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489785阅读:27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加工方法,主要涉及一种动物油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鸵鸟属于热带沙漠鸟类,是最大的鸟类动物。经过千百年来退化,鸵鸟已经变得只会跑不会飞了,但是它的爆发力很强,3秒钟达到70公里/小时,时速70公里能持续奔跑40分钟左右。成年鸵鸟体型硕大,仰起头2.5米,承受力强,再生能力强,自愈能力强。令人惊奇的是,生活在寒带地区鸵鸟能在零下30度左右关节保持灵活而不僵化。美国和冰岛的科学家的研究证实骨关节当中的脂肪细胞能够在鸵鸟骨骼受损后自身快速修复。在欧洲和非洲,人们早就发现,鸵鸟油能在极短时间内舒缓肌肉和关节,消除因关节炎、肩周炎所引起的疼痛,而且还对因运动造成的瘀伤或轻微的伤口发炎起治疗作用。现代科学的实验研究也表明,鸵鸟油有很强的渗透肌肤的能力,能快速地渗达骨骼或者肌肤深处。近年来,国内鸵鸟的养殖业发展很快,鸵鸟的存栏数达到数千只。同时,鸵鸟的综合加工技术也有所发展。专利CN200410067086,6研究了一种加工鸵鸟肉的熟食方法。这种加工方法综合了鸵鸟肉营养成分及中医学知识,使鸵鸟肉的色、香、味俱佳,口感别具一格,符合现代营养滋补保健的需求。专利CN02123771.9提出一种鸵鸟筋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开发了鸵鸟筋骨的药用价值。专利CN200610105029.1利用鸵鸟精制油制作新型防晒保湿美容霜。经过科学组方,新产品具有显著的淡化雀斑,排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生机,防止水分子流失的优点。专利CN200610042782.0则利用鸵鸟油开发了一种有效治疗肌肤创伤和烧烫伤的藏药膏剂。显然,对于鸵鸟油奇特的功效和新产品研究已经引起了各界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但关于鸵鸟油的提取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很少。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驼鸟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肉末状鸵鸟脂肪装入到超临界萃取装置配置的料筒内,再把料筒放入萃取釜,打开C02钢瓶,通过冷凝器将新鲜的C02液化,液态C02通过高压泵、混合器和换热器变为超临界流体,设定萃取釜压力范围为15~40MPa,萃取釜的温度为356(TC;(2)萃取后的超临界溶液依次进入分离器1和分离器2,分离器的压力范围为49MPa,温度范围为40~60°C,通过分离器的降低压力而析出油脂状提取物,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C02循环使用,相对于容积为1L的萃取釜,C02流量范围为10~30L/h,萃出物不定期地从分离器的底部放出,收集在容器中,超临界流体萃取产物为白色油脂状固体。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萃取釜压力范围为1540MPa,其中以2025MPa为较好;萃取温度为3560'C,其中以4555'C为较好。分离器1的压力为79MPa,温度为50~60°C;分离器2的压力为4~6MPa,温度为4055。C。根据超临界萃取设备的能力设定合适的C02的流量。相对于容积为1L的萃取釜,CO2流量范围为530L/h,其中以1520L/h为较好。动态提取的时间为15小时,其中以23小时为较好。超临界萃取过程可以用纯CCM乍提取剂,也可添加乙醇、甲醇、水或丙酮于C02中作为共溶剂,其中纯C02为较好。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生物分离精制技术。它没有传统溶剂法的溶剂分离问题,从而使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发生革命性的改进。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鸵鸟油提取物,为玉白色浸膏状产品,较好地保持了鸵鸟油有效成分,营养丰富,是采用先进的超临界提取的真正的绿色有机产品,可用于保健食品开发或作为药用成分的原料。动物油脂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是熔炼法。熔炼法根据加水与否可分为干法熔炼和湿法熔炼两类。熔炼法通过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从而破坏脂肪组织细胞,使脂肪流出。由于加热,容易引起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等重要的活性组分的破坏。本发明的有益处在于(1)制备方法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时间短,仅经过原料处理及超临界C02萃取分离即可获得鸵鸟油提取物;(2)因为提取温度较低并且密闭操作,能较好地避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氧化和分解,尽量保持鸵鸟油的活性成分和优良的渗透特性;(3)提取过程中物料不接触有毒的有机溶剂,无溶剂残留,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结合下面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l将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装入到超临界萃取装置(HA220-50-06型)配置的料筒内,再放入1L萃取釜内,仔细检査提取系统后,打开C02钢瓶,通过冷凝器将新鲜的C02液化,液态C02通过高压泵、混合器和换热器变为超临界流体,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02置换并充满。设定萃取装置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为1520MPa,温度为364(TC;分离器1压力为8MPa,温度为35"C,分离器2压力为6MPa,温度为4(TC。连续动态萃取2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白色油脂状萃取产物。称重提取物,共计74g,萃取率为37.0%。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l,将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放入lL萃取釜内,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O2置换并充满。设定萃取装置CO2流量20L/h,共溶剂乙醇流量为0.5L/h;萃取釜压力为1520MPa,温度为40~45°C;分离器1压力为8MPa,温度为35°C,分离器2压力为6MPa,温度为4CTC。连续动态萃取2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液体状萃取产物。收集产品,去除产品中的乙醇,干燥,得浸膏产品86g,萃取率为43.0%。与实施例l相比,提取率提高,但是产品色泽指标下降。实施例3参照实施例1,将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放入1L萃取釜内,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02置换并充满。设定萃取装置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为2530MPa,温度为5055°C;分离器1压力为8MPa,温度为50°C,分离器2压力为6MPa,温度为55°C。连续动态萃取3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油脂状萃取产物。称重提取物,共计101g,萃取率为50.5%。与实施例l相比,提取率提高,但是产品色泽指标下降。实施例4参照实施例l,将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放入lL萃取釜内,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02置换并充满。设定萃取装置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为2025MPa,温度为45~50°C;分离器1压力为8MPa,温度为55°C,分离器2压力为6MPa,温度为50°C。连续动态萃取l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白色油脂状萃取产物。称重提取物,共计74g,萃取率为36.0%。实施例5参照实施例l,将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放入lL萃取釜内,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02置换并充满。设定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为2025MPa,温度为50~55°C;分离器l压力为8MPa,温度为5(TC,分离器2压力为6MPa,温度为55°C。连续动态萃取2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白色油脂状萃取产物。称重提取物,共计92g,萃取率为46.0%。实施例6参照实施例1,将1200g肉末状鸵鸟脂肪放入5L萃取釜内,将整个萃取系统用C02置换并充满。设定CO2流量40L/h;萃取压力为2022MPa,温度为50。C;分离器1压力为8-9MPa,温度为5(TC,分离器2压力为45MPa,温度为55°C。连续动态萃取4h,期间经常从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收集白色油脂状萃取产物。称重提取物,共计490g,萃取率为40.8%。实施例7实施例1-6的方法获得的提取物按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K(N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和附录IXP(酸败度测定法)的相关内容测定鸵鸟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与过氧化值。测定结果参见表l。表1鸵鸟油的萃取率与理化性质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肉末状的鸵鸟脂肪组织装入到超临界萃取装置的料筒内,再把料筒放入萃取釜,打开CO2钢瓶,通过冷凝器将新鲜的CO2液化,液态CO2通过高压泵、混合器和换热器变为超临界流体,设定萃取釜压力范围为15~40MPa,萃取釜的温度为35~60℃;HA220-50-06型(2)将萃取后的超临界溶液依次进入分离器1和分离器2,分离器的压力范围为4~9MPa,温度范围为40~60℃,析出油脂状提取物,提取时间1~5小时,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提取剂CO2循环使用,相对于容积为1L的萃取釜,CO2流量范围为10~30L/h,收集萃出物在容器中,萃出物为白色油脂状固体。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l)萃取釜压力范围为2025MPa,萃取温度为45~55°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分离器1的压力为79MPa,温度为5060°C;分离器2的压力为4~6MPa,温度为40~55°C。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提取时间为23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添加乙醇、甲醇、水或丙酮于C02中作为共溶剂提取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相对于容积为1L的萃取釜,C02流量范围为15~20L/h。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鸵鸟油的制备方法,以鸵鸟脂肪组织为原料,以CO<sub>2</sub>为萃取剂,萃取温度为45~55℃,萃取压力为20~25MPa,分离压力为4~9MPa,分离温度为40~60℃,通过超临界萃取得到鸵鸟油产品。本发明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鸵鸟油,具有低温、无毒、无污染的优点。本发明方法能较好地保持鸵鸟油的活性成分和其独特的渗透性,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时间短,能较好地避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氧化和分解,保持鸵鸟油的活性成分和优良的渗透特性,提取过程中物料不接触有毒的有机溶剂,无溶剂残留,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具有工业应用前景。文档编号C11B1/10GK101649249SQ20091010229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发明者刘雪松,王龙虎,金胤池,勇陈,陈根春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