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及其改进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45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及其改进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特殊部位的保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坐浴装置。
背景技术
水疗能够直接地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人体组织细胞的生物 活性增强,人体生物膜通透性增强,血液离子化,局部血压循环和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其 临床作用的两个突出特点是消除治疗组织器官的炎症,改善和恢复其生理功能,普通的盆 体具有清洁身体的功能,但由于大多数盆体的形状与坐便器坐桶的形状不相吻合,不能将
坐浴盆担在坐便器上沿上,使用时,很难符合人体坐浴时的高度。即使有的盆体的形状虽 然与坐便器坐桶的形状相吻合,在坐浴时可以将盆体担在坐便器的坐桶上,但由于在盆沿 处没有设置具有一定强度和高度的支撑,其不足之处是盆体容量较小,盆体放置不稳定 容易出现错动,另外,使用时,常常由于浴液的外溢而弄湿使用者的衣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坐浴盆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增大了盆 体的容量和盆沿的宽度,加强了盆体支撑的稳定性;对于盆体设计了溢流结构,避免了会 因水外溢而弄湿衣裤的问题。本发明中还提供了配合上述坐浴盆经过了改进的坐便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由盆壁和盆沿构成的盆体,所述盆壁的中部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其上方和下方的 盆壁之间均由过渡圆弧面连接,所述台阶面上方的盆壁为向外叉开的盘口状盆壁;位于所 述盆体后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稍大于盆体前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所述盆沿宽度为等宽或 所述盆沿宽度沿所述盆沿前后方向的中点位置到所述盆沿的前端为渐宽变化;所述盆沿的 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高盆体的支撑结构;位于盆体后方的盆沿处设置有溢流结构,所述溢流 结构包括设置在盆沿处的溢流口和与溢流口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与导 流结构宽度一致的导流结构安装空间。
本发明坐浴盆,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由支撑圈构成;或由支撑 圈和位于支撑圈与盆壁之间的支撑筋构成;或由沿盆壁外周分布的多个支撑筋构成;或是 采用气辅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的沿盆沿下端弯道的中空截面支撑构成。所述支撑圈的轮廓形 状或所述中空截面支撑的弯曲轮廓与配用的坐便器上沿的形状相近似。所述盘口状盆壁为 斜面或为略向下凹的曲面,所述盘口状盆壁向盆体的前后、左右或周边延伸。
与上述坐浴盆配用的坐便器,所述坐便器坐桶的上沿至地面的高度为350 365 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坐浴盆的盆沿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在加强了盆沿的强度
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高了盆体的高度,加大了盆口,另外,为了保证盆腔的容量,将盆体 后方盆壁的水平夹角设计的比盆体前方的水平夹角稍大些,即,盆体后壁较盆体前壁陡些, 从而满足人体坐浴时对坐浴盆容量的要求。由于具有较宽的盆沿,加大了人体坐浴时的支 撑面,感觉非常舒适,
(2) 为了满足身高体胖消费群者的使用需求,本发明还设计了在增大盆体上半部尺寸 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宽盆体前半部盆沿的宽度,在增大了盆沿与人体大腿部的接触面积的 同时也增大了人体的受浴面积,而且缓解了盆沿受力时的压强,克服了由压强较大给使用 者腿部带来的不舒适感。
(3) 其支撑结构的底面设置有软垫,在增加了弹性的同时还可以使在坐浴盆放置在坐 便器坐桶的上沿后,能获得平稳可靠的支撑,使用时,盆体不会发生错动。
(4) 为了防止在人体坐到洗浴盆内过程中,由于液面的上升使液体从盆沿外溢,在盆 体后方的盆沿处设计有溢流口,与溢流口接通的设置有一个与盆壁曲面相似的溢流挡板, 该挡板与盆壁及两边的侧立筋板形成一个导流管道,防止溢出的水向外喷出。导流通道的 下端伸长至坐便器上沿之下,使水直接流入坐便器内,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浴液外溢而弄 湿衣裤。
(5) 使用本发明坐浴盆可省去另外购买和安装整体坐浴器的开销,而且并不受卫生间 空间大小的限制。更适合大多数普通家庭使用。同时,单盆结构的设计,便于生产系列产 品,可以设计不同盆腔尺寸,适用人群广泛,非常适合居家适用,家庭成员可备有多个不 同颜色的供个人自用的坐浴盆,成本不高但更加方便卫生,使用时只需将个人所用的坐便 盆担在坐便器上沿处即可。


图l是本发明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的剖视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盆体后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3是图1所示坐浴盆的俯视图4是图所示坐浴盆的仰视屈5是具有两个孔口溢流口的坐浴盆的俯视图6是前部盆沿渐宽的坐浴盆的俯视图7是盘口状盆壁向盆体左右延伸后的盆体的俯视图8是支撑结构为支撑筋的坐浴盆的仰视图9是支撑结构为支撑圈的坐浴盆的仰视图10是另一种支撑结构的坐浴盆的仰视图ll是本发明中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12是将本发明中的坐浴盆放置到坐便器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中主要零部件和细节的说明io盆体,20盆壁,30盆沿,31盆沿翻边,40支撑
结构,41支撑圈,42支撑筋,43支撑结构底平面,50溢流口, 51挡板,52筋板,53导流 通道,60坐便器,61坐便器上沿。
本发明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包括由盆壁20和盆沿30构成的盆体10,如图1所示, 所述盆壁的中部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其上方和下方的盆壁之间均由过渡圆弧面连 接,所述盆体10的下半部外形轮廓与配用的坐便器坐桶上部的内轮廓相近似,且小于坐便 器坐桶上部的内轮廓;为了进一步加宽坐浴盆盆体的上口尺寸,同时还可以保证坐浴时人 体的舒适度,g卩,人体臀部与坐浴盆的接触面应尽可能的大,所述台阶面上方的盆壁的形 状设计为上部呈外叉开的盘口状,即盆体上部的盆壁尽可能的向外叉开些;所述盘口状盆 壁可以为斜面,最好是略向下凹的曲面,这样在人体坐浴时会感觉更舒服些。另外,为了 保证盆腔的容量,将盆体后方盆壁的水平夹角设计的比盆体前方的水平夹角稍大些,艮P, 盆体后壁较盆体前壁陡些,从而满足人体坐浴时对坐浴盆容量的要求。
如图3所示,所述盆沿宽度为等宽;为了满足身高体胖消费群者的使用需求,本发明 还设计了在增大盆体上半部尺寸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宽盆体前半部盆沿的宽度,即如图6 所示,所述盆沿宽度沿所述盆沿前后中点位置到所述盆沿最前端为渐宽变化,从而增大了 盆沿与人体大腿部的接触面积,缓解了盆沿受力时的压强,克服了由压强较大给使用者腿 部带来的不舒适感。为了适应超大体形的人群使用,也可以将盆体上部盘口状盆壁向盆体 的左右两侧延伸,如图7所示, 一方面可以增大容水量,另一方面,使超大体形使用者感 觉体位舒适。
如图1所示,所述盆沿3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高盆体的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可 以是由支撑圈41构成,支撑圈41的几何形状不受限制,可以由曲线或折线形成,如图9 所示;也可以是由支撑圈41和和位于支撑圈41与盆壁20之间的支撑筋42构成,因为设 计有支撑筋42,因此支撑圈41的尺寸大小不太受限制,如图4或图10所示;还可以由沿 盆壁外周分布的多个支撑筋42构成,支撑筋42也可以是均匀的呈放射状分布,也可以是 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和布局形式,如图8所示;为了加强强度、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该支撑结构还可以采用由气辅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的沿盆沿下端弯道的中空截面支撑构成; 另外,支撑圈口内可以设置有柔性材料制作的填充物,以使盆体安放在坐便器上后人体坐 浴时感觉有一定的弹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人体在坐到盆内过程中,由于浴液液面的上升可能会导 致浴液从盆沿溢出,因此,本发明坐浴盆在位于盆体10后方的盆沿30处设置有溢流结构, 所述溢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盆沿30处的溢流口 50和与溢流口 50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 结构的横截面与溢流口 50的形状基本一致;为了防止水的外溢,所述溢流口 50的最高点 应略低于盆沿300的最高点。所述支撑结构40上设置有与导流结构宽度一致的导流结构安 装空间,如图4、图8、图9或图10所示。
所述导流结构可以由不同的具体方式来实现,例如,如图2所示,该导流结构由设置 在盆沿30下方且与所述溢流口 50位置对正的挡板51和分别设置在盆沿30下方位于导流 结构安装空间两侧并与盆壁为一体的两个筋板52构成,所述挡板51与两侧的筋板52连接, 所述挡板51是一个与盆体上部轮廓至盆沿处曲面(即该段盆壁的断面形状)相似的曲面 形挡板,该挡板51可以防止溢出的水向外喷出,所述挡板51与所述盆壁20之间的距离在
10-15 mra之间,即所述挡板51、挡板两端的筋板52及盆壁20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流通道53, 该导流通道53的下端应伸长至坐便器上沿之下,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使溢出的液体直接 流入坐便器内,以防弄湿衣裤。所述溢流口 50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由一个孔口构成,为了 增大溢流量并使设置溢流口50的盆沿30处具有一定的强度,如图5所示,该溢流口50也 可以是由两个孔口构成,但无论溢流口50是由一个或两个孔口构成,为了结构简单,与溢 流口 50下方连通的导流通道均为一个通道。
本发明坐浴盆上的导流结构还可以是首先,在所述溢流口41的下沿设置有翻边结构, 而导流结构是由紧密地插接在溢流口下沿翻边处的导流管道构成,该导流管道的横截面的 形状与溢流口的形状基本一致,其轴向或称为长度方向的轨迹应与相邻的盆体轮廓基本上 一致,同理,其下端口也是延伸到坐便器上沿之下。
本发明为单盆设计,便于生产系列产品,可以设计不同盆腔尺寸,适用人群广泛,非 常适合居家适用,使用时只需将个人所用的坐便盆担在坐便器上沿处即可,非常方便。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的坐便器是针对本发明中的坐浴盆所设计的,其坐桶60及其 它部分的结构可以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为了与本发明中加高了盆体高度的坐浴盆相配用, 只是特意将坐桶上沿61至地面的高度(参见图11和图12中符号H所示),由标准的370 ftm降低到350 365 mm,这样,加高后的坐浴盆可以多存水,但将该坐浴盆放置到该坐便器 上后,如图12所示,其高度仍在人体正常蹲坐的范围内,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坐浴高度。 另外,通过坐浴盆和坐便器高度的变化调整,既能达到坐便、坐浴高度的理想位置,又节 约了原材料,而且没有加大坐便器坐桶的容量,可以节省水源。从而达到了节能、舒适和 高度适中的综合效果。
尽管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上述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 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包括由盆壁和盆沿构成的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壁的中部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其上方和下方的盆壁之间均由过渡圆弧面连接,所述台阶面上方的盆壁为向外叉开的盘口状盆壁;位于所述盆体后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稍大于盆体前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所述盆沿宽度为等宽或所述盆沿宽度沿所述盆沿前后方向的中点位置到所述盆沿的前端为渐宽变化;所述盆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高盆体的支撑结构;位于盆体后方的盆沿处设置有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盆沿处的溢流口和与溢流口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与导流结构宽度一致的导流结构安装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以下几种情形之一 由支撑圈构成;或由支撑圈和位于支撑圈与盆壁之间的支撑筋构成;或 由沿盆壁外周分布的多个支撑筋构成;或是采用气辅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的沿盆沿下端弯道的中空截面支撑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轮廓形 状或所述中空截面支撑的弯曲轮廓与配用的坐便器上沿的形状相近似。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 设置有软垫。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口状盆壁为斜 面或为略向下凹的曲面,所述盘口状盆壁向盆体的前后、左右或周边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横截 面与溢流口的形状基本一致;所述导流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轨迹与相邻部位的盆壁轮廓基 本一致,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低于配用的坐便器的上沿;所述溢流口是由一个或两个孔口 构成,所述溢流口的最高点略低于盆沿的最高点。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由设置 在盆沿下方且与所述溢流口位置对正的挡板、分别设置在导流结构安装空间两侧且与所述 盆壁为一体的两个筋板构成;所述挡板两侧分别与两个筋板连接,所述挡板、筋板及盆壁 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挡板与所述盆壁之间的距离在10 15mm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的下沿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由紧密地插接在溢流口下沿翻边处的导流管道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下方盆体 的外形轮廓与配用的坐便器坐桶上部的内轮廓相近似,且所述盆体的外形轮廓略小于坐便 器坐桶上部的内轮廓。
10. —种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浴盆配用的坐便器,包括坐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坐桶的上沿至地面的高度为350 365 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坐便器配用的坐浴盆,包括由盆壁和盆沿构成的盆体,盆壁的中部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与其上方和下方的盆壁之间均由过渡圆弧面连接,台阶面上方的盆壁为向外叉开的盘口状盆壁;位于盆体后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稍大于盆体前上方盆壁的水平夹角;盆沿宽度为等宽或盆沿宽度沿盆沿前后方向的中点位置到盆沿的前端为渐宽变化;盆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加高盆体的支撑结构;位于盆体后方的盆沿处设置有溢流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与导流结构宽度一致的导流结构安装空间。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坐便器,其坐桶上沿至地面的高度为350至365mm,本发明可以节约能源、使用舒适、蹲坐高度理想。
文档编号A47K3/022GK101361639SQ20081015128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徐克林 申请人:徐克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