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旋转式脱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48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旋转式脱水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用具,特别是一种能使拖把快速脱水的脚踏旋转式脱水 桶。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拖把是我们常用的清洁用具,在对拖把进行清洗之后,为了使拖把头在 使用中不是湿淋淋的,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者将清洗后的拖把头用手拧干然后使用,很不方 便,若让其自然晾干,又十分费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发明了用于拖把清洗后的专 用脱水装置,例如在集水桶内设置一硬质的脱水桶,在脱水时,将拖把头置于脱水桶中,通 过手动用力旋转或挤压,将拖把头中的水压出流入集水桶中,然而这种手动挤压式脱水,虽 然达到了脱水的功能,但是其存在着脱水不净、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等诸多不足。目前比较常见的是脚踏旋转式拖把脱水装置,将拖把头放于水桶中,通过脚踩驱 动水桶旋转,利用离心力原理把拖把头甩干,例如申请号为200820204248. X的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其通过脚踏板带动可来回滑动的传动齿条,利用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的机械传动 功效,将传动齿条的来回滑行式移动转化为脱水桶的旋转式移动,籍而利用脱水桶的高速 旋转来实现拖把头自动脱水的功能。该脱水装置采用脚踏作为动力源的操作方式,取代了 以前的手动挤压脱水的操作方式,操作更加简单,解决了采用手动脱水劳动强度大、费时费 力等问题,然而该脱水装置在脚踏板带动传动齿条来回滑行过程中,传动齿条带动转轴是 处于正转反转相互交替的动作,以至于脱水桶在脱水过程中也是正反交替旋转,如此方式 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齿轮传动方式,其传动效果不能达到瞬间提速的要求,常常需要通 过多次的踩踏进行驱动;2、脱水桶的旋转为正反交替,其旋转速度始终无法达到很高,而旋 转的速度是直接影响拖把脱水效果的关键因素,若旋转速度不高,则会造成脱水不净的问 题;3、脱水桶的旋转正反交替对于装置本身的损害较大,当脱水桶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由 于驱动方向的瞬时变化,使其在瞬时停下并改变旋转的方向,如此长期的使用,势必会影响 其使用寿命及脱水效果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单向轴承控制 同向转动、通过行星齿轮组的传动方式提高转速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包括带有提手的 集水桶、脱水篮、脚踏板、基座和旋转驱动装置,脱水篮置于集水桶中,脚踏板与基座铰接, 在基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转轴、齿条和传动机构,转轴上端穿过集水桶 的底部与脱水篮连接,齿条设置于滑槽中,脚踏板的底部与齿条连接,齿条与传动机构驱动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架、传动齿轮、中齿轮和行星齿轮组,齿条与传动 齿轮啮合,行星齿轮组和中齿轮相互啮合设置于传动齿轮上并置于齿轮架内,在中齿轮内 还设置有单向轴承,所述转轴下端依次穿过齿轮架、中齿轮、单向轴承和传动齿轮,转轴与单向轴承驱动配合,在脚踏板与基座的铰接部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所述行星齿轮组由至少两个行星齿轮组 成,所述行星齿轮以中齿轮为轴心均勻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为扭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在集水桶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 设置在脱水篮周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在集水桶底部下方的转轴上套接有防水 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包括防水圈和定位套,防水圈通过定位套压接在集水桶底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在防水装置下方、转轴上套接有限位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所述脚踏板的脚踏面为弧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在所述脱水篮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排水 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所述集水桶底部设置有凹口,该凹口与 集水桶内部隔离,所述脚踏板、基座和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凹口内,基座与集水桶底面相 平。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传动机构,使脱水篮能够在传动机构的驱动 下完成瞬间的提速旋转,大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利用单向轴承与转轴驱动配合,使脱水篮 始终保持一个方向的高速旋转,完全克服了脱水篮正反交替旋转产生的问题,具有脱水彻 底、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截面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的截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图中标记1为集水桶,2为脱水篮,3为脚踏板,3a为脚踏板的底部,3b为脚踏面, 4为基座,5为滑槽,6为提手,7为转轴,8为齿条,9为齿轮架,10为传动齿轮,11为中齿轮, 12为行星齿轮组,13为单向轴承,14为行星齿轮,15为扭簧,16为挡水板,17为防水圈,18 为定位套,19为限位卡,20为排水孔,21为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一种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包括带有两个提手6的集水桶1、脱水篮 2、脚踏板3、基座4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集水桶1底部设置有凹口 21,该凹口 21与集水桶1内部隔离,所述脚踏板3、基座4和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凹口 21内,基座4与集水桶1底 面相平;所述脱水篮2置于集水桶1中,在脱水篮2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排水孔20,在脱水篮 2 一侧设置有挡水板16,能防止拖把在脱水时水被甩出桶外;脚踏板3通过连接轴与基座4 铰接,所述脚踏板3的脚踏面3b为弧形,使用更加舒适,在基座4上设置有滑槽5 ;所述旋转 驱动装置包括转轴7、齿条8和传动机构,转轴7上端穿过集水桶1的底部与脱水篮2连接, 齿条8设置于滑槽5中,脚踏板3的底部3a与齿条8连接,齿条8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如图3、5和6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架9、传动齿轮10、中齿轮11和行星齿 轮组12,所述行星齿轮组12由三个行星齿轮14组成,所述行星齿轮14以中齿轮11为轴心 均勻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驱动脱水篮旋转的传动机构,能使脱水篮 在瞬间提速完成旋转脱水,脱水效率大大提高。所述齿条8与传动齿轮10啮合,行星齿轮组12和中齿轮11相互啮合设置于传动 齿轮10上并置于齿轮架9内,在中齿轮11内还设置有单向轴承13,转轴7与单向轴承13 驱动配合;单向轴承是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的一种轴承,单 向轴承的金属外壳里,包含很多个滚轴、滚针或者滚珠,而其滚动座的形状使它只能向一个 方向滚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会产生很大的阻力,采用单向轴承能使脱水篮一直保持同一 方向高速旋转。所述转轴7下端依次穿过齿轮架9、中齿轮11、单向轴承13和传动齿轮10置于基 座的凹槽中,在脚踏板3与基座4的铰接部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为扭簧 15,当脚踏板被踩下时,扭簧一端抵靠在挡板上产生弹力,当松开脚踏板后,脚踏板在扭簧 弹力的作用下完成复位动作。如图4所示,在集水桶2底部下方的转轴7上套接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包括 防水圈17和定位套18,防水圈17通过定位套18压接在集水桶2底部,通过防水装置的设 置,使集水桶的密封性更好;在防水装置下方、转轴7上套接有限位卡19,能防止转轴在误 操作时被抽出。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待脱水的拖把头置于脱水篮中,然后通过脚踩脚踏板,带动 齿条在滑槽中向前滑动,随着脚踏板被踩下,扭簧被挤压;齿条在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带动 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再带动中齿轮转动,中齿轮同时带动与之啮合的行星 齿轮组同步转动,中齿轮的转动再带动与设置在中齿轮中单向轴承驱动配合的转轴旋转, 从而使脱水篮高速旋转;当脚踏板踩到最下端后松开脚踏板,脚踏板在扭簧弹力的作用下 作出复位动作,脚踏板带动齿条向后运动,齿条带动传动齿轮反向转动,由于中齿轮中单向 轴承的设置,转轴不会因齿条的后退而反向转动,此时脱水篮依旧在同一方向上高速空转。 如此反复上述动作,从而完成脱水篮高速的旋转,达到瞬间脱水的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包括带有提手(6)的集水桶(1)、脱水篮(2)、脚踏板(3)、基座(4)和旋转驱动装置,脱水篮(2)置于集水桶(1)中,脚踏板(3)与基座(4)铰接,在基座(4)上设置有滑槽(5),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转轴(7)、齿条(8)和传动机构,转轴(7)上端穿过集水桶(1)的底部与脱水篮(2)连接,齿条(8)设置于滑槽(5)中,脚踏板(3)的底部(3a)与齿条(8)连接,齿条(8)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架(9)、传动齿轮(10)、中齿轮(11)和行星齿轮组(12),齿条(8)与传动齿轮(10)啮合,行星齿轮组(12)和中齿轮(11)相互啮合设置于传动齿轮(10)上并置于齿轮架(9)内,在中齿轮(11)内还设置有单向轴承(13),所述转轴(7)下端依次穿过齿轮架(9)、中齿轮(11)、单向轴承(13)和传动齿轮(10),转轴(7)与单向轴承(13)驱动配合,在脚踏板(3)与基座(4)的铰接部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12)由至 少两个行星齿轮(14)组成,所述行星齿轮(14)以中齿轮(11)为轴心均勻分布在同一圆周 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为扭簧 (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桶(1)内设置有挡 水板(16),所述挡水板(16)设置在脱水篮(2)周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桶(2)底部下方的 转轴(7)上套接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包括防水圈(17)和定位套(18),防水圈(17)通 过定位套(18)压接在集水桶(2)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在防水装置下方、转轴(7) 上套接有限位卡(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3)的脚踏面 (3b)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水篮(2)上均勻 分布有若干排水孔(20)。
9.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 ⑴底部设置有凹口(21),该凹口(21)与集水桶⑴内部隔离,所述脚踏板(3)、基座(4) 和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凹口(21)内,基座(4)与集水桶(1)底面相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踏旋转式脱水桶,包括带有提手的集水桶、脱水篮、脚踏板、基座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转轴、齿条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架、传动齿轮、中齿轮和行星齿轮组,在中齿轮中还设置有单向轴承与转轴驱动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传动机构,使脱水篮能够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完成瞬间的提速旋转,大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利用单向轴承与转轴驱动配合,使脱水篮始终保持一个方向的高速旋转,完全克服了脱水篮正反交替旋转产生的问题,具有脱水彻底、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L13/58GK201675903SQ2009203193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雪梅 申请人:李雪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