把11以制止杆体12旋转,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言,拖把布16旋拧所产生的扭力最终仍由杆体12经握把11再传回使用者手上,也就是说该种拖把1顶多只是避免使用者的手直接接触拖把布而已,而其拧水方式则与直接徒手旋转握把11拧水的方式无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节省拧水力道且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拖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把,该拖把包含一清洁单元、一杆体、一致动单元、一从动单元、一连动单元、一定位单元,以及一操作件。该清洁单元具有相反的两端部,而该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而该第一端则与该清洁单元的一端部固定。
该致动单元套设于该杆体外缘,并可相对该杆体旋转。该从动单元则套设于该致动单元上,也可以相对该致动单元旋转。该连动单元设置于该从动单元与该致动单元之间,并供该清洁单元的另一端部固定,且该连动单元可受该从动单元带动而相对该致动单元旋转。
该定位单元设于该杆体上,并可于一制止位置制止该致动单元相对该杆体旋转。该操作件套设于该从动单元外缘,并可轴向位移地作动该从动单元旋转。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轴向移动该操作件可驱使该从动单元带动该连动单元相对该致动单元及该杆体转动而将该清洁单元的两端部相对旋扭。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杆体外缘并可相对该杆体旋转的套管,以及一与该套管相间隔地环设于该套管外围的环形齿轮部;该从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套管外缘的管体,以及一设置于该管体一端外缘并与该致动单元的环形齿轮部相对应的第一中心轮齿部;该连动单元包括一可受该从动单元的第一中心轮齿部带动而环绕该环形齿轮部旋转的齿轮组;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轴向移动该操作件可驱使该从动单元的中心齿轮部带动该连动单元的齿轮组相对该致动单元及该杆体转动而将该清洁单元的两端部相对旋扭。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该套管一端外围的一底壁,以及一环绕该底壁周缘的环形围绕壁,而该环形轮齿部则形成于该环形围绕壁内侧,三者并共同界定出一齿轮箱,且该套管固定在该底壁中央。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具有一第一齿轮座,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上的行星齿轮,而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该齿轮箱中并同时与该从动单元的第一中心轮齿部以及该致动单元的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具有一第一齿轮座、一第二齿轮座,以及数个行星齿轮;该第二齿轮座可旋转地套设于该从动单元外缘并位于该齿轮箱内,包括一轮盘以及一第二中心轮齿部,至少一个行星齿轮定轴设置于该轮盘上,并同时与该第一中心轮齿部以及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该第一齿轮座盖设于该第二齿轮座上方,至少一个行星齿轮定轴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上,并同时与该第二中心轮齿部以及该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可与该第一齿轮座一并夹设清洁单元的端部的第一固定件。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用以夹设该清洁单元的一端部的第二固定件。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套管上端外缘的第一定位部,且该第一定位部还露出该从动单元的管体外;该定位单元被制止旋转且可滑移地套设于该杆体上,并包括一下端开放的中空壳体,以及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内壁面的第二定位部,当该定位单元滑移至该制止位置时,该第二定位部可与该第一定位部相互卡制而制止该套管相对该杆体旋转。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从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管体的上端外缘的第一阻逆部;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中空壳体内壁面的第二阻逆部,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借由该第一及第二阻逆部可使该从动单元只朝单向旋转。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逆部是数个朝同一方向倾斜突出的阻逆齿,该第二阻逆部是数个与所述阻逆齿产生干涉并圈绕于该定位单元的内壁面的纵齿。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逆部是数个并邻且凸出的纵齿,而该第二阻逆部是一与所述纵齿产生阻挡干涉的止回按扭,该止回按扭弹性枢设并局部露出于该中空壳体外。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止回按扭上还形成一凸块,而该第一阻逆部还形成一圈绕该管体外缘的定位槽,当止回按扭与所述纵齿产生阻挡干涉的同时,止回按扭上的凸块同时也嵌入定位槽内制止该中空壳体相对该管体轴向位移。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包括一供该定位单元滑移的滑移段,该滑移段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上并与该滑移段的横截面形体契合的定位穿槽。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内杆还包括一位于该滑移段上并邻近该第二端的凹槽,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壳体内壁面并可与该凹槽产生干涉定位的凸点。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是纵向并列地凸设于套管的上端外缘的数个凸齿,而第二定位部是可与所述凸齿形体契合的齿槽。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包括一供该定位单元滑移的滑移段,该滑移段上形成一延滑移段伸展的长穿槽,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可置入该长穿槽中沿该长穿槽滑移的固定针。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从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管体外缘的第一致动部,而该操作件则包括一可与该第一致动部产生连动而驱使该从动单元旋动的第二致动部。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部是至少一呈单向螺旋分布的螺纹槽,而该第二致动部是至少一固定设置于操作件内侧且可配合于该螺纹槽中滑移的凸块。
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致动部是至少一呈单向螺旋分布于操作件内侧的螺纹槽,而该第一致动部是至少一朝该螺纹槽固定凸伸的凸块。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拖把利用可释放的定位单元使旋拧拖把时,只需对操作件施予轴向拉拔的力量,不需如以往般还需徒手握持握把以克服旋拧的反作用力。另外,借由第一中心轮齿部、连动单元与齿轮箱等构件的连动作用,也可节省使用者旋拧拖把的力道,故确实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拖把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现有拖把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拖把可借由轴向滑移滑套而旋拧拖把布;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图;图5是一图4沿I-I方向的剖视图,说明第二齿轮座设置于齿轮箱内,三个行星齿轮分别被定轴地设置于其轮盘底面周缘附近,并同时与第一中心轮齿部以及环形轮齿部啮合;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单元被制止旋转地套设于杆体外缘,并可于该杆体上滑移;
图7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定位单元以及第一组逆部的另一实施态样;图8是一正视图,说明该拖把是致动单元受重力而沿杆体自然垂下的使用状态;图9是一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该拖把的杆体相对致动单元落下,使清洁单元呈笔直的状态围绕在杆体外围,而后可将该定位单元沿滑移段向下移动至一制止位置;图10是一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沿从动单元向上拉拔操作件即可使连动单元相对该杆体旋转而旋拧该清洁单元;图11是图9沿II-II方向的剖视图;及图1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杆体2、一清洁单元3、一致动单元4、一从动单元5、一连动单元6、一定位单元8,以及一操作件9。清洁单元3大致上是由棉线、棉布、不织布等类似的清洁用拭物所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清洁单元3即由数条棉线所构成,而该清洁单元3并具有可被固定连结的一上端部31以及一下端部32。杆体2是为本拖把的最内部构件,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与第一端21相反并可连结一握把70的第二端22。
致动单元4套设于该杆体2外缘,并可相对该杆体2作轴向位移以及旋转。该致动单元4则包括一套管41、一圆形底壁421、一环绕该底壁421周缘的环形围绕壁422,以及一环形轮齿部423。套管41固定在该底壁421中央,而该环形轮齿部423则形成于该环形围绕壁422内侧,并与底壁421、环形围绕壁422共同界定出一开口向上的齿轮箱42,且齿轮箱42是位在套管41的下端。该致动单元4还包括一设置于套管41上端外缘的第一定位部4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部43是为纵向并列地凸设于套管41的上端外缘的数凸齿。
从动单元5大致呈一套管41状,整体的内径略大于该致动单元4的套管41。该从动单元5包括一套设于该套管41外缘的管体51、一设置于该管体51上端外缘的第一阻逆部54、一设置于该管体51下端外缘的第一中心轮齿部52,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阻逆部54以及第一中心轮齿部52之间的第一致动部53。其中,管体51套设于套管41外缘后,不能相对该套管41轴向位移,但可相对该套管41旋转;第一中心轮齿部52设置于齿轮箱42内,并与该致动单元4的环形轮齿部423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致动部53是为二条呈单向螺旋且平行地分布于管体51外缘的螺纹槽,而该第一阻逆部54是为数个并邻且凸出的纵齿,且第一定位部43更露出于该管体51外,二者并形成一差阶束缩的结构。
连动单元6设置于从动单元5的管体51与该致动单元4的环形轮齿部423之间,并被制止相对管体51做轴向位移。该连动单元6包括一齿轮组61,而本实施例的齿轮组61是为两阶段连动,具有一第一齿轮座611、一第二齿轮座612,以及六个行星齿轮613。配合参阅图5,第二齿轮座612可绕该从动单元5的管体51旋转地套设于该管体51外缘,并且位于齿轮箱42内,第二齿轮座612具有一中心穿透的轮盘614,以及一中心同样穿透并位于该轮盘614顶面且与该轮盘614一体的第二中心轮齿部615。其中三个行星齿轮613分别被定轴地设置于该轮盘614底面周缘附近,并同时与第一中心轮齿部52以及环形轮齿部423形成可转动的啮合。
该第一齿轮座611设置于该第二齿轮座612上方,而另三个行星齿轮613也分别定轴地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611底面,并同时与第二齿轮座612的第二中心轮齿部615以及环形轮齿部423可转动地啮合。当管体51连同第一中心轮齿部52旋转时,则可连动第二齿轮座612上的三个行星齿轮613绕行该环形轮齿部423,同时使第二齿轮座612暨第二中心轮齿部615同步且同向的旋转,而第二中心轮齿部615又可带动第一齿轮座611上的另三个行星齿轮613绕行该环形轮齿部423,进而使该第一齿轮座611产生旋转。
配合参阅图6,定位单元8套设于该杆体2上,包括一外表呈钟型且下端开放的中空壳体81、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81顶部的定位穿槽811、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81内壁面的第二定位部82,以及一同样形成于该中空壳体81内壁面并位于该第二定位部82底下的第二阻逆部83。第二阻逆部83与第二定位部82也形成一差阶束缩的空间结构,并可分别与第一阻逆部54及第一定位部43所形成差阶束缩的结构公母配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82是为可与第一定位部43的凸齿形体契合的齿槽,而第二阻逆部83是为一与第一阻逆部54的纵齿产生阻挡干涉的止回按钮831。配合参阅图11,该止回按钮831弹性枢设于中空壳体81上,其一端可被向内推抵并与第一阻逆部54接触,而另一端则露出于该中空壳体81外,并供使用者按压。在此要说明的是,该等阻逆部54、83的干涉阻逆可使该从动单元5只能相对该定位单元8朝单方向旋转,因此在其他等效的变化态样中,如图7所示,该第一阻逆部54也可以是为数个朝同一方向倾斜突出的阻逆齿,而该第二阻逆部83则为数个与该等阻逆齿产生干涉并圈绕于该定位单元8的内壁面的纵齿。因此凡是可运用于此的旋转阻逆结构,都算是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欲表达的概念。
该杆体2还具有一滑移段23,而该滑移段23大抵上是为杆体2露出于该管体51的第一阻逆部54以上的位置。该滑移段23形成一非圆形的横截面,而定位单元8的定位穿槽811则与该滑移段23的横截面形体契合,因此该杆体2即由该定位穿槽811穿入,并使定位单元8被制止旋转地在滑移段23上轴向滑移。该杆体2还具有一位在滑移段23上并邻近第二端22的凹槽24,而该定位单元8更包括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81内壁面并可与该凹槽24产生干涉定位的凸点84,而该凸点84位于定位穿槽811穿与该第二定位部82之间。
当定位单元8被沿滑移段23往下推移,并使该等阻逆部54、83以及该等定位部43、82同时产生接触干涉时,该定位单元8即位于一制止位置,由于该定位单元8此时已被其定位穿槽811制止相对杆体2旋转,因此定位单元8也制止该致动单元4相对该杆体2旋转,同时也限制该从动单元5只能朝单方向相对该定位单元8旋转。而当该定位单元8被沿滑移段23往上推移并使上述的接触干涉解除后,让定位单元8的凸点84卡入该凹槽24后可使该定位单元8停留在滑移段23上,并位于一释放位置,此时致动单元4即可相对该杆体2旋转。
另外,该止回按钮831上还于与第一阻逆部54接触的一端形成有一凸块832,而该第一阻逆部54还形成一圈绕该管体51外缘的定位槽541。当定位单元8位于该制止位置时,止回按钮831上的凸块832嵌入定位槽541内,可制止该中空壳体81相对该管体51轴向位移,而压按该止回按钮831则可使凸块832脱离定位槽541,而释放定位单元8可相对管体51轴向位移。
操作件9套设于从动单元5外缘,并可轴向位移地作动该从动单元5旋转。该操作件9包括一可与第一致动部53产生连动而驱使该从动单元5旋动的第二致动部91,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致动部91是为二个固定设置于操作件9内侧且各对应于第一致动部53的一螺纹槽中滑移的凸块。在等效的实施态样中,该等致动部的位置也可以互相对调,换言之螺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操作件9内侧壁面,而凸块(第二致动部)91也可以是分布于该管体51外缘。
此外,本实施例的拖把还包含分别用以固定清洁单元3的两端部的一第一固定件71,以及一第二固定件72。该第一固定件71可与该第一齿轮座611组设而一并夹设清洁单元3的上端部31,而第二固定件72则被穿设固定于杆体2的第一端21上,并且可以夹置清洁单元3的下端部32。
参阅图8,拖把的使用状态是该致动单元4受重力而沿杆体2自然垂下,也就是使该等固定件71、72相互接近而使清洁单元3的数条棉线分散的情况,此时可使该定位单元8移至释放位置便于拖把的使用,同时操作件9也因重力而自然落至从动单元5底端。欲旋拧拖把时,参阅图9,可先握持致动单元4并向上提起拖把,则拖把的杆体2自然相对致动单元4落下,使清洁单元3的两端部31、32相互远离,同时该清洁单元3的数条棉线则呈笔直并列的状态围绕在杆体2外围,而后即可将该定位单元8沿滑移段23向下移动至该制止位置。
参阅图10,此时使用者沿从动单元5向上拉拔操作件9即可将操作件9轴向移动的行程转化为旋转该从动单元5的行程,同时也致动第一中心轮齿部52旋转。而后第一中心轮齿部52即如前述般连动第二齿轮座612及第一齿轮座611旋转,同时固定在第一齿轮座611上的第一固定件71也相对杆体2(杆体2已被定位单元8锁死而不能相对致动单元4旋转)及第二固定件72旋转而旋拧清洁单元3。
当清洁单元3在被旋拧的同时,也产生抵抗旋拧的反向的回复力,而如此回复力则辗转经由连动单元6、第一中心轮齿部52而来到定位单元8及杆体2上,被从动单元5的第一阻逆部54及定位单元8的第二阻逆部83阻挡,而使从动单元5停留在方才旋转最后停留位置(见图11)。此时,向上拉拔后的操作件9可沿第一致动部53(螺纹槽)以旋转的方式回旋至从动单元5下端,因此使用者可再重复上述动作拉拔操作件9,而使清洁单元3被旋拧得更加紧实以去除更多水分,而且借由该连动单元6以行星齿轮613带动清洁单元3旋拧,更可使得使用者操作时更加省力。
承上,拧干清洁单元3的水分后,使用者只要压按定位单元8上的该止回按钮831,可使其凸块832弹出从动单元5的定位槽541,同时沿滑移段23向上拉拔该定位单元8至该释放位置,即可解除所有的干涉动作,并释放从动单元5,使从动单元5借由上述回复力朝反方向旋转,让清洁单元3的绵线因反向旋转而散开,使清洁单元3再度回复至如图8的可使用状态。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拖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杆体2、一清洁单元3、一致动单元4、一从动单元5、一连动单元6、一定位单元8,以及一操作件9。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而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连动单元6的齿轮组61是为单阶段连动,也就是齿轮组61只具有一第一齿轮座611,以及三个分别定轴地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611下方靠近外缘的行星齿轮613。该等行星齿轮613设置于该齿轮箱42中,并同时与该从动单元5的中心轮齿部52以及该致动单元4的环形轮齿部423可转动地啮合。
本拖把同第一实施例同样包含一第一固定件71,而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件71则与第一齿轮座611组设而一并夹设清洁单元3的端部。
还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杆体2的滑移段23的横截面呈圆形,而定位单元8的定位穿槽811呈圆形即可。该管体51上更形成一延滑移段23伸展的长穿槽231,而该定位单元8还包括一固定针85,而该固定针85则由定位单元8的中空壳体81穿出,并且穿入该长穿槽231中。如此使得定位单元8同第一实施例般可沿长穿槽231轴向位移,也同时制止定位单元8相对该杆体2旋转。
当定位单元8位于制止位置时,轴向拉拔该操作件9则致使第一中心轮齿部52连动该等行星齿轮613绕行环形轮齿部423,而同时使第一齿轮座611连同第一固定件71相对杆体2旋转,而将该清洁单元3的两端部相对旋扭,其详细操作方式则如第一实施例所述。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拖把利用可释放的定位单元8使旋拧拖把时,只需对操作件9施予轴向拉拔的力量,不需如以往般还需徒手握持握把70以克服旋拧的反作用力。另外,借由第一中心轮齿部52、连动单元6与齿轮箱42等构件的连动作用,也可节省使用者旋拧拖把的力道,故确实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拖把包含一清洁单元,具有相反的两端部;一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清洁单元的一端部固定;一致动单元,可相对该杆体旋转的套设于该杆体外缘;一从动单元,可相对该致动单元旋转的套设于该致动单元上;一连动单元,设于该从动单元与该致动单元之间,并供该清洁单元的另一端部固定,且该连动单元可受该从动单元带动而相对该致动单元旋转;一定位单元,设于该杆体上并于一制止位置制止该致动单元相对该杆体旋转;及一操作件,套设于该从动单元外缘并可轴向位移地作动该从动单元旋转,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轴向移动该操作件可驱使该从动单元带动该连动单元相对该致动单元及该杆体转动而将该清洁单元的两端部相对旋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杆体外缘并可相对该杆体旋转的套管,以及一与该套管相间隔地环设于该套管外围的环形齿轮部;该从动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套管外缘的管体,以及一设置于该管体一端外缘并与该致动单元的环形齿轮部相对应的第一中心轮齿部;该连动单元包括一受该从动单元的第一中心轮齿部带动而环绕该环形齿轮部旋转的齿轮组;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轴向移动该操作件可驱使该从动单元的中心齿轮部带动该连动单元的齿轮组相对该致动单元及该杆体转动而将该清洁单元的两端部相对旋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该套管一端外围的一底壁,以及一环绕该底壁周缘的环形围绕壁,而该环形轮齿部则形成于该环形围绕壁内侧,三者并共同界定出一齿轮箱,且该套管固定在该底壁中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具有一第一齿轮座,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上的行星齿轮,而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该齿轮箱中并同时与该从动单元的第一中心轮齿部以及该致动单元的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具有一第一齿轮座、一第二齿轮座,以及数个行星齿轮;该第二齿轮座可旋转地套设于该从动单元外缘并位于该齿轮箱内,包括一轮盘以及一第二中心轮齿部,至少一个行星齿轮定轴设置于该轮盘上,并同时与该第一中心轮齿部以及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该第一齿轮座盖设于该第二齿轮座上方,至少一个行星齿轮定轴设置于该第一齿轮座上,并同时与该第二中心轮齿部以及该环形轮齿部可转动地啮合。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与该第一齿轮座一并夹设清洁单元的端部的第一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用以夹设该清洁单元的一端部的第二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套管上端外缘的第一定位部,且该第一定位部还露出该从动单元的管体外;该定位单元被制止旋转且可滑移地套设于该杆体上,并包括一下端开放的中空壳体,以及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内壁面的第二定位部,当该定位单元滑移至该制止位置时,该第二定位部可与该第一定位部相互卡制而制止该套管相对该杆体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从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管体的上端外缘的第一阻逆部;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中空壳体内壁面的第二阻逆部,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借由该第一及第二阻逆部可使该从动单元只朝单向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逆部是数个朝同一方向倾斜突出的阻逆齿,该第二阻逆部是数个与所述阻逆齿产生干涉并圈绕于该定位单元的内壁面的纵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逆部是数个并邻且凸出的纵齿,而该第二阻逆部是一与所述纵齿产生阻挡干涉的止回按扭,该止回按扭弹性枢设并局部露出于该中空壳体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止回按扭上还形成一凸块,而该第一阻逆部还形成一圈绕该管体外缘的定位槽,当止回按扭与所述纵齿产生阻挡干涉的同时,止回按扭上的凸块同时也嵌入定位槽内制止该中空壳体相对该管体轴向位移。
13.如权利要求8至12项任一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包括一供该定位单元滑移的滑移段,该滑移段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中空壳体上并与该滑移段的横截面形体契合的定位穿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内杆还包括一位于该滑移段上并邻近该第二端的凹槽,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壳体内壁面并可与该凹槽产生干涉定位的凸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是纵向并列地凸设于套管的上端外缘的数个凸齿,而第二定位部是与所述凸齿形体契合的齿槽。
16.如权利要求8至12项任一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包括一供该定位单元滑移的滑移段,该滑移段上形成一延滑移段伸展的长穿槽,而该定位单元还包括一可置入该长穿槽中沿该长穿槽滑移的固定针。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从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管体外缘的第一致动部,而该操作件则包括一与该第一致动部产生连动而驱使该从动单元旋动的第二致动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部是至少一呈单向螺旋分布的螺纹槽,而该第二致动部是至少一固定设置于操作件内侧且可配合于该螺纹槽中滑移的凸块。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拖把,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致动部是至少一呈单向螺旋分布于操作件内侧的螺纹槽,而该第一致动部是至少一朝该螺纹槽固定凸伸的凸块。
专利摘要一种拖把,包含一清洁单元、一杆体、一致动单元、一从动单元、一连动单元、一定位单元,以及一操作件;该清洁单元的一端部固定于杆体的一端,该致动单元可旋转地套设于该杆体上,而该从动单元则可旋转地套设于该致动单元上;该连动单元设置于该从动单元与该致动单元之间,并与清洁单元的另一端部固定;该定位单元设于该杆体上,并可于一制止位置制止该致动单元相对该杆体旋转;该操作件,套设于该从动单元外缘并可轴向位移地作动该从动单元旋转,当该定位单元位于该制止位置时,轴向移动该操作件可驱使该从动单元带动该连动单元相对该致动单元及该杆体转动,而将该清洁单元的两端部相对旋扭。该拖把可节省拧水力道且便于使用者操作。
文档编号A47L13/20GK2902173SQ20062011254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0日
发明者高大钧 申请人:高大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