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4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内杯用于泡茶时,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管制效能的泡茶杯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泡茶杯,如中国台湾省证书号数M248355泡茶杯结构新型专利案,其构造是一 内杯装设在一外杯内转动时连动一顶出座旋转,由固定的外杯凸块拨推旋转顶出座斜面,^f吏顶出座可以啦文升降动作,再利用顶出座上的止泄垫体,在顶出座上升时封闭内杯底面的透孔,及下降时打开透孔的作用达到内杯泡茶
出座相互间更要有拨动顶出座升降的构造,很显然,现有这种以内杯旋转达到出水与止水管制的泡茶杯,其运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与构件设计,组装程序较多,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外杯的凸块拨推顶出座的斜面,使顶出座上升达到止水时,所述斜面跨置在凸块上,只要杯体取拿(振动),在内杯内有茶水的情形下,斜面与凸块间就可能产生滑动,造成止泄垫体松开透孔的情形,存在有漏水之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内杯用于泡茶时,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管制效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外杯及一内杯;所述外杯的周缘一側设有 一把手及开设有一个以上镂空部;所述内杯的顶端枢设有一杯盖,内底部设有一滤网及开设有一透孔;所述外杯底部形成有一承置部,所述承置部中间相对内杯的透孔具有一凸柱,所述凸柱上组合有一止水塞,所述止水塞常态封闭所述内杯的透孔,且所述承置部周边设有至少 一个凸轨及至少一个卡钩穿槽,所述凸轨一端形成有一斜坡面,所述卡钩穿槽在承置部底面端具
有一钩扣框;又所述内杯底面周边具有一边框,及相对外杯的卡钩穿槽设有至少一卡钩件,所述边框一端形成有一斜导面来与外杯凸轨的斜坡面配合,且使所述卡钩件嵌入卡钩穿槽钩扣在钩扣框上限制内杯退脱;内杯在外杯内旋转,通过所述边框斜导面沿着外杯凸轨斜坡面爬升的内杯提高作用,使内杯透孔离开止水塞,据以内杯泡茶的旋转及回转操作,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的管制效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外杯承置部周边可设有一高凸轨及一低凸轨,所述高凸轨一端形成有一高斜坡面,所述低凸轨一端形成有一低斜坡面;而所述内杯周边的边框,两端分别形成有一高斜导面及一低斜导面,来与外杯高凸轨的高斜坡面^^低凸轨的低斜坡面配合;内杯在外杯内不同方向旋转,通过所述内杯边框 一 端高斜导面沿着外杯高凸轨的高斜坡面爬升,或所述内杯边框另一端低斜导面沿着外杯低凸轨的低斜坡面爬升,由内杯提高高度的不同,使内杯透孔离开止水塞的距离产生差异,据以泡茶的内杯出水,可以被操作的控制敲定为大水量出水或小水量出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外杯承置部中间具有一凸柱,所述凸柱周边形成有一集水杯盘,所述集水杯盘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泡茶内杯透孔离开止水塞时的出水动作,通过所述集水杯盘承接茶水,使茶水可以集中的由所述出水孔向下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外杯承置部周边设有相对的两个卡钩穿槽,所述内杯底面相对外杯的卡钩穿槽设有两个卡钩件,并使两卡钩件各嵌入对置的卡钩穿槽后各钩扣在一拘扣框上限退,所述钩扣框形成V形框体状,卡钩件常态钩扣在钩扣框中间位置时,能将整个内杯下拉,使内杯底部透孔紧紧贴靠在止水塞上,据以卡钩件钩扣在钩扣框上的内杯限制从外杯内退脱,并允许左右旋转的作用上,内杯泡茶时,兼具增加透孔与止水塞的紧密度,有效防止茶水渗出、。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茶杯结构改良,其内杯用于泡茶时,能以筒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管制效能。


图.l是本实用新型构造分解示意5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组合底部状态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内杯与外杯组合关系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内杯透孔止水状态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构造内杯在外杯内作两方向旋转的示意图6是图5状态的内杯与外杯构造关系示意图7是图5状态的内杯透孔打开状态示意图8是本实用新型构造内杯在外杯内作另一方向旋转的示意图9是图8状态的内杯与外杯构造关系示意图10是图8状态的内杯透孔小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杯-10;把手-ll;镂空部-12;承置部-13;凸柱-14;止水塞-15;凸轨-16、 16A;斜坡面-160、. 160A;卡钩穿槽-17、 17A;钩扣框-18;集水杯盘-19;出水孔-190;内杯-20;杯盖-21;滤网-22;透孔-23;边框-24;斜导面-240、 240 A ;卡钩件-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如图1、图2、图3、图4,其包括一外杯10及一内杯20;所述外杯10的周缘一侧设有一把手11及开设有一个以上镂空部12;所述内杯20的顶端枢设有一杯盖21,所述内杯21内底部设有一滤网22及开设有一透孔23;所述外杯IO底部形成有一承置部13,所述承置部13中间相对内杯20的透孔23具有一凸柱14,所述凸柱14上组合有一止水塞15,所述止水塞15常态封闭所述内杯20的透孔23,且所述承置部13周边设有至少一个凸轨16及至少一个卡钩穿槽17,所述凸轨16 —端形成有一斜坡面160,所述卡钩穿槽17在承置部13底面端具有一钩扣框18;又所述内杯20底面周边具有一边框24,及相对外杯IO的卡钩穿槽17设有至少一卡钩件25,所述边框24 —端形成有一斜导面240来与外杯10凸轨16的斜坡面160配合,且使所述卡钩件25嵌入卡钩穿槽17钩扣在钩扣框18上限制内杯20退脱。
、 、
如图2、图5,内杯20在外杯10内旋转,如图3、图4、图6、图7,通过所述边框24的斜导面240沿着外杯10的凸轨16的斜坡面160爬升的内杯提高作用,使内杯20透孔23离开止水塞15,以内杯20泡茶的旋转及回转操作,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的管制效能。
根提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图4,所述外杯10的承置部13周边可设有一高凸轨16及一低凸轨16A,所述高凸轨16—端形成有一高斜坡面160,所述4氐凸轨16A—端形成有一低斜坡面160 A ;而内杯20周边的边框24,两端分别形成有一高斜导面240及一低斜导面240A ,来与外杯10的高凸轨16的高斜坡面160及低凸轨16A的低斜坡面160A配合;如图5、图8,内杯20在外杯10内不同方向旋转,如图3、图4、图6、图7,通过所述内杯20边框24 —端高斜导面240沿着外杯10的高凸轨16的高斜坡面160爬升,如图3、图4、图9、图10,或所述内杯20的边框24另一端低斜导面240A沿着外杯10的低凸轨16A的低斜坡面160A爬升;如图7、图10,由内杯20提高高度的不同,使内杯20透孔23离开止水塞15的距离产生差异,据以泡茶的内杯20出水,可以被操作的控制敲定为大水量出水或小水量出水。
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2,所述外杯IO的承置部13中间具有一凸柱14,所述凸柱14周边形成有一集水杯盘19,所述集水杯盘19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190,如图7、图10,泡茶内杯20的透孔23离开止水塞15时的出水动作,通过所述集水杯盘19承接茶水,使茶水可以集中地由所述出水孔190向下排出。
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2,所述外杯10的承置部13周边设有相对的两个卡钩穿槽17、 17A,所述内杯20底面相对外杯10的卡钩穿槽17、17A设有两个卡钩件25,并使两卡钩件25各嵌入对置的卡钩穿槽17、 17A后各钩扣在一拘扣框18上限退;如图2、图3,所述钩扣框18形成V形框体状,卡钩件25常态钩扣在钩扣框18中间位置时,能将整个内杯20下拉,如图4,使内杯20底部透孔23紧紧贴靠在止水塞15上;如图3、图4,据以卡钩件25钩扣在钩扣框18上的内杯20限制从外杯10内退脱;如图6、图9,并允许左右旋转的作用上,内杯20泡茶时;如图3、图4,兼具增加透孔23与止水塞15的紧密度,有效防止茶水渗出。
以上说明,谨属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举凡就上述实施例所作的简易等效改变,仍应属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外杯及一内杯;所述外杯的周缘一侧设有一把手及开设有一个以上镂空部;所述内杯的顶端枢设有一杯盖,内底部设有一滤网及开设有一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底部形成有一承置部,所述承置部中间相对内杯的透孔具有一凸柱,所述凸柱上组合有一止水塞,所述止水塞常态封闭所述内杯的透孔,且所述承置部周边设有至少一个凸轨及至少一个卡钩穿槽,所述凸轨一端形成有一斜坡面,所述卡钩穿槽在所述承置部底面端具有一钩扣框;又所述内杯底面周边具有一边框,及相对外杯的卡钩穿槽设有至少一卡钩件;所述边框一端形成有一斜导面,来与外杯凸轨的斜坡面配合,且使所述卡钩件嵌入所述卡钩穿槽钩扣在所述钩扣框上限制内杯退脱;所述内杯在所述外杯内旋转,通过所述边框斜导面沿着所述外杯的凸轨的斜坡面爬升的内杯提高作用,使所述内杯透孔离开所述止水塞,据以所述内杯泡茶的旋转及回转操作,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的管制效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的承置部周边设有一高凸轨及一低凸轨,所述高凸轨一端形成有一高斜坡面,所述低凸轨一端形成有一低斜坡面;而所述内杯周边的边框,两端分别形成有一高斜导面及一低斜导面,来与所述外杯高凸轨的高斜坡面及所述低凸轨的低斜坡面配合;所述内杯在所述外杯内不同方向旋转,通过所述内杯边框一端高斜导面沿着所述外杯高凸轨的高斜坡面爬升,或所述内杯边框另一端低斜导面沿着所述外杯低凸轨的低斜坡面爬升,由所述内杯提高高度的不同,使所述内杯透孔离开所述止水塞的距离产生差异,据以泡茶的内杯出水,能以被操作的控制敲定为大水量出水或小水量出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承置部中间具有一凸柱,所述凸柱周边形成有一集水杯盘,所述集水杯盘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内杯透孔离开所述止水塞时的出水动作,通过所述集水杯盘承接茶水,使茶水集中地由所述出水孔向下排出。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承置部周边设有相对的两个卡钩穿槽,所述内杯底面相对所述外杯的卡钩穿槽设有两个卡钩件,并使所述两卡钩件各嵌入对置的卡钩穿槽后各钩扣在一拘扣框上限退,所述钩扣框形成V形框体状,所述卡钩件常态钩扣在所述钩扣框中间位置时,能将整个内杯下拉,使所述内杯底部透孔紧紧贴靠在所述止水塞上,据以所述卡钩件钩扣在所述钩扣框上的内杯限制从所述外杯内退脱,并允许左右旋转的作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杯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外杯及一内杯;所述内杯装设在所述外杯内部,底面中央具有一透孔;所述外杯底部形成有一承置部,所述承置部中间相对内杯的透孔具有一凸柱,所述凸柱上组合有一止水塞常态封闭所述内杯的透孔,且所述承置部周边设有至少一个凸轨及至少一个卡钩穿槽,所述凸轨一端形成有一斜坡面,所述卡钩穿槽在承置部底面端具有一钩扣框;又所述内杯底面周边具有一边框,及相对外杯的卡钩穿槽设有至少一卡钩件;内杯在外杯内旋转,通过所述边框斜导面沿着外杯凸轨斜坡面爬升的内杯提高作用,使内杯透孔离开止水塞,据以内杯泡茶的旋转及回转操作,能以简易构造达到出水与止水的管制效能。
文档编号A47G19/16GK201349852SQ20082017970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蔡曜临 申请人:达歌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