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
背景技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而茶壶文化又是茶文化里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文化现在已经由我国传遍了世界各地。茶 壶的使用也随着这种茶文化的普及而越来越多。现有的茶壶包括有 壶身、壶盖、壶嘴、把手,在使用的过程中从茶壶向外倒水后放置 在桌子或茶几上时,残剩的茶水往往会从壶嘴顺着茶壶外表面流至 桌子或者茶几上,这样不仅会将会弄脏桌面或者是茶几,有时还会 烫伤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搞卫生的麻烦,耗 时、耗力、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茶壶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 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其包括有壶身、壶盖、壶嘴、手把,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壶身上部形成有一环绕壶身绕经壶嘴下方的 盛水槽,所述盛水槽自壶嘴往后往壶身处倾斜一角度,盛水槽在其倾斜至壶身处开设有进水孔。
在盛水槽的周边均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护沿。
所述的进水孔为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壶包括有壶身、壶盖、壶嘴、 手把,在所述的壶身上部形成有一环绕壶身绕经壶嘴下方的盛水 槽,所述盛水槽自壶嘴往后往壶身处倾斜一角度,盛水槽在倾斜至 其尾部壶身处开设有进水孔,在盛水槽的周边均设置有一定高度的 护沿,这样的结构设置克服了传统茶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漏水的缺 点,既节省了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茶水漏出所造成的影响卫 生和对人造成烫伤等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一2所示, 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其包括有壶身 1、壶盖2、壶嘴3、手把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壶身l上部形 成有一环绕壶身1绕经壶嘴3下方的盛水槽5,所述盛水槽5自壶 嘴3往后往壶身1处倾斜一角度,在倾斜至其尾部壶身1处开设有 进水孔6,在盛水槽5的周边均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护沿7,所述的 进水孔6为至少一个。
本茶壶倒水后放置在桌子或茶几上时残剩的茶水从壶嘴3顺着壶身1外表面流至盛水槽5中,而盛水槽5自壶嘴3向后倾斜一 定的角度,在盛水槽倾斜至其尾部壶身1处有一进水孔6,这样残剩 的茶水就会沿着盛水槽5从进水孔6流入茶壶内,只要对茶壶清洗 干净,残剩的茶水完全可以继续混和饮用。盛水槽5的周边均有一 定高度的护沿7,可防止使用茶壶时手指接触盛水槽5以保持卫生。 进水孔6位置设置在低于壶盖2盖入后的底端,也并不影响加茶水 的容量。既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和烫伤人的危险,也可省去漏水搞卫 生耗时耗力的麻烦。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 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 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其包括有壶身、壶盖、壶嘴、手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壶身上部形成有一环绕壶身绕经壶嘴下方的盛水槽,所述盛水槽自壶嘴往后往壶身处倾斜一角度,盛水槽在倾斜至其尾部壶身处开设有进水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其特征 在于在盛水槽的周边均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护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进水孔为至少一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壶,本茶壶包括有壶身、壶盖、壶嘴、手把,在所述的壶身上部形成有一环绕壶身绕经壶嘴下方的盛水槽,所述盛水槽自壶嘴往后往壶身处倾斜一角度,盛水槽在其倾斜至壶身处开设有进水孔,在盛水槽的周边均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护沿,这样的结构设置克服了传统茶壶在使用过程中会漏水的缺点,既节省了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茶水漏出所造成的影响卫生和对烫伤人等问题。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1178904SQ20082004523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李允胜 申请人:李允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