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4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
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山茶籽压榨精炼成浓香山茶籽 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果红花山茶籽是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区的木本油料,主要集中在广西广宁 和广东韶关等地区,现有的取油方法主要以茶籽带壳直接粉碎只蒸不炒液压出毛油再进行 化学脱胶脱酸、加入活性白土吸附脱色、高温脱臭制得的成品山茶籽油。上述生产过程中经 过了化学脱胶脱酸和高温高真空脱臭处理,使得其特有的风味和天然营养成份丧失及活性 成分遭到破坏,其风味、颜色等感观质量及内在品质又不如人意,尤其是它的气味和滋味都 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在山茶 籽油生产加工过程中能保持山茶籽油香味浓、色泽透明、天然营养成份保存完好的浓香山 茶籽油制作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其 工艺步骤是第一步是筛选采用孔径为14mm-16mm的筛网对原料进行筛选;第二步是软化调质经筛选后的原料入料水分控制在12-15% (重量百分比),软 化温度控制在60-65°C,出料水分控制在10% -13% (重量百分比);第三步是快速加热将经软化调质后的原料的加热温度从60_65°C、快速升高至
95-105°C进行加热;第四步是胶辊脱壳对经快速加热后的原料采用胶辊脱壳,使原料去壳率达到
96-99%;第五步是原料破碎采用破碎设备使经胶辊脱壳后的山茶籽仁破碎成1/2-1/4的 粒状;第六步是压胚将经原料破碎后的茶籽仁进行压胚,使胚料厚度达到0. 3-0. 4mm ;第七步是蒸炒胚料将经压胚处理后的原料进行蒸炒胚料处理,经蒸炒胚料处理 后的胚料水分控制在3. 5% -4. 5% (重量百分比),胚料温度控制在125°C _135°C ;第八步是机械压榨用螺旋榨油设备对经蒸炒胚料处理后的胚料进行压榨,得到 茶籽毛油和渣饼;第九步是水化脱胶向经机械压榨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重量为3% -5%毛油重 量的热水,温度控制在70-80°C,水化脱胶时间为15-20分钟;第十步是真空干燥脱水将经水化脱胶后的毛油升温至85_95°C,采用真空干燥 脱水;
第十一步是滤油机过滤精制将经真空干燥脱水后的毛油冷却至75°C以下,用滤 油机进行精制过滤,制得浓香山茶籽油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筛选、软化调质、快速加热、胶辊脱壳、原料破 碎、压胚、蒸炒胚料、机械压榨、水化脱胶、真空干燥脱水、滤油机精滤处理等多道工序,在精 炼过程中无需磷酸脱胶,不采用NaOH脱酸,不用活性白土脱色,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 低,提高了 3-5%的出油率,产品质量符合国标油茶籽油压榨一级油的标准GB11765-2003、 以及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的要求,经本发明制得的浓香山茶籽油,保持 了天然的风味和天然营养成份,它的气味、颜色和口味等品质天然纯正。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一种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其主要工艺步骤是首先采用孔径为14mm-16mm 的筛网对大小不一的山茶籽原料进行筛选,进料流量因设备而定,一般控制在1. 2吨/小 时-1. 5吨/小时;然后将筛选好山茶籽原料进行软化调质处理,入料水分控制在12-15% (重量百分比),软化温度控制在60-65°C,出料水分控制在10%-13% (重量百分比); 再然后是进行快速加热处理,采用快速加热设备使原料的加热温度从60-65°C快速升高至 95-105°C的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时间根据原料的具体情况设定;再然后是胶辊脱壳 采胶辊脱壳设备通过风吸、破壳和筛选,使山茶籽仁与壳进行分离,去壳率达到96-99% ; 再然后是进行原料破碎用破碎设备使山茶籽仁破碎成1/2-1/4粒状;再然后是压胚处理 对破碎好的原料进行压胚处理,使胚料厚度达0. 3mm-0. 4mm ;再然后是蒸炒胚料蒸炒胚料 水分控制在3. 5% -4. 5% (重量百分比),蒸炒时间根据胚料颜色由淡黄转变褐色为宜, 胚料温度控制在125°C _135°C之间;再然后是机械压榨采用二级或三级螺旋榨油设备进 行压榨,得到茶籽毛油和渣饼;再然后是水化脱胶向经过除渣处理后、其杂质含量不超过 0. 1% -0.2% (重量百分比)的毛油中,加入重量为3%-5%毛油重量的热水,温度控制在 70-80°C之间,水化脱胶时间为15-20分钟;再然后进行真空干燥脱水处理将脱胶毛油升 温至85-95°C之间,进行真空干燥脱水,然后再冷却至75°C以下,最后采用具有60-80目不 锈钢滤网的滤油机进行连续过滤,制得浓香山茶籽油成品。本发明采用筛选、软化调质、快速加热、胶辊脱壳、原料破碎、压胚、蒸炒胚料、机械 压榨、水化脱胶、真空干燥脱水、滤油机精滤处理等多道工序,在精炼过程中无需磷酸脱胶, 不采用NaOH脱酸,不用活性白土脱色,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了 3-5%的出油率, 产品质量符合国标油茶籽油压榨一级油的标准GB11765-2003、以及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 准GB2716-2005的要求,经本发明制得的浓香山茶籽油,保持了天然的风味和天然营养成 份其气味、颜色、口味等品质天然纯正。
权利要求
一种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是第一步是筛选采用孔径为14mm 16mm的筛网对原料进行筛选;第二步是软化调质经筛选后的原料入料水分控制在12 15%,软化温度控制在60 65℃,出料水分控制在10% 13%;第三步是快速加热将经软化调质后的原料的加热温度从60 65℃、快速升高至95 105℃进行加热;第四步是胶辊脱壳对经快速加热后的原料采用胶辊脱壳,使原料去壳率达到96 99%;第五步是原料破碎采用破碎设备使经胶辊脱壳后的山茶籽仁破碎成1/2 1/4的粒状;第六步是压胚将经原料破碎后的茶籽仁进行压胚,使胚料厚度达到0.3 0.4mm;第七步是蒸炒胚料将经压胚处理后的原料进行蒸炒胚料处理,经蒸炒胚料处理后的胚料水分控制在3.5% 4.5%,胚料温度控制在125℃ 135℃;第八步是机械压榨用螺旋榨油设备对经蒸炒胚料处理后的胚料进行压榨,得到茶籽毛油和渣饼;第九步是水化脱胶向经机械压榨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重量为3% 5%毛油重量的热水,温度控制在70 80℃,水化脱胶时间为15 20分钟;第十步是真空干燥脱水将经水化脱胶后的毛油升温至85 95℃,采用真空干燥脱水;第十一步是滤油机过滤精制将经真空干燥脱水后的毛油冷却至75℃以下,用滤油机进行精制过滤,制得浓香山茶籽油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其工艺采用筛选、软化调质、快速加热、胶辊脱壳、原料破碎、压胚、蒸炒胚料、机械压榨、水化脱胶、真空干燥脱水、滤油机精滤处理等多道工序。在精炼过程中无需磷酸脱胶,不采用NaOH脱酸,不用活性白土脱色,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了3-5%的出油率,产品质量符合国标油茶籽油压榨一级油的标准GB11765-2003、以及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的要求;经本发明制得的浓香山茶籽油,保持了天然的风味和天然营养成份,它的气味、颜色和口味等品质天然纯正。
文档编号C11B1/04GK101899360SQ20101024485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佳鑫, 钟考波 申请人: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