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656阅读:1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绞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作捣烂大蒜 的器具。
背景技术
大蒜是日常炒菜或炖汤中必不可少的佐料之一。有了大蒜,会大大增加菜 品的美味程度,因此,切蒜是生活中每天都必须做的事。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 餐馆内,每日用的大蒜量是非常多的。目前,大多数的餐馆都是依靠手工切蒜, 手工切出来的蒜大小不均匀,不够细,且会使手部染上刺鼻的大蒜味道,经久 不散。还有的是采用棒子在装有大蒜的器皿中不停的上下捣动,将大蒜捣碎。 这样捣出来的大蒜颗粒较细,均匀。但是,捣动时,会使大蒜到处乱蹦,散落 一地。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绞蒜 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绞出的大蒜颗粒细而均匀,绞蒜时不会使大蒜到处乱蹦, 且不用沾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绞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外壳配合绞蒜的绞蒜头和与驱使 绞蒜头绞动的把手,所述外壳内设有供大蒜进入的进蒜槽,所述绞蒜头为棒状, 棒状绞蒜头的中上端设有绞叶,所述绞叶在绞蒜头上环绕成螺纹状,所述绞蒜 头的下端为螺旋状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外壳底部的小齿轮啮合配合,所述 外壳底部开有出蒜口,所述外壳上设有固定绞蒜头和外壳的挡片。所述把手与绞蒜头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大蒜从进蒜槽进入,经绞蒜头中上端的绞叶粗绞 后,进入外壳底部,经绞蒜头和外壳底部的小齿轮细绞,绞碎后的蒜泥从出蒜 口漏出。从而使绞出的大蒜颗粒细而且均匀,且不会使大蒜到处乱蹦,不沾手。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绞蒜头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绞蒜器,包括外壳1,与外壳1配合绞蒜的绞蒜头2和与驱使绞蒜头2 绞动的把手3,所述外壳1内设有供大蒜进入的进蒜槽4,所述绞蒜头2为棒状, 棒状绞蒜头2的中上端设有绞叶5,所述绞叶5在绞蒜头2上环绕成螺纹状, 所述绞蒜头2的下端为螺旋状的小齿轮6,所述小齿轮6与外壳1底部的小齿 轮6啮合配合,所述外壳1底部开有出蒜口 7,所述外壳1上设有固定绞蒜头2 和外壳1的挡片8。所述把手3与绞蒜头2之间的角度为90度。由于本实用新 型采用将大蒜从进蒜槽4进入,经绞蒜头2中上端的绞叶5粗绞后,进入外壳 1底部,经绞蒜头2和外壳1底部的小齿轮6细绞,绞碎后的蒜泥从出蒜口 7 漏出。从而使绞出的大蒜颗粒细而且均匀,且不会使大蒜到处乱蹦,不沾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还可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绞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外壳(1)配合绞蒜的绞蒜头(2)和与驱使绞蒜头(2)绞动的把手(3),所述外壳(1)内设有供大蒜进入的进蒜槽(4),所述绞蒜头(2)为棒状,棒状绞蒜头(2)的中上端设有绞叶(5),所述绞叶(5)在绞蒜头(2)上环绕成螺纹状,所述绞蒜头(2)的下端为螺旋状的小齿轮(6),所述小齿轮(6)与外壳(1)底部的小齿轮(6)啮合配合,所述外壳(1)底部开有出蒜口(7),所述外壳(1)上设有固定绞蒜头(2)和外壳(1)的挡片(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与绞蒜头 (2)之间的角度为9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绞蒜器,包括外壳,与外壳配合绞蒜的绞蒜头和与驱使绞蒜头绞动的把手,所述外壳内设有供大蒜进入的进蒜槽,所述绞蒜头为棒状,棒状绞蒜头的中上端设有绞叶,所述绞叶在绞蒜头上环绕成螺纹状,所述绞蒜头的下端为螺旋状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外壳底部的小齿轮啮合配合,所述外壳底部开有出蒜口,所述外壳上设有固定绞蒜头和外壳的挡片。采用本实用新型绞出的大蒜颗粒细而均匀,绞蒜时不会使大蒜到处乱蹦,且不用沾手。
文档编号A47J19/00GK201052066SQ200720079648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4日
发明者熊合水 申请人:熊合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