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55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筷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筷子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增加筷体夹持部的摩擦力,以供方便稳定夹取食物使用的筷子结构。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东方人用以夹取食物的主要餐具,而一般的筷子,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由二支杆状的筷体10相互对称使用,而筷体10的上段是设为握持部11,下段是设为夹持部12,为使筷体10的夹持部12易于夹取食物,遂在夹持部12上设有数道环凹槽13,凭借所述的环凹槽13的设计,使夹持部12在夹持食物时形成摩擦力,在夹取时食物较不会滑落。然而,现有筷体10的夹持部12具环凹槽13的设计,其环凹槽13对食物夹持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并不佳,故食物仍易滑落,无法稳定夹取食物。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筷子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经过潜心研究、改良,遂得以首创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增加夹持部的摩擦力,以供方便稳定夹取食物使用的筷子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结构,包括两支杆状的筷体,筷体的上段设为握持部,筷体的下段设为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是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凹槽与弧凸面,在各弧凸面上则形成有多道凸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凭借筷体夹持部上的纵向凹槽与凸条的设计,可增加筷体夹持时的摩擦力,可供方便且稳定的夹取食物。


图1所示是现有筷子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筷体;11-握持部;12-夹持部;13-环凹槽;2-筷体;20-握持部;21-夹持部;22-纵向凹槽;23-弧凸面;24-凸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图4所示,包括两支杆状的筷体,筷体2的上段设为握持部20,筷体2的下段设为夹持部21,所述的夹持部21是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凹槽22与弧凸面23,在各弧凸面23上则形成有多道凸条24。
如此,凭借筷体2的夹持部21上所设的纵向凹槽22与弧凸面23上所设的多道凸条24,请参阅图3~图4所示,当夹持部21在夹取食物时,所述的纵向凹槽22与多道凸条24可增加筷体2的夹持部21在夹取时对食物产生的摩擦力,可供方便将食物稳定夹取使用,而不会滑落。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筷子结构,包括两支杆状的筷体,筷体的上段设为握持部,筷体的下段设为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是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凹槽与弧凸面,在各弧凸面上则形成有多道凸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筷子结构,筷体的上段设为握持部,筷体的下段设为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是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凹槽与弧凸面,在各弧凸面上则形成有多道凸条。凭借筷体夹持部上的纵向凹槽与凸条的设计,可增加筷体夹持时的摩擦力,可供方便且稳定的夹取食物。
文档编号A47G21/00GK101049208SQ200710107578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蔡森濬 申请人:蔡森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