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金属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47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金属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特别是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壶。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喝茶是我国人民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这不仅是因为茶芳香可口, 可作为一种倍受人们青睐的饮料之外,还因为茶叶还含有不少可溶于水中有益于人体健康 的物质。然而,近几年来科技界人士发现,茶叶或多或少还含有一些如铅、汞、铬、镍、 镉等重金属,有些上市的茶叶,其重金属含量还超出标准要求。经试验表明,溶于水中的 这些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虽然其含量很微小,但长期喝茶日积月累,达到 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损人体健康。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医学界人士正 致力探索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有效方法。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茶中重金属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提供一种用铜锌合金 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壶,采用该茶壶能有效地减少茶中的重金属含量,其结构简单,使 用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 壶,包括有壶体、壶盖、壶胆、按钮式出水阀和茶叶滤球,其特征在于在壶胆内设有锥台 形滤网,在锥台形滤网上安置有一个内装颗粒状铜锌合金净化材料的过滤容器。现有技术已证明,美国生产的KDF系列铜锌合金净化材料具有去除氯、重金属、减少悬浮固体,减少生物量和改变矿物结垢等作用,尤其是去除氯及可溶性重金属效果较为 明显,其机理主要通过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催化作用来实现的,使溶解于水中的重金 属离子还原成不溶性重金属原子,沉淀于颗粒状铜锌合金上,通过反冲洗可将其去除。我国华南理工大学的隋贤栋教授在KDF系列铜锌合金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纳 米金属簇铜锌合金(NMC-m型净化材料),用于水净化处理不但可去除水中的余氯和重金 属离子,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以及可反复冲洗循环使用。本实用新 型正是釆用这种新型铜锌合金进行设计的。将装有铜锌合金的过滤容器安置于壶胆内的锥台形滤网上,使之悬置于茶水中,四周都与茶水充分接触,有助于与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进行充分反应,较为彻底去除茶中的重金属;此外,这样的设计又方便将装有颗粒状铜锌 合金的过滤容器取出冲洗。经检测,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茶水中氯和重金属的浓度,减少悬浮固体,使茶水得 到净化,减少茶叶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 优点。


图1为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滤容器(7) —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过滤容器(7)安置于锥形过滤网(6)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 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壶,包括有壶体l、壶盖2、壶胆3、 按钮式出水阀4和茶叶滤球5,其改进之处是在壶胆3内设有一个锥台形滤网6,在锥台 形滤网6上安置有一个过滤容器7,在过滤容器7内装有颗料状铜锌合金净化材料8。所述的铜锌合金净化材料8采用华南理工大学制造的"新型纳米金属簇铜锌合金 (NMC-III型净化材料)",粒度为60 100目,其加入量约为10克。所述的过滤容器7是一种用尼龙、塑料或布制成的过滤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过滤容器7可以是一个开有若千个通孔9带盖10的内衬 有过滤网11的不锈钢筒12。使用时,将颗粒状铜锌合金净化材料8放入不锈钢筒12内, 加盖后固定于锥台形滤网6的弹性卡环13上固定便可。采用该筒式净化器,装折方便, 易于反冲洗或煮沸清除铜锌合金净化材料表面上的金属污染物。在本实用新型壶体l的外面还可以设置一个外套,以便随时注入热水或冷水调节壶内 茶水的温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量金属的茶壶,包括有壶体(1)、壶盖(2)、壶胆(3)、按钮式出水阀(4)和茶叶滤球(5),其特征在于在壶胆(3)内设有一个锥台形滤网(6),在锥台形滤网(6)上安置有一个内装颗粒状铜锌合金净化材料(8)的过滤容器(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过滤容器(7)为一个开有若干个通孔(9) 带盖(10)的内衬有过滤网(11)的不锈钢筒(12)。
3. 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过滤容器(7)固定于锥台形过滤网 (6)的弹性卡环(1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铜锌合金净化茶中重金属的茶壶,包括有壶体、壶盖、壶胆、按钮式出水阀和茶叶滤球,其特征在于在壶胆内设有锥台形滤网,在锥台形滤网上安置有一个内装颗粒状铜锌合金净化材料的过滤容器。采用该茶壶可大大降低茶叶溶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有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G19/00GK201039884SQ20072005110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倪释凌, 黄晓妍 申请人:黄晓妍;倪释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