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轴式擦涂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7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轴式擦涂头的制作方法
循轴式擦涂头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擦涂头,尤其是用于擦洗设备或涂刷设备上的工作主件;它 是属于清洁设备的一个擦洗触头,同时也可用于涂刷设备的涂抹触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表面擦洗或表面涂刷设备,大都使用旋转触头或履带式触面,适宜平 面作业,但在施工起伏弯曲表面时,就会力不从心。

发明内容
1、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擦涂头,它利用柔性环形循环轴作为柔性擦涂线缠绕的载 体,使柔性擦涂线形成螺旋体随循环轴翻转和旋转循环,使螺旋体上的擦涂线也在不断更 新;擦涂线在循环轴的支撑下沿被擦涂物表面做相对旋转剪切,或将目标物表面上的污渍 擦拭干净,或将自身携带的涂料涂于目标物表面上;环形循环轴以其柔性特点,对平面和流 线型表面都有很好的适应性,擦涂线在其引导下与目标面紧密贴合,有效工作。2、本发明的表面擦涂头,由机头架、悬臂杆、循环轴、擦涂线(图1)等组成。该循 轴式擦涂头,是用作表面擦涂机械与目标面(被擦物的表面)接触的一个作业部件。本发明所谓的擦涂,其一是指将目标面擦洗干净,其二是指在目标面上涂抹物质。 循轴式擦涂头,是擦涂机的一个独立工作单元;一部擦涂机上至少要有一个擦涂头。机头架机头架是一刚性托架,它是擦涂机械的前端作业部件,作用是通过悬臂杆支撑环 形循环轴(简称循轴)并引导其行进的方向。机头架的上位设备是擦涂机械的机架、动力系统、擦涂线处理设备等其他功能部 分,其下位设备是悬臂杆、循轴以及擦涂线等。根据需要,可将机头架做成相对上位设备有一定旋转或转动角度的类形;也可将 机头架做成与擦涂机机架连体的形式。悬臂杆悬臂杆是一安装在机头架上的刚性杆(图2、3、4),可相对于机头架伸缩或旋转, 其尾端安装凹槽轮及液体输入输出设备等;悬臂杆用以承载和引导擦涂线循环运行,通过 擦涂线的拉拽或悬吊确定循轴的空间位置。悬臂杆以两条为一组(简称悬臂组),负责一段循轴上的擦涂线的导入和导出(图 5)。悬臂杆为空心杆,兼作擦涂线以及擦涂液的导入和导出通道;也可做成实心杆,另外捆 绑一条空心管(图6),以用作擦涂线以及擦涂液的导入和导出通道。根据工作需要悬臂杆 还可以做其它变形,比如槽型等其它截面形状的杆,以利于包藏擦涂线和液体管道。悬臂杆在受到目标物表面(简称目标面)反力等外来作用力时,会相对于机头架 伸缩或旋转,牵动循轴发生变形,以适应目标面。根据需要,也可将伸缩和旋转两种功能集 于一身,同时还可再作其它变形。悬臂杆下端设凹轮,凹轮是擦涂线导入、导出循轴的拐点部件,同时它又是悬臂杆
3和循轴之间的传力的过度部件。凹轮分为单槽轮和多槽轮多种(图19)。擦涂线置于凹轮槽中,缠绕循环轴的输入 或输出位置被固定;同时擦涂线在后台或安装在机头架上的牵拉设备牵引下,借助凹轮的 支撑勒住循环轴并依序缠绕其上。循环轴循环轴(循轴)是一环形柔性轴(图7),是擦涂线缠绕的芯轴和载体,它靠擦涂线 的拉力和悬臂杆凹轮的间接挤压,悬吊于悬臂杆的底端;循轴在工作中起支撑架作用,同时 使擦涂线贴紧目标面。循轴是柔性材料制成的截面为圆形或外轮廓为圆的闭合环(图8、9),具有一定的 横向抗弯能力,用以支撑擦涂线形成以循轴为芯轴的螺旋体(图5),同时又必须有足够的 横向变形能力,使自身能随目标面的起伏变化而产生横向变形,以使擦涂线紧贴目标面而 有效工作。根据需要,可在其轴心区域设置加力线或加力筋;其表皮区域也可适当设置较稀 疏的加力线,以提高其纵向抗拉和横向抗剪能力,但要首先保证它在整体横向上的变形能 力。循轴可以做成空心的,以提高横向变形能力;还可以以空心为中心向外辐射设置 小孔,利用空心蕴蓄擦涂液或其他液体物质(图6、16)。循轴在擦涂线的循环和旋转带动下,产生以自身轴心为芯轴的翻转;同时,因擦涂 线缠绕运动时对其产生的沿循轴纵向的剪力的作用,它还产生相对于悬臂杆(或机头架) 的循环旋转(图10),其旋转速度由擦涂线缠绕的轴向剪力和线径大小有关。循环轴除了靠前述的擦涂线的作用而产生循环和翻转外,还可另外专设驱动设施 来实现。首先是按擦涂线缠绕的方式,设置专用的驱动缠绕线和驱动动力,驱动线在驱动动 力的带动下主动缠入和脱出循环轴,带动循环轴翻转,同时借助凹轮的支撑(缠入和脱出 位置固定)将剪切力,沿循环轴轴向的施出,使循环轴旋转。再就是设置以挤压滚轴和拔出 螺母组合形成的驱动设施;以(独立)相互平行的多条挤压滚轴,以循轴为中心且中心对 称,形成包围循轴的环形轴阵,包围并挤压循环轴,各挤压滚轴同转动向,主动转动的挤压 滚轴(可允许部分挤压轴为被动转动)剪切循环轴产生翻转(图20);再在挤压轴轴阵两端 以挤压轴轴阵中心设置拔出螺母,循环轴穿过螺母,翻转的循环轴经拔出螺母丝牙的轴向 剪切,产生由螺母一端进入另一端脱出的循环(拔出)运动;这样循环轴同样产生了旋转和 翻转。为增强挤压滚轴的剪切力,可将滚轴表面设置小齿状等构造;将拔出螺母设置成主动 转动的形式时,可改变循环轴的拔出速度,螺母的主动转动方向与循环轴的翻转方向同向 时,循环轴循环(拔出)运动的速度慢,螺母的主动转动方向与循环轴的翻转方向反向时, 循环轴循环(拔出)运动的速度快,螺母固定不动时,拔出速度是循环轴翻转的角速度与螺 距(以单丝为例)的积。挤压滚轴和拔出螺母安装在机头架上,既可单独配备动力,也可由 后端设备引来动力;当然,输给拔出螺母的动力,有必要设置成几个不同转速,以调节循环 轴拔出的速度。为与拔出螺母对应,循环轴也应设置为螺纹式。缠绕在螺纹式的循环轴上的 擦涂线,其缠入端和脱出端应与循环轴上的螺纹反向,以循环轴螺纹棚架擦涂线螺旋线圈, 形成架空空间,以增加擦涂线螺旋线圈,吸附和储蓄颗粒物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若在配以 针对颗粒物质收集的收储设施,方案就更完美。循轴在若干悬臂组的牵引支撑下,可形成各种平面和立体形状,其平面投影形状可以是圆形、圆角方形或其他随机形状(图11),适应目标面各种表面形状的需要。同时,一 条循轴又在若干悬臂组的分隔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功能段;其各段的功能,是同该段的擦涂 线的功能相关联的,即不同功能段,使用一条单独的擦涂线。一个擦涂头,可以有一个或若干个循轴组合而成(图12)。每条循轴又可以相邻的 两个悬臂为界分成若干段,悬臂组所在段可设置为功能不同的分区。擦涂线擦涂线是一柔性线,在纵向抗拉,横向可允许有一定的压缩性,具有一定的吸附能 力,既能吸附目标面上的污物,又能利用自身的吸附能力携带涂抹材料并将涂料涂于目标 面上。擦涂线自擦涂机的上位处理设备中引出,经机头架上的悬臂杆引导和控制,伸至 循轴并缠绕之,然后返回;即擦涂线由一条悬臂杆引向循轴,缠绕循轴若干圈后,再由另一 条悬臂杆处脱出循环轴,并顺该悬臂杆返回上位设备中。擦涂线分段缠绕在循轴上,其各段的缠绕方向一致,各段上的擦涂线线径一致,目 的是使自身沿循轴表面形成有序的螺旋体;螺旋体随循轴的翻转时,以自身的强制剪切式 滚动(相对目标面),剪切、吸附目标面上的污物,即在擦涂线的循环缠绕过程中将目标面 上的污物擦掉;同样,如果用于涂抹功能时,则有利于将自身携带的涂刷物涂于目标擦涂面 上。螺旋体在翻转的过程中,新的擦涂线不断缠入,旧的擦涂线不断解脱出去,从而不断更 新。此外,擦涂线方向一致的缠绕方式,能使循轴获得同向的轴向剪力而循环旋转 (图12),避免造成线圈之间的爬压现象发生。擦涂线对循轴形成指向机头架的拉力,同时悬臂杆也通过凹轮和擦涂线对循轴施 加压力,循轴在擦涂线的牵拉和凹轮(或通过擦涂线间接传递挤压)的挤压下受力平衡;循 轴在擦涂线的拉结下,以凹轮为活动铰轴,悬吊固定在悬臂杆下方。擦涂线分段缠绕的另一目的,是使擦涂线可以在不同的区段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如欲将某一段(一个悬臂组)设为清洗区时,就在该段的擦涂线上涂浸清洗剂或清水等物 质;如欲将另一段设为涂抹区时,就在该段的擦涂线上涂浸涂料等物质;如果将下一段设 为抛光区时,就将该段的擦涂线上涂浸抛光材料等物质或输入干洁的擦涂线等。同理,前述 的专施动力之用的驱动设施,也像分段的擦涂线一样,只属于循环轴的一段单独功能区域。擦涂线在各功能段上缠绕的圈数,可根据需要和循轴的抗弯能力灵活掌握。在多 圈缠绕段,在擦涂线的导入、导出端各设置一个凹轮,两凹轮原则上应设于循轴两侧;单圈 及单圈以下的缠绕段,因其不会产生缠绕爬圈的现象,同时也因单圈产生的纵向剪力较小 而对循轴的旋转影响不大,故导入、导出端各可不设置凹轮,而将两线头并入相邻的凹轮 中;若有多段连续设为单圈缠绕,则也应将相邻两段的相邻两线头并入同一个凹轮中;单 圈缠绕时,因悬臂杆的间距小,则循轴的横向变形能力稍差。形成螺旋体的擦涂线可以是单 股,也可以为多股平行并进。用一个凹轮同时导入和导出擦涂线的情况下,循轴的横向变形,主要产生在两悬 臂杆中间部位;可利用此特点,将两凹轮的中间部位的循环轴段弯曲成较小角度,处理目标 擦涂面的角落部位。非同一螺旋体上的不同功能区段的两股擦涂线同向导入同一凹轮时,导入前两线互相靠拢上行,形成倒V型夹角(图13),能将该处的颗粒状物斜向上挤压并带走;利用此 特点,可汲取和清除目标擦涂面上的颗粒状污物。同理,也可反用此法将颗粒物质施与目标 面上。各区段擦涂线的来源,可以自擦涂机械的上级部件单独输入,也可根据各区功能 的允许情况,在机头架上直接转入另一功能区域。凹轮导入擦涂线时,擦涂线位于凹轮的其中一面,而另一面则是空闲的,可利用该 空闲面作为另一螺旋体擦涂线的导出轮。此时,同一凹轮具有了导入导出两种功能(图 17),减少了悬臂杆的用量,同时也省略了两悬臂组之间的间隔,使循轴上的擦涂线螺旋体 相连,消除了擦涂盲点。但这种做法,因不同的功能线共用同一凹槽,会使不同的功能液体 在凹轮上混淆,影响擦涂质量,故此时的凹轮应选用多槽轮,各不同功能的擦涂线单独使用 一个凹槽。螺旋体如果缠绕的圈数较多,在中间部位循轴的支撑力可能较弱,在中间部位可 适当增设支撑轴架来弥补(图18)。轴架的上部结构同悬臂杆,下部结构是将凹轮改换成 (平行并列的两个滚轮或滚轴)轴架即可;轴架上可设置多个滚轮,以使轴架能夹住循轴 (螺旋体)向上提起。综上所述,其擦涂头的工作原理(图14)是机头架带动悬臂杆运动,悬臂杆借助 擦涂线的拉力锁住(悬吊)循轴并带其随动;循轴支撑擦涂线形成连续螺旋(体)面,螺旋 体随循轴的翻转而旋转;螺旋体的旋转形成对目标面的剪切式擦摩,或将目标面上的污物 带走,或将自身携带的涂料抹于目标面上;循轴在悬臂杆的牵引下产生横向变形,形成各种 平面或空间形状,承载并支撑擦涂线贴紧目标面,同时循轴还利用自身的悬挑能力(抗弯 能力)支撑螺旋面贴紧目标面。在专门用于擦洗工作时,擦涂线无法带走大颗粒污物;此时,可在机头架上设置毛 刷,使之与循环轴对应置于循环轴之外,并赋予旋转动力使之转动,利用转动的刷毛将大颗 粒污物驱逐到循环轴的工作区域之外,并集中收集之。当然,也可再增加大颗粒污物收集设施,使方案更完善。


图1:擦涂头示意图。表示擦涂头由机头架1、悬臂杆2、循轴3、擦涂线4组成;擦涂头由连接设备与后 部(上位)设备相连。1代表机头架;2代表悬臂杆;3代表循轴;4代表擦涂线;5代表连接设备;6代表 固定件;7代表擦涂线由机头架导入悬臂杆,再由悬臂杆(或由悬臂杆上的凹轮)导入循 轴;在循轴上缠绕工作后,再经由悬臂杆(或凹轮)反向导出,回到后部(上位)设备中处理。图2、3 悬臂杆、凹轮、循轴、擦涂线之间的关系图。8代表凹轮;V1+、VI-代表擦涂线的导入导出的运动方向,若以V1+表示导入, VI-则表示导出;《代表凹轮的转动方向,它既可正转又可反转,同一擦涂线螺旋体两端的 两个凹轮的方向相反,S卩与《2的转动方向相反;V2+、V2-代表悬臂杆可相对机头架伸 缩,若以V2+表示伸出,V2-则表示缩回;F表示悬臂杆对擦涂线的施力方向,Fxl、Fx2表示对同一螺旋体上的擦涂线横向施力且方向相反,Fyl、Fy2表示对同一螺旋体上的擦涂线竖 向施力且方向可能相反也可能相同。图4 悬臂杆与机头架之间的关系图。表示悬臂杆可以相对机头架旋转和伸缩。12代表悬臂杆上的伸缩装置;13代表悬臂杆与机头架之间的活动铰;14代表凹轮
轴o图5 表示悬臂杆组。10代表凹轮轴。图6 表示悬臂杆可以实心、空心的杆件,悬臂杆可平行捆绑一空心筒作擦涂液或 污物液体的流通管。V3-11代表循轴的空心;V3+、V3-代表液体物质的流入或流出。图7 表示同一条循轴上不同部位上的擦涂线,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图8 表示循轴的横截面。15代表在循轴中心的加力线或加力筋;16代表处于循轴中心区的加力线组或加
力筋组。图9 表示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的循轴,利用循轴外表面上的凹痕蕴蓄擦涂液或 污物。图10 表示循轴受擦涂线的牵拉,产生翻转和循环旋转。(0 4代表循轴翻转;V4代表循轴相对机头架循环旋转。图11 表示循轴的空间形状与平面投影的关系。17代表投影线;18代表平面投影。图12 表示表示循轴受擦涂线的循环牵拉时的受力分析。Fx代表擦涂线对循轴横向的垂直作用力;Fy代表擦涂线对循轴纵向的平行作用 力;F代表Fx、Fy的合力。图13 表示相邻的两螺旋体上的擦涂线共用同一个凹轮。19代表左擦涂线螺旋体上的右线头;20代表右擦涂线螺旋体上的左线头。图14 表示同一擦涂头上可以由多个循轴组成,循轴之间可以套嵌组合。21、22代表平面组合;23、24代表套嵌组合。图15 表示擦涂线、循轴、悬臂杆、擦涂架、擦涂机上位设备之间的关系。表示擦涂头可以相对擦涂机的上位设施旋转。25、26代表擦涂机的上位设施中的擦涂线处理设备,在此清理擦涂线上的污物或 向擦涂线上施加涂料;27代表擦涂机架;28代表擦涂线牵拉设备;29代表擦涂线辅助设 备;30代表擦涂头相对机架旋转的活动铰支座。图16 表示利用空心循轴的一部分擦涂目标面,另一部分进入机头架上的处理设 备,装入擦涂液或吸出污物液。在本图,循轴的上部进入处理设备,下部贴紧目标面。31代表装入擦涂液或吸出污物液的设备。图17 表示一个凹轮同时导入导出相邻两个螺旋体上的擦涂线。‘ / ’表示擦涂线被导入/ \,表示擦涂线被导出。图18 表示轴架。31代表轴架支架;32代表滚轮或滚轴;33代表滚轮的轴头。图19 表示多槽凹轮。
7
41代表多槽凹轮;14代表多槽凹轮的轮轴。图20 表示挤压滚轴和拔出螺母组合而成的循环轴驱动装置;20a是正面图;20b 是位于挤压轴处的截面图;挤压滚轴和拔出螺母安装在机头架上。42代表挤压滚轴;43代 表挤压滚轴支座;44代表拔出螺母;45代表拔出螺母的丝压;46代表挤压滚轴上设置的花 纹或齿状构造,目的在于增加剪切能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图1所示的构造,按擦洗机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方法。该方案,是建立在擦涂头的后端(上位)设备完善目的基础上的,即上位设备至少 应具备理顺、牵拉、缠绕、处理擦涂线的功能。1、制作机头架a根据目标面的具体情况确定擦涂头的平面大小;b用刚性材料加工成图1所示的 机头架;c根据机头架的平面大小,确定循轴(本例为单循轴)周长尺寸;d设定功能区,本 例设前端为擦洗区(加洗涤液),两侧和后端为清洁区(加清水);e根据循轴的横向形变 能力,以循轴发生上下横向变形时能贴紧目标面的最大间距为上线,确定悬臂组的间距,同 时确定悬臂组之间的间距;f根据上条原则,确定(本例)四边上的悬臂组的组数;g根据悬 臂组的组数,确定悬臂杆在机头架上的的位置,同一组悬臂杆位于循轴的两侧,不同组之间 留有一定间距;q制作与悬臂杆相吻合的安装设施;r在悬臂杆旁设置擦涂线出入孔。2、悬臂杆制作和凹轮安装a根据悬臂组的组数和机头架上的安装位情况,制作相同数量的悬臂杆上段和下 段;b将上段和下段悬臂杆做成可以套接的筒状或孔状杆,大杆套小杆;(上段和下段之间 设置伸缩弹性设施;d悬臂杆上段和下段之间设卡锁构造,使两杆之间既可伸缩,又不会滑 脱;e在下段悬臂杆下端设凹轮支座;f安装凹轮。3、凹轮制作根据擦涂线的线径和是否为两线同轮等情况确定凹轮规格(本例为单线),凹轮 的槽深以略大于擦涂线的半径为宜。4、循轴的选择按第1步所述,选择与悬臂杆形成的轮廓相匹配的循轴。5、缠线a擦涂线由机架引出,经机头架(线孔)导入凹轮中;b以起始凹轮为起点向循轴 缠绕,缠满一组悬臂杆的间隙;c以该组结束凹轮为终点收回擦涂线;d擦涂线按由凹轮、机 头架、机架的顺序,收回到上位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擦涂线缠好后,利用机架内的辅助设备将线拉紧,使循轴紧靠凹轮悬起。不同悬臂 组上的擦涂线同向缠绕。6、工作启动机架内的动力设施,牵引擦涂线导入导出循环,擦涂线带着洗涤液或清水沿 目标面产生剪切式循环运动,将洗涤液或清水涂于目标面上,并将目标面上清除掉得污物 和污水等带回上位处理设备。移动机架或旋转擦涂头,形成连续的擦洗面,达到擦洗目标面的目的。
8
权利要求
一种循轴式擦涂头,是擦洗设备或涂抹设备的工作主件,它由机头架、悬臂杆、循轴、擦涂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机头架的下位部件是悬臂杆、循轴和擦涂线,机头架上设悬臂杆安装位和擦涂线孔等设施;悬臂杆上端安装在机头架上,下端悬空并设有凹轮,它是可以相对机头架伸缩和旋转的支撑杆;悬臂杆通过擦涂线的缠绕来牵引、支撑和悬吊循轴,并导引循轴的运行方向;循轴是一可产生横向变形并具有一定抗弯能力的闭合圆环,靠擦涂线的循环牵拉产生翻转和旋转,它借助悬臂杆的牵引和支撑力,形成多种平面或空间形状贴紧目标面;擦涂线自擦涂头的上位设备引来,穿过机头架顺着悬臂杆由凹轮导入循轴并缠绕之,形成螺旋体;螺旋体随循轴的翻转而旋转,靠旋转中不断更新擦涂线;新的擦涂线或将目标面上的污物清理擦除,或将自身携带的涂料涂于目标面上;使用后的擦涂线,通过另一悬臂杆返回上位设备中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涂头,其特征在于两条悬臂杆组成一个悬臂组,一个悬臂组 所跨越的距离范围可作为一个功能区;悬臂组是悬吊循轴并使之产生横向空间变形的施力 点,同时它也是支撑循轴承载擦涂线并使之贴紧目标面的施力点;悬臂杆可相对机头架伸 缩、旋转;悬臂杆可做成实心、空心和槽型的截面形状,同时还可以捆绑一辅助筒体,通过空 心悬臂杆孔和辅助筒体输送液体物质或擦涂线等;凹轮安装在悬臂杆的下端,它是擦涂线 导入导出循轴的拐点器件,也是悬臂杆和循轴之间互相传力的中间过度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涂头,其特征在于一个擦涂头,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循轴组 成,循轴之间可以平行排布,也可以相互套嵌组合;循轴是横截面为圆形或具圆形轮廓的闭 合环,循轴的横截面中心区位置可以设加力线或加力筋,也可以设计成中空的环形轴;圆形 轮廓和中空的循轴,可以通过其表面刻痕或空心蕴蓄和带进带出液体物质;一条循轴在悬 臂杆的分隔下,可形成若干功能区;循轴利用自身的循环旋转,化解了擦涂线的轴向分力, 并使其形成规则缓顺的螺旋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涂头,其特征在于循环轴的旋转和翻转,有专设的驱动缠绕 线驱动设置或挤压滚轴和拔出螺母的组合驱动设置驱动。
全文摘要
一种表面擦涂头,尤其是用于擦洗设备或涂刷设备的工作主件,其工作原理是机头架带动悬臂杆运动,悬臂杆借助擦涂线的拉力锁控和悬吊循轴并带其随动;循轴支撑擦涂线形成连续螺旋体,螺旋体随循轴的翻转而旋转;螺旋体的旋转形成对目标面的剪切式擦摩,或将目标面上的污物带走,或将自身携带的涂料抹于目标面上;循轴在悬臂杆的牵引下产生横向变形,形成各种平面或空间形状,使擦涂线贴紧目标面,同时循轴还利用自身的抗弯能力支撑螺旋面贴紧目标面。
文档编号B08B7/04GK101927238SQ20101021963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张旸斌 申请人:张旸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