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勺子、叉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51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筷子、勺子、叉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改进的筷子、勺子、叉子。
技术背景目前,随着环保、卫生和安全的理念的加强,人们在各方面都开始注重环保、卫生 和安全的问题。对于经常在外用餐的人或在公司、企业饭堂用餐的人而言,多数人会使用自 带餐具,尤其是筷子、勺子和叉子。使用者对此有特殊的使用要求,筷子、勺子和叉子要携带 方便,不占空间,能够存放于餐盒内。因此,组装式的筷子、勺子、叉子应运而生。然而,现有 技术中组装式的筷子、勺子、叉子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点,在使用上有不便之处,如组装式 筷子,组装式筷子分上半节和下半节,上半节和下半节通过螺纹口旋接而组装在一起,筷子 的上半节和下半节在螺接时往往不大顺利,使用者在组装筷子时需要多次旋转筷子的上半 节和下半节,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拆卸简单、 方便存放和携带的筷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拆卸简单、 方便存放和携带的勺子。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拆卸简 单、方便存放和携带的叉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改进的筷子,它包括夹持部和接触部,接触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夹持部 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与接触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所述夹持部的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所述夹持部与上套接部之间嵌设有磁铁,接 触部的上端可拆卸在插接在上套接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接触部上端固定有下套接部,所述上套接部与 夹持部之间、下套接部与接触部之间分别设有磁铁,所述下套接部可拆卸地插接在上套接 部下端。一种改进的勺子,它包括手柄部和勺柄部,手柄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柄部 的下端,所述手柄部与勺柄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所述手柄部的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所述手柄部和上套接部之间设有磁铁,手柄 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上套接部的下端。所述手柄部的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所述勺柄部的上端固定有下套接部,所述手 柄部和上套接部之间、勺柄部和下套接部之间分别设有磁铁,所述下套接部的上端可拆卸 地插接在上套接部的下端。一种改进的叉子,它包括手柄部和叉柄部,手柄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柄部的下端,所述手柄部与叉柄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所述手柄部的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所述手柄部与上套接部之间设有磁铁,手柄 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上套接部的下端。所述手柄部的下端设有上套接部;所述叉柄部的上端设有下套接部,所述手柄部 与上套接部之间、叉柄部与下套接部之间分别设有磁铁,所述下套接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 接在上套接部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筷子,它包括夹持部和接 触部,接触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夹持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与接触部对接的位置设有 磁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磁铁分别放到夹持部和接触部内,再将夹持部和接触部套接 成一筷子形状,由于夹持部和接触部内分别放有磁铁,通过磁力将夹持部和接触部紧密连 接。不使用时,将夹持部和接触部分离开来,即可拆卸下来,方便放置和携带。一种改进的勺子,它包括手柄部和勺柄部,手柄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柄部 的下端,所述手柄部与勺柄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使用时,先将磁铁分别放到手柄部和勺 柄部内,再将手柄部和勺柄部套接成一勺子形状,由于手柄部和勺柄部内分别放有磁铁,通 过磁力将手柄部和勺柄部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手柄部和勺柄部分离出来,即可拆卸下 来,方便放置和携带。一种改进的叉子,它包括手柄部和叉柄部,手柄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柄部 的下端,所述手柄部与叉柄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使用时,先将磁铁分别放到手柄部和叉 柄部内,再将手柄部和叉柄部套接成一勺子形状,由于手柄部和叉柄部内分别放有磁铁,通 过磁力将手柄部和叉柄部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手柄部和叉柄部分离出来,即可拆卸下 来,方便放置和携带。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一筷子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一筷子的分解示意图[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一筷子的剖视图;[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二筷子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二筷子的分解示意图[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二筷子的剖视图;[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三筷子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三筷子的分解示意图[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歹三筷子的剖视图;[00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四勺子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四勺子的分解示意图[00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四勺子的剖视图;[003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五勺子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五勺子的分解示意图[0033]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五勺子的剖视图;[0034]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六勺子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勺子的分解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叉子的剖视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叉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叉子的分解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叉子的剖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叉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叉子的分解示意图;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八叉子的剖视图;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叉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叉子的分解示意图;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叉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筷子,它包括夹持部1和接触部2,接触部2的上端 可拆卸地插接在夹持部1的下端,所述夹持部1与接触部2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4,该磁铁 4通过自身磁力将夹持部1与接触部2连接一体形成一筷子。实施例二见图4至图6所示,所述夹持部1的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3 ;所述夹持部1与上套 接部3之间嵌设有磁铁,接触部2的上端可拆卸在插接在上套接部3的下端,所述套接部3 上端与夹持部1下端的形状相同,套接部3下端与接触部2上端的形状相同。套接部与夹 持部1和接触部2连接后,跟现有不可拆卸的筷子形状,结构一样,看不出痕迹。这样,就可 以方便选择筷子组装方法和组装长度。实施例三见图7至图9所示,所述夹持部1下端固定有上套接部31,接触部2上端固定有下 套接部32,所述上套接部31与夹持部1之间、下套接部32与接触部2之间分别设有磁铁 4,所述下套接部32可拆卸地插接在上套接部31下端。工作原理是一种改进的筷子,使用时,先将磁铁4分别放到夹持部1和接触部2 内,再将夹持部1和接触部2套接成一筷子形状,由于夹持部1和接触部2内分别放有磁铁 4,通过磁力将夹持部1和接触部2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夹持部1和接触部2分离开来, 即可拆卸下来,方便放置和携带。实施例四见图10至图12所示,一种改进的勺子,它包括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勺子手柄 部5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柄部6的下端,所述勺子手柄部5与勺柄部6对接的位置设 有磁铁4,该磁铁4通过自身磁力将勺子手柄部5与勺柄部6连接一体形成一勺子。实施例五见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勺子手柄部5的下端固定有勺子上套接部311 ;所述勺 子手柄部5和勺子上套接部311之间设有磁铁4,勺子手柄部5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子上套接部311的下端。勺子上套接部311与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连接后,跟现有不 可拆卸的勺子形状,结构一样,看不出痕迹。这样,也可以方便选择勺子组装方法和组装长度。实施例六见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勺子手柄部5的下端固定有勺子上套接部311 ;所述勺 柄部6的上端固定有勺子下套接部321,所述勺子手柄部5和勺子上套接部311之间、勺柄 部6和勺子下套接部321之间分别设有磁铁4,所述勺子下套接部321的上端可拆卸地插 接在勺子上套接部311的下端。工作原理是一种改进的勺子,使用时,先将磁铁分别放到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 6内,再将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套接成一勺子形状,由于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内分 别放有磁铁4,通过磁力将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勺子手柄部5 和勺柄部6分离开来,即可拆卸下来,方便放置和携带。实施例七见图19至图21所示,一种改进的叉子,它包括叉子手柄部5和叉柄部7,叉子手柄 部8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柄部7的下端,所述叉子手柄部8与叉柄部7对接的位置设 有磁铁4,该磁铁4通过自身磁力将叉子手柄部8与叉柄部7连接一体形成一勺子。实施例八见图22至图24所示,所述叉子手柄部8的下端固定有叉子上套接部312 ;所述叉 子手柄部8与叉子上套接部312之间设有磁铁4,叉子手柄部5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子 上套接部312的下端。套接部与叉子手柄部5和叉柄部7连接后,跟现有不可拆卸的勺子 形状,结构一样,看不出痕迹;这样,也可以方便选择叉子组装方法和组装长度。实施例九见图25至图27所示,所述叉子手柄部8的下端设有叉子上套接部312 ;所述叉柄 部7的上端设有叉子下套接部322,所述叉子手柄部8与叉子上套接部312之间、叉柄部7 与叉子下套接部322之间分别设有磁铁4,所述叉子下套接部322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上 套接部31的下端。工作原理是一种改进的叉子,使用时,先将磁铁4分别放到叉子手柄部8和叉柄 部7内,再将叉子手柄部8和叉柄部7套接成一勺子形状,由于叉子手柄部8和叉柄部7内 分别放有磁铁4,通过磁力将叉子手柄部8和叉柄部7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叉子手柄部 8和叉柄部7分离开来,即可拆卸下来,方便放置和携带。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夹持部(1)和接触部(2),接触部(2)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夹持部(1)的下端,所述夹持部(1)与接触部(2)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的下端固定 有上套接部(31);所述夹持部(1)与上套接部(31)之间嵌设有磁铁(4),接触部(2)的上 端可拆卸在插接在上套接部(31)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下端固定有 上套接部(31),接触部(2)上端固定有下套接部(32),所述上套接部(31)与夹持部(1)之 间、下套接部(32)与接触部(2)之间分别设有磁铁(4),所述下套接部(32)可拆卸地插接 在上套接部(31)下端。
4.一种改进的勺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勺子手柄部(5)和勺柄部(6),勺子手柄部 (5)的下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柄部(6)的上端,所述勺子手柄部(5)与勺柄部(6)对接的位 置设有磁铁(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勺子手柄部(5)的下 端固定有勺子上套接部(311);所述勺子手柄部(5)和勺子上套接部(311)之间设有磁铁 (4),勺柄部(6)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子上套接部(311)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勺子手柄部(5)的下端 固定有勺子上套接部(311);所述勺柄部(6)的上端固定有勺子下套接部(321),所述勺子 手柄部(5)和勺子上套接部(311)之间、勺柄部(6)和勺子下套接部(321)之间分别设有 磁铁(4),所述勺子下套接部(321)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勺子上套接部(311)的下端。
7.一种改进的叉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叉子手柄部(8)和叉柄部(7),叉子手柄部 (8)的下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柄部(7)的上端,所述叉子手柄部(8)与叉柄部(7)对接的位 置设有磁铁(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子手柄部(8)的下 端固定有叉子上套接部(312);所述叉子手柄部(8)与叉子上套接部(312)之间设有磁铁 (4),叉柄部(7)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子上套接部(312)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子手柄部(8)的下端 设有叉子上套接部(312);所述叉柄部(7)的上端设有叉子下套接部(322),所述叉子手柄 部(8)与叉子上套接部(312)之间、叉柄部(7)与叉子下套接部(322)之间分别设有磁铁 (4),所述叉子下套接部(322)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叉子上套接部(312)的下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改进的筷子、勺子、叉子,筷子包括夹持部和接触部,接触部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在夹持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与接触部对接的位置设有磁铁;使用时,先将磁铁分别放到夹持部和接触部内,再将夹持部和接触部套接成一筷子形状,由于夹持部和接触部内分别放有磁铁,通过磁力将夹持部和接触部紧密连接;不使用时,将夹持部和接触部分离出来,即可拆卸下来,方便放置和携带。
文档编号A47G21/04GK201700928SQ20102010577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纪国勋 申请人:纪国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