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6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晒衣服的衣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滑衣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衣架,由架体和挂钩构成,使用时直接将挂钩挂在 晾衣绳上或晾衣杆上,其缺陷在于,这种衣架没有防风防滑的功能, 在室外使用时,很容易被风刮落,给人们带来了重洗衣服等不必要的
麻烦,再就是由于挂架和挂钩的连接处不能绕挂架的垂直轴作360度 旋转,如果吹的风比较大,挂架和挂钩的连接处所承受的压力就比较 大,很容易造成衣架折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风、防滑的防滑衣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防滑衣架,包括有一横梁和两 斜梁组成的等腰三角形挂架和与挂架的顶角相接的挂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挂钩可绕挂架或挂钩上的垂直轴作360度旋转,所述的挂架的 两斜梁的上表面设有凸条并向下开有凹槽,所述的挂架的内侧上部设 有向上的凹槽,并在凹槽和两斜梁的交接处连接一横杆,两斜梁内侧 设有水平的U形挂钩,其开口斜对斜梁,底部的横杆的上表面设有凸 条。
在上述的挂架的两斜梁的上表面设有的凸条是纵向均匀分布的。
在上述的两上斜梁的凹槽设置在靠近两斜梁的外端处。
在上述的底部的横杆的上表面的凸条是横向均匀分布的。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可绕挂架或挂钩的垂直轴作360度的旋转, 可防止衣架折断,还可从任意方向悬挂在晾衣绳或晾衣杆上;
2、 本实用新型的挂架的两斜梁上表面设有凸条并向下对称设有凹 槽,可使衣服不易脱落;
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挂晒衣物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挂钩与挂架连接处的放大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斜梁的上表面上的凸条和凹槽的局部放大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
图1—3:
防滑衣架,包括有一横梁和两斜梁组成的等腰三角形挂架3和与 挂架3的顶角相接的挂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1可绕挂架3 或挂钩1上的垂直轴2作360度旋转,所述的挂架3的两斜梁32的上 表面设有凸条321并向下开有凹槽322,所述的挂架3的内侧上部设有 向上的凹槽4,并在凹槽4和挂架3的两斜梁32的交接处连接一横杆 5,两斜梁32内侧设有水平的U形挂钩323,其开口斜对挂架3的斜梁 323,底部的横杆31的上表面设有凸条311。
在使用时,通过挂钩1的开口 11可直接将衣架悬挂在晾衣绳或晾 衣杆上,由于在衣架的两腰上设有纵向均匀分布的条形凸体321和凹 槽322,可有效的阻止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滑落,在底部的横杆31上设 有横向均匀分布的条形凸体311,也可阻止挂在横杆31上的毛巾、枕 巾之类的物品脱落,在挂架3的两腰内侧设有开口朝内的挂钩323,可挂吊带式的衣服,在凹槽4和挂架3的两腰的交接处连接的横杆5,还 可用于挂领带、袜子之类的物品,凹槽4还可当作挂钩使用,由于挂 钩1可绕挂架3或挂钩1的垂直轴2作360度的旋转,即便风力比较 大,通过旋转,从而大大减低了对衣架所承受的压力,对衣架起到了 保护作用,不容易折断,本衣架还可以从任意方向悬挂在晾衣绳或晾 衣杆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 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防滑衣架,包括有一横梁和两斜梁组成的等腰三角形挂架和与挂架的顶角相接的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可绕挂架或挂钩上的垂直轴作360度旋转,所述的挂架的两斜梁的上表面设有凸条并向下开有凹槽,所述的挂架的内侧上部设有向上的凹槽,并在凹槽和两斜梁的交接处连接一横杆,两斜梁内侧设有水平的U形挂钩,其开口斜对斜梁,底部的横杆的上表面设有凸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架的 两斜梁的上表面设有的凸条是纵向均匀分布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斜梁 上的凹槽设置在靠近两斜梁的外端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横 杆的上表面的凸条是横向均匀分布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晒衣服的衣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滑衣架,包括有一横梁和两斜梁组成的等腰三角形挂架和与挂架的顶角相接的挂钩,所述的挂钩可绕挂架或挂钩的垂直轴作360度旋转,所述的挂架的两斜梁的上表面设有凸条并向下开有凹槽,所述的挂架的内侧上部设有向上的凹槽,并在凹槽和两斜梁的交接处连接一横杆,两斜梁内侧设有水平的U形挂钩,其开口斜对斜梁,底部的横杆的上表面设有凸条,适用于各种场合挂晒衣服使用。
文档编号A47G25/00GK201223238SQ20082011324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2日
发明者杨卿卿 申请人:杨卿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