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发热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09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锅发热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具体是一种电饭锅发热盘。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饭锅,其内部结构中的发热盘,不管是大功率的发热盘,还是小功 率的发热盘,其内的发热管均采用单圈设计,对于大功率发热盘来说,会存在传热不均匀、 传热效率低的缺陷。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发热盘的功率大小对发热管进 行单独设计从而使其传热更均匀、传热效率更高的电饭锅发热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饭锅发热盘,包括有传热板、发 热管,发热管截面为梯形结构,通过钎焊固定于传热板的底部,当发热盘为小功率时,所述发热管为单圈环形结构;当发热盘为大功率时,所述发热管为多圈环形结构。所述发热管的多圈环形结构,发热管紧贴着传热板径向多圈分布。 所述的发热管截面呈梯形结构,截面中最长的边与传热板紧密接触并通过钎焊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发热盘的功率大小对发热管进行单独设计,对于大功率发 热盘来说,发热管为多圈环形结构,不仅传热更均匀而且结构坚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大功率的电饭锅发热盘,包括有传热板(1)、发热管(2),发热管 (2)位于传热板(1)的底部并与传热板(1)相接触并钎焊固定,所述发热管(2)为多圈 环形结构,管载截面呈梯形。发热管(2)的多圈环形结构,发热管(2)紧贴着传热板(1) 径向多圈分布。对于大功率电饭锅发热盘的发热管(2)采用多圈环形结构,其传热更均匀、 结构坚固、传热效率更高。如图3、图 3(2)直接钎焊在传热板(1)的底部,所述发热管(2)为单圈环形结构,管载截面呈梯形。 对于小功率的电饭锅发热盘的发热管(2)采用单圈结构,其工艺简单、用料省。
权利要求1、一种电饭锅发热盘,包括有传热板(1)、发热管(2),发热管(2)位于传热板(1)的底部并与传热板(1)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为多圈环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饭锅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的多圈环形结构,发热管(2)紧贴着传热板(1)径向多圈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饭锅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为单圈环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饭锅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2)截面呈梯形结构,截面中最长的边与传热板紧密接触并通过钎焊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锅发热盘,所述的发热盘包括有传热板(1)、发热管(2),发热管(2)管截面呈梯形结构钎焊固定于位于传热板(1)的底部,当发热盘为小功率时,所述发热管(2)为单圈环形结构;当发热盘为大功率时,所述发热管(2)为多圈环形结构。所述发热管(2)的多圈环形结构,发热管(2)紧贴着传热板(1)径向多圈分布。本实用新型根据发热盘的功率大小对发热管进行单独设计,对于大功率发热盘来说,发热管为多圈环形结构,不仅传热均匀而且结构坚固。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1384404SQ200920055658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锡盛 申请人:张锡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