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3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拖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清洁用具之拖把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其长拖 把杆可被折叠縮短而方便收藏和运输的拖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拖把系一种人们常用之重要的生活清洁用具,其主要由拖 把杆和组装于拖把杆一端部的地拖头组成,以及于地拖头上设置有布料或 海棉等。使用时,人们手握拖把杆拉动其地拖头于地面上来回滑动,同时 通过拖把杆施加一定的压力于地拖头上,由地拖头上的布料或海棉沾上水 份擦洗地面,达到清洗清洁地面的目的。其中,为使人们更方便和舒适地 使用该拖把,通常其拖把杆设计得较长,然而,实际使用后发现,拖把杆 太长虽然有它的好处,但也会带来许多问题,特别是占用太大空间,给拖 把的收藏和包装运输等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折叠拖把,其拖把杆为可折叠縮短之结构,藉而方便收藏和包装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拖把,其拖把杆伸直状态时, 拖把杆的折弯处具有较强之伸直保持结构而使其不易出现误收折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木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地拖头,该拖把杆包 括至少两节彼此对接并可对折的连杆,该拖把杆上进一步设置有可于拖把 杆上轴向滑动的套筒,当该两连杆的轴线平行而伸直时,该套筒滑移于两 连杆的对接处,并同时外套于该两连杆的连接端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连杆的对接处设置有可拆式固定该套筒的 固定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杆上的外螺纹和对应 设置于套筒内壁面上的内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节连杆分别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于该 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一转接件,该第一连杆的对接端部枢接于 该转接件的一端,该第二连杆的对接端枢接于该转接件的另一端,形成前 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可对折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的对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一扁平
凸块,垂直于该第一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一枢接转轴;对应于该转 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一枢接孔,该 第一扁平凸块嵌于该第一凹槽内,该第一枢接转轴枢装于该第一枢接孔内, 形成前述第一连杆与转接件之间的枢接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杆的对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二扁平 凸块,垂直于该第二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二枢接转轴;对应于该转 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二枢接孔,该 第二扁平凸块嵌于该第二凹槽内,该第二枢接转轴枢装于该第二枢接孔内, 形成前述第二连杆与转接件之间的枢接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拖把杆与地拖头之间枢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拖把头顶面上凸设有第三扁平凸块,垂直于 该第三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三枢接转轴;对应于该拖把杆的底端部 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三枢接孔,该第三扁平凸 块嵌于该第三凹槽内,该第三枢接转轴枢装于该第三枢接孔内,形成前述 拖把杆与地拖头之间的枢接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枢接转轴由一空心母螺钉和一公螺钉对 接组配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较长的 拖把杆分为可被对折的多个连杆,以此实现一种可折叠而縮短拖把杆的新 型拖把。尤其,其利用外套于拖把杆外可滑动的套筒来保持多个连杆的伸 直状态,实践证明,采用此种套筒式伸直保持结构的拖把杆效果最佳,其 具有笔直度佳、保持稳固和不易出现误收折问题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其显示出该套筒滑离连 杆之对接处的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立体示图,其显示出该套筒滑 至连杆之对接处的状态;
图3是图1中M位置处的局部放火示图4是3的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再一组装立体示图,其显示出拖把杆被 收折后的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局部分解示图,其显示出该拖把杆与地
拖头之间的连接结构; 附图标识说明
10、拖把杆11、第一连杆
111、第一扁平凸块112、第一枢接转轴
12、第二连杆121、第二扁平凸块
122、第二枢接转轴123、外螺纹
13、第三连杆14、第一套筒
15、第二套筒16、转接件
161、第一凹槽162、第一枢接孔
163、第二凹槽164、第二枢接孔
101、第三凹槽102、第三枢接孔
20、地拖头21、第三扁平凸块
22、第三枢接转轴221、母螺钉
222、公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 结构,包括有拖把杆10和连接于拖把杆10上的地拖头20,本实施例中该 拖把杆10系由三节依次以可对折的连接结构对接的连杆,它们分别是第一 连杆11、第二连杆12和第三连杆13。以及,于该第一连杆11上套装有第一套筒14,该第一套筒14可沿该第一连杆11的轴向自由滑动,并于第一
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的对接处设置有可拆式固定该第一套筒14的固定结 构,通过该固定结构以定位该第一套筒14于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的 对接处;于该第二连杆12上套装有第二套筒15,该第二套筒15可沿该第 二连杆12的轴向自由滑动,并于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的对接处设置 有与前述结构和功用相同的可拆式固定该第二套筒15的固定结构。该固定 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杆12两对接端部上的外螺纹123和对应设置于第一 套筒14和第二套筒15内壁面上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以形成用于定位 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螺纹式连接。
以及,参照图3,该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之间设置有一转接件16, 该第一连杆11的对接端部枢接于该转接件16的一端,该第二连杆12的对 接端枢接于该转接件16的另一端,形成前述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的 可对折之结构。
其中,参照图4,该第一连杆ll的对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一扁平凸块 111,垂直于该第一扁平凸块111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一枢接转轴112;对应于 该转接件16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61,第一凹槽161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 一枢接孔162,该第一扁平凸块111嵌于该第一凹槽161内,该第一枢接转轴 U2枢装于该第一枢接孔162内,形成前述第一连杆11与转接件16之间的枢 接结构。
该第二连杆12的对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二扁平凸块121,垂直于该 第二扁平凸块121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二枢接转轴122;对应于该转接件16 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63,第二凹槽163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二枢接孔 164,该第二扁平凸块121嵌于该第二凹槽163内,该第二枢接转轴122枢装于该第二枢接孔164内,形成前述第二连杆12与转接件16之间的枢接 结构。
该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之间的可对折连接结构与前述第一连杆 11与第二连杆12之间的可对折连接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参照图6,该拖把杆10与地拖头20之间最好系为可转动地拖头 的枢接连接方式。具体而言,于地拖头20顶面上凸设有第三扁平凸块21, 垂直于该第三扁平凸块21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三枢接转轴22;对应于该拖把 杆10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01,第三凹槽101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三 枢接孔102,该第三扁平凸块21嵌于该第三凹槽101内,该第三枢接转轴 22枢装于该第三枢接孔102内,以形成前述拖把杆10与地拖头20的枢接 结构。其中,该第三枢接转轴22系由一空心母螺钉221和一公螺钉222对 接组配而成。
本实施例之使用方法详述如下
在使用该拖把来进行清洁工作时,该可折叠拖把系处于伸直状态,如 图2所示,使拖把杆10具有所需要之使用长度,此时,该第一套筒14系 位于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的对接处,并同时外套于第一连杆11与第 二连杆12的对接端部,且第一套筒14内的内螺纹螺旋于该第二连杆12对 接端部上的外螺纹123上,藉此以保持拖把在被使用的过程中,该第一套 筒14可以始终外套于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的对接处,使第一连杆11 与第二连杆12处于伸直之状态。该第二套筒15则位于第二连杆12与第三 连杆13的对接处,并同时外套于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的对接端部, 且第二套筒15内的内螺纹螺旋于该第二连杆12另一对接端部上的外螺纹 123上,藉此以保持拖把在被使用的过程中,该第二套筒15可以始终外于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的对接处,使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处
于伸直之状态。
当欲收合该拖把以便于收藏或包装运输时,用户需要分别旋转该第一
套筒14和第二套筒15,使该第一套筒14和第二套筒15解除其螺纹固定结 构的限制,并分别滑离该两连杆的对接处(如图l)。此时,该第一连杆ll 与第二连杆12、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之间均处于可对折的状态,而 可被收折成如图5所示,获得较短之拖把杆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将较长的拖把杆分为可被对折的 多个连杆,以此实现一种可折叠而縮短拖把杆的新型拖把。尤其,其利用 外套于拖把杆外可滑动的套筒来保持多个连杆的伸直状态,实践证明,采 用此种套筒式伸直保持结构的拖把杆效果最佳,其具有笔直度佳、保持稳 固和不易出现误收折问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地拖头,其特征在于该拖把杆包括至少两节彼此对接并可对折的连杆,该拖把杆上进一步设置有可于拖把杆上轴向滑动的套筒,当该两连杆的轴线平行而伸直时,该套筒滑移于两连杆的对接处,并同时外套于该两连杆的连接端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杆的对接 处设置有可拆式固定该套筒的固定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设置于连杆上的外螺纹和对应设置于套筒内壁面上的内螺纹。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节连杆分别 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于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一转接件, 该第一连杆的对接端部枢接于该转接件的一端,该第二连杆的对接端枢接 于该转接件的另一端,形成前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可对折之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对 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一扁平凸块,垂直于该第一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一枢接转轴;对应于该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两 侧壁面上具有第一枢接孔,该第一扁平凸块嵌于该第一凹槽内,该第一枢 接转轴枢装于该第一枢接孔内,形成前述第一连杆与转接件之间的枢接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对接端沿其轴向延伸出第二扁平凸块,垂直于该第二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二枢接转轴;对应于该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 侧壁面上具有第二枢接孔,该第二扁平凸块嵌于该第二凹槽内,该第二枢 接转轴枢装于该第二枢接孔内,形成前述第二连杆与转接件之间的枢接结 构。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杆与地拖 头之间枢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头顶面上 凸设有第三扁平凸块,垂直于该第三扁平凸块的扁平面设置有第三枢接转 轴;对应于该拖把杆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两侧壁面上具有第三枢接孔,该第三扁平凸块嵌于该第三凹槽内,该第三枢接转轴枢装 于该第三枢接孔内,形成前述拖把杆与地拖头之间的枢接结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枢接转轴由一空心母螺钉和一公螺钉对接组配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地拖头,该拖把杆包括至少两节彼此对接并可对折的连杆,该拖把杆上进一步设置有可于拖把杆上轴向滑动的套筒,当该两连杆的轴线平行而伸直时,该套筒滑移于两连杆的对接处,并同时外套于该两连杆的连接端部上。其通过将较长的拖把杆分为可被对折的多个连杆,以此实现一种可折叠而缩短拖把杆的新型拖把。尤其,其利用外套于拖把杆外可滑动的套筒来保持多个连杆的伸直状态,实践证明,采用此种套筒式伸直保持结构的拖把杆效果最佳,其具有笔直度佳、保持稳固和不易出现误收折问题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L13/20GK201308459SQ20082020424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赵小英 申请人:赵小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