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漏铲三用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0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汤漏铲三用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餐具或一种厨具,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汤 勺、漏勺和锅伊三种功能的汤漏铲三用勺。
背景技术
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餐、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的一种工具。勺根据自身功能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汤勺、漏勺、饭勺 等等。现有的汤勺的勺体一般为一平滑的凹弧面,主要用来盛汤或者盛
取较为细碎的实物;现有漏勺一般结构是勺体的凹弧面上分布有许多漏 孔,用于捞取食物而将汤料滤出或是用来承装较为粗糙的食物。汤勺和 漏勺在很多场合会被同时用到,如现在十分流行的火锅,通常都是同时 需要使用汤勺和漏勺。
现有技术中, 一般用餐的时候会同时提供汤勺和漏勺来满足用餐者 或者烹饪者的需要。然而,用餐或者烹饪时还会有其他器具,如筷子、 盆子等器具,占用了很大的位置,在用餐或者烹饪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 更换器具,给用餐者或烹饪者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人们设计出一种两用勺,即在普通的汤勺体的 半个勺体部分的上部设置若干个漏孔,当勺体向设置有漏孔的一侧倾斜 的时候,该勺即可作为漏勺使用。这样的结构使得汤勺勺体的使用面积 减小,影响了汤勺的使用效果,而且作为汤勺使用时,也必须得将勺体 倾斜一定的角度,使用也比较麻烦。也有人采用在原有勺体的小半部分 使用滤网片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也使得勺体作为汤勺时候的功能受到影 响,即影响了外观又不够实用。伊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上述的勺在炒菜方面就不 行了。厨房中使用的各类铲勺一般头部都是平的只能用来翻、炒菜,但 是平铲盛菜盛装的不多,菜容易从两边缘滑落。有人把铲两侧边做成簸 箕状以防止菜的滑落,但是这样的铲还是只能用于炒菜不能用于盛汤, 而且当菜需要漏油或者需要漏水的时候也很难将菜中的水分或者油份 漏出。这样的话,如果需要炒菜、盛汤、漏油等步骤一起使用时,需要 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也增加了很多工序。 也会占用厨房的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勺来解决上述问题和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勺在只能盛汤不能炒菜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它不仅能够作为汤勺使用,具有漏勺的功能, 还可以作为锅铲使用,既可以盛汤、漏水漏油还可以用来炒菜,且结 构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包括一勺体及连接于勺体上的手柄,其特征 在于,所述勺体包括一主勺体和一辅勺体,辅勺体连设于主勺体一侧 的周缘口,所述辅勺体为一漏网结构,且辅勺体和与之连接的主勺体
部分形成一半漏网状的凹弧面的勺体;所述主勺体的另一侧勺边设置 有一平底铲嘴,主勺体形成一个部分平面的半球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勺体和辅勺体分别成型后互相固定连接,或 主勺体和辅勺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勺体的漏网包括若干层呈放射状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主勺体的圆弧线以及设置在圆弧线上连接所述圆弧线的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线一端连接于主勺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 述辅勺体漏网的最外层的圆弧线,且所述连接线与每层圆弧线相连 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勺体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主勺体的面积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铲嘴为一沿主勺体勺边方向设置的一平面结 构,且所述铲嘴的面积小于主勺体面积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所述铲嘴与主勺体底部切面形成一大于90度小于180 度的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勺体和手柄分别成型后互相固定连接,或勺体 和手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一可方便使用者手持的防滑的 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柄上还可以设置一用来悬挂的挂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它通过在主勺体 上设置一漏网状的辅勺体,把汤勺和漏勺的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又通过在主勺体上设置一小面积的铲嘴把勺体和锅铲的功能很好的结 合在一起。既不影响汤勺的使用,还增加了漏勺的使用功能,又具有 锅铲的使用功能,同时达到汤、漏、铲的效果,三者合一,简化了厨 房工具,方便人们在厨房中的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 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l沿a-b线的剖视图。
图3是
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展示了新形成的勺体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手柄 11手持部 12挂孔
2勺体 21主勺体 23铲嘴
22辅勺体 221圆弧线 222连接线
24新勺体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描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 参考附图中的一个首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上我们可以看
出, 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包括一勺体2及连接于勺体上的手柄1,勺 体2包括一主勺体21和一辅勺体22。主勺体21为一部分为普通汤勺 勺体形状,主勺体21—侧的周缘口连接有辅勺体22,辅勺体22为一 漏网结构,辅勺体22呈弧状与主勺体连接,且辅勺体22和与之连接 的主勺体21部分形成一半漏网状的凹弧面的勺体(如图3中所示), 形成的勺体与主勺体结构相似,面积等于或者小于主勺体。新形成的 勺体就是一个一半是漏网一半是汤勺样的勺体。此外,主勺体21另一侧的勺体设置有一铲嘴23,铲嘴23沿勺边方面设置,形成一切入 主勺体21的平面,使主勺体21形成一个边缘部分平面的半球体结构。 萨嘴23为平面结构可以用来炒菜,达到炒菜的效果。
主勺体21和辅勺体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后 通过焊接、铆接、黏合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主勺体21和铲嘴是一体 成型的。勺体2和手柄1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铆接、黏合等方 式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或勺体2和手柄1一体成型。此外,手柄 1上设置有一可方便使用者手持的防滑的手持部11,以方便用户在使 用的时候用手拿捏。手持部11可以采用隔热防滑的材料构成。手柄1 上还可以设置一用来悬挂的挂孔12,用来帮助用户把勺体悬挂起来。
铲嘴23是一体成型地设置在主勺体21的另一侧面的勺边上,沿 勺边切入主勺体21,其面积小于主勺体21面积的一半,也小于被切 掉的勺边的面积。且铲嘴23和主勺体21底部切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 度小于180度,为一倾斜的平面。这样有助与炒菜时防止菜的滑落, 也有助于盛汤时防止汤料的溢出。
辅勺体22为一漏网结构,由若干层呈放射状的同心圆弧线221 和连接线222构成。其具体结构我们可以在图2中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为
图1中沿a-b线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我们可以看 到,从剖面可以看到辅勺体22和与之连接的主勺体21部分形成一半 漏网状的凹弧面的勺体(如图3所示),新形成的勺体和主勺体21相 似,面积小于或者等于主勺体21。辅勺体22包括若干层呈放射状的 同心圆弧线221以及连接各层圆弧线的连接线222。每层圆弧线221 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主勺体21,连接线222 —端连接于主勺体21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勺体漏网的最外层的圆弧线221上,且所述连接 线222与每层圆弧线221相连接,形成一漏网结构。连接线222可以 根据需要设置在圆弧线层的中间或者侧边,且连接线222可以是和圆 弧线221—体成型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铆接、黏合等方式 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为图l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新形成的勺体 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形成的勺体一半是主勺体21的 一部分,另一部分为辅勺体22,这两部分弧接形成一个一半为普通勺 体一半为漏网状的凹弧面的新勺体24。新形成的勺体24和主勺体21 相似,面积小于或者等于主勺体21。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更直观的表示了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辅勺体22和伊嘴23分别位于主勺体 的两侧。主勺体21由于铲嘴23的设置,形成一部分平面的半球面形 的勺体,而辅勺体22为一大概l/4球面形的漏网结构,辅勺体22和 与之连接的主勺体21部分形成一半漏网状的大概半球面形的勺体24。 新的勺体24 —半为漏网一半为普通勺体。辅勺体22的面积可根据需 要设置为主勺体的一半或者小于主勺体的一半。手柄1的中心线位于 主勺体21的平分面上,以方便操作。
使用时,若需要使用汤勺,因为主勺体21的只有小面积的沿勺 体边方向的平面,只是略微减小了盛水的容量,对整个汤勺的使用效 果不会产生影响,只需要按照汤勺使用方式使用即可。若需要使用漏 勺的时候,则需要把勺体2倾向辅勺体22的漏网结构的部分,过滤 掉汤汁、水分以及细碎的食物,达到漏勺的使用功效。若需要使用铲子的功能时,则把勺体倾向带有铲嘴23的一边,用铲嘴23进行炒菜 的功能,同时由于勺体的球体结构,菜也不会容易从勺体中滑落。若 需要漏水或漏油的时候,只要把菜倾向辅勺体22 —边,即可对菜进 行漏水漏油的动作。这样的话,汤漏铲三种功能合一极大地简化了使 用者的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原有汤勺的使用功能上,既增加了漏勺的使 用功能,又增加了锅铲的使用功能,可以同时达到盛、漏、铲的效果, 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方便, 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 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 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包括一勺体及连接于勺体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勺体包括一主勺体和一辅勺体,辅勺体连设于主勺体一侧周缘口,所述辅勺体为一漏网结构,且辅勺体和与之连接的主勺体部分形成一半漏网状的凹弧面的勺体;所述主勺体的另一侧勺边设置有一平底铲嘴,主勺体形成一个部分平面的半球体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勺 体和辅勺体分别成型后互相固定连接,或主勺体和辅勺体一体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勺 体的漏网结构包括若干层呈放射状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主勺体的圆弧 线以及设置在圆弧线上连接所述圆弧线的连接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线一端连接于主勺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勺体漏网的最外层的圆 弧线,且所述连接线与每层圆弧线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勺体 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主勺体的面积的一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嘴 为一沿主勺体勺边方向设置的一平面结构,且所述铲嘴的面积小于主 勺体面积的一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嘴与 主勺体底部切面形成一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体 和手柄分别成型后互相固定连接,或勺体和手柄一体成型。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一可方便使用者手持的防滑的手持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 还可以设置一用来悬挂的悬挂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汤漏铲三用勺,包括一勺体及连接于勺体上的手柄,所述勺体包括一主勺体和一辅勺体,辅勺体连设于主勺体一侧周缘口,所述辅勺体为一漏网结构,且辅勺体和与之连接的主勺体部分形成一半漏网状的凹弧面的勺体;所述主勺体的另一侧勺边设置有一平底铲嘴,主勺体形成一个部分平面的半球体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勺体上设置一漏网状的辅勺体以及一铲嘴,把汤勺、漏勺和锅铲的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既不影响汤勺的使用,还增加了漏勺和锅铲的使用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A47J43/00GK201157283SQ20082010134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0日
发明者苏泗众 申请人:苏泗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