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404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大蒜压制成酱泥的压蒜器。
背景技术
大蒜是很多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将大蒜制成酱泥时,传统的方法是将大蒜用瓦罐 捣碎成酱泥,该种方法费时费力且较为麻烦。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搅蒜工具,可较传统方法更 为方便地将大蒜搅制成酱泥。该搅蒜工具由一具有内腔的外壳和可安装在该内腔中的具有 螺旋结构的转轴,及将该转轴压装在所述内腔中的压板组成,压板用螺钉固定在外壳上,从 而使转轴只能在外壳内腔中进行旋转。使用时,是将大蒜放入外壳内腔的转轴的螺旋槽中, 旋转转轴,转轴的螺旋结构将大蒜向外壳下端挤压,并在外壳下端被旋压碎成酱泥,并从外 壳下端挤出。该种搅蒜工具存在二个缺陷一是旋转转轴时需用较大的力量,故较为废力; 二是清洗工具时必须将所述螺钉旋下,取下压板后,再将转轴从外壳内腔取出,然后分别清 洗转轴螺旋槽中及外壳内腔中残留的蒜酱泥,清洗完后又要将上述零件装上,故使用较为 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压蒜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蒜器,主要由上压杆、下压杆、压料筒及压料塞组成,压料筒为 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其底部开设有漏料孔,下压杆前端与压料筒联为一体,上压杆 前端与压料筒铰接,压料塞通过与其固定联接的支杆铰接在上压杆前部,当上压杆绕其与 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靠近下压杆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位于压料筒内的底部位置,当上 压杆绕其与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离开下压杆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位于压料筒外与压料 筒分离。 所述压料筒由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套和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筒组成,内筒的上 端设置有台阶,所述漏料孔开设在内筒底部,内筒位于筒套内,通过所述台阶支撑在筒套 上,下压杆前端与筒套联为一体,上压杆前端与筒套铰接。 压蒜时将大蒜放入压料筒的内筒中后,再将压料塞置于内筒中,手握上、下压杆, 并用力使上、下压杆靠近,则压料塞在上压杆作用下向内筒底部运动,将大蒜压碎,并从内 筒底部的漏料孔挤出成大蒜酱泥。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蒜器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在压蒜时利用了杠杆原理,故手 所用的握压力不需很大即可将大蒜压碎成酱泥,故省时省力;而在清洗时,只需分开上、下 手柄,使压料塞从内筒中取出,即可对内筒中残留的蒜泥进行清洗,非常方便。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蒜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压蒜器主要由上压杆1、下压杆8、压料筒及压料塞7组成,压料筒 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其由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套5和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筒3 组成,内筒3的上端设置有台阶4,内筒3底部开设有漏料孔6,内筒3位于筒套5内,通过 所述台阶4支撑在筒套5上。下压杆8前端与压料筒的筒套5联为一体,上压杆1前端与 压料筒的筒套5上端铰接,压料塞7通过与其固定联接的支杆2铰接在上压杆1前部,当上 压杆1绕其与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靠近下压杆8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7位于压料筒内 的底部位置,当上压杆1绕其与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离开下压杆8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 7位于压料筒外与压料筒分离。
权利要求一种压蒜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压杆(1)、下压杆(8)、压料筒及压料塞(7)组成,压料筒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其底部开设有漏料孔(6),下压杆前端与压料筒联为一体,上压杆前端与压料筒铰接,压料塞通过与其固定联接的支杆(2)铰接在上压杆前部,当上压杆绕其与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靠近下压杆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位于压料筒内的底部位置,当上压杆绕其与压料筒的铰接点转动而离开下压杆至极限位置时,压料塞位于压料筒外与压料筒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筒由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套(5) 和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筒(3)组成,内筒的上端设置有台阶(4),所述漏料孔(6)开设 在内筒底部,内筒位于筒套内,通过所述台阶支撑在筒套上,下压杆(8)前端与筒套联为一 体,上压杆(1)前端与筒套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大蒜压制成酱泥的压蒜器。主要由上压杆、下压杆、压料筒及压料塞组成,压料筒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其底部开设有漏料孔,下压杆前端与压料筒联为一体,上压杆前端与压料筒铰接,压料塞通过与其固定联接的支杆铰接在上压杆前部。该压蒜器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压制大蒜泥省时省力,清洗方便。
文档编号A47J19/04GK201542390SQ20092020664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宋红 申请人:宋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