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2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火烧水的器具,尤其是指一种热效率特高的茶壶。
技术背景用火烧水的茶壶,其壶底面的传统结构是平坦的,烧水时壶内水的热量传递 过程必须先从壶底开始慢慢往壶体上方传递,这样的传统结构一直沿用至今,虽 然水最终仍然可以烧开,但是过程缓慢、花费时间长,其原因是热量流失过大, 热效率低,尤其用燃气灶烧水,因壶底离开灶面距离较大,必然会浪费很大一部 分燃气而致使烧水时间很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 新颖、烧水热量流失少、热效率高、节省能源的一种茶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茶壶,包含壶底、壶体、壶盖、壶嘴和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底底 面设有内凹结构。所述的内凹结构沿壶底面设有两列同向排列或以轴心线为分界相向排列,中 心处留有高出壶底面的平台。所述的内凹结构为内凹锯齿形结构或内凹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壶底与壶体为分体结构,壶底边缘与壶体底部的边缘互相扣接并压紧 固定。所述的壶底与壶体的互相扣接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壶体、壶盖的轮廓线均为圆弧线。 所述的壶底表面设有氧化发黑处理的镀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茶壶的壶底底面设计成内凹结构,使受热面 积大大增加,防止热量流失,可快速地对壶内水进行加热,节约烧水时间,节省 能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茶壶,包括壶底l、壶体2、壶体顶部的壶盖3和供手提拿的 提手4、壶体一侧的壶嘴6,壶底1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铝制材质,并在其表面设 有氧化发黑处理的镀层以增加受热效果,壶体2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成,其壁厚为 50 8Qmm,壶盖3上设有提醒水开的蜂鸣器5,壶体、壶盖的轮廓线均为外形 别致美观的圆弧线,壶底1边缘包覆在壶体2底部的边缘上,两者互相扣接并被 压紧固定,该壶底1与壶体2的互相扣接的结合面上设有橡胶密封圈7。在壶底 l底面设有内凹结构9,通过拉伸工艺成型,该内凹结构为沿壶底面设有两列以 轴心线为分界相向排列的内凹锯齿形结构,锯齿高度20mm,两个锯齿之间采用 直径3mm的圆角过渡,同时锯齿离壶体的距离可控制在20mm,在内凹结构的 底面中心处留有高出壶底面5mm的平台8,平台的直径为10 20mm,使受热面 积大大增加。当用燃气烧水时,火焰进入该内凹结构9使受热面大大增加而得到 充分燃烧,热量在内凹结构中会同时向四周传递,故能更快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加 热,与现有平坦壶底的茶壶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新颖,具有热量流失少, 加热时间更快,更加节省能源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茶壶,包含壶底(1)、壶体(2)、带蜂鸣器(5)的壶盖(3)、壶嘴(6)和提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底底面设有内凹结构(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结构(9)沿壶底(1) 面设有两列同向排列或以轴心线为分界相向排列,中心处留有高出壶底面的平台(8)。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结构(9) 为内凹锯齿形结构或内凹等腰三角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底(1)与壶体(2) 为分体结构,壶底(1)边缘与壶体(2)底部的边缘互相扣接并压紧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底(1 )与壶体(2) 的互相扣接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圈(7)。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2)、壶盖(3) 的轮廓线均为圆弧线。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底(1)表面设有 氧化发黑处理的镀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茶壶,用于火加热进行烧水的一种壶具,其包括壶底、壶体、带有蜂鸣器的壶盖和供手提拿的提手,设在壶体一侧的壶嘴,壶底表面设有氧化发黑处理的镀层,同时还设有沿壶底面同向排列或以轴心线为分界相向排列的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为内凹的锯齿形结构或内凹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其底面中心处留有高出壶底面的平台,使受热面积大大增加,防止热量流失,当火进入该内凹结构中,热量会同时向四周传递,故能更快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加热,该茶壶具有结构新颖,热效率高,加热快速,节省能源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G19/00GK201123622SQ20072031205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周华明 申请人:周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