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54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袖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袖毯,属于家居用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袖毯(公开号CN201046006),包括一被毯(1),被毯上设有 至少一组袖孔,每个所述袖孔各配有一个与被毯连接的袖筒。上述袖毯在使用时无法对人 体背部及肩部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人体背部及肩部容易受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覆盖人体前身、背部及肩部的袖毯,解决了 现有袖毯存在的无法对人体背部及肩部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人体背部及肩部容易受凉等 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呈矩形的毯 子本体,所述毯子本体上设有与毯子本体固定为一体的两个袖筒,毯子本体与袖筒对应处 形成与袖筒贯通的袖洞,毯子本体对应于两个袖筒中间偏上的位置供头部穿过的脖孔,毯 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下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前身的前覆盖部,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上 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后背的后覆盖部。使用时,使用者将双手分别从毯子本体的后部穿 过袖洞进入到袖筒内,而头部则从脖孔伸出,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下部分即前覆盖部覆 盖在使用者的前身,而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上部分即后覆盖部则覆盖在人体背部,前覆 盖部和后覆盖部的弯曲处则覆盖在使用者肩部,从而同时覆盖了使用者的前身、肩部及后 背,获得了良好的保暖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后覆盖部的长度为30cm-100cm,后覆盖部的长度通常只需能覆盖 人体背部即可。作为优选,所述脖孔圆周上固定有围脖,从而可对人体的颈项部起到良好的保暖 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前覆盖部的长度大于后覆盖部的长度,由于人体在坐或靠的状态 下使用本实用新型,其需要覆盖的前身长度要大于后背的长度,故将前覆盖部的长度设计 为大于后覆盖部的长度可避免后覆盖部长度被坐压住,并同时有效利用毯子本体。作为优选,所述前覆盖后长度方向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系带。使用时,可通过系 带将前覆盖较好地定位在使用者身体上,收纳时可通过系带将本实用新型捆绑从而便于收 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同时覆盖人体前身、背部及肩部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矩形的毯子本体1,毯子本体1上设有与毯子 本体1固定为一体的两个袖筒2,毯子本体1与袖筒2对应处形成与袖筒贯通的袖洞3,毯 子本体1对应于两个袖筒2中间偏上的位置供头部穿过的脖孔4,脖孔4的圆周上固定有围 脖5,毯子本体1对应于脖孔以下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前身的前覆盖部6,前覆盖部6长 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系带(图中未表示出),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上的部分为用于覆 盖人体后背的后覆盖部7,后覆盖部7的长度L为50cm,前覆盖部6的长度M为200cm。使用时,使用者将双手分别从毯子本体的后部穿过袖洞进入到袖筒内,而头部则 从脖孔伸出,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下部分即前覆盖部覆盖在使用者的前身,而毯子本体 对应于脖孔以上部分即后覆盖部则覆盖在人体背部,前覆盖部和后覆盖部的弯曲处则覆盖 在使用者肩部,从而同时覆盖了使用者的前身、肩部及后背,获得了良好的保暖效果。使用 时,可通过系带将前覆盖较好地定位在使用者身体上,收纳时可通过系带将本实用新型捆 绑从而便于收纳。
权利要求一种袖毯,包括呈矩形的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毯子本体上设有与毯子本体固定为一体的两个袖筒,毯子本体与袖筒对应处形成与袖筒贯通的袖洞,毯子本体对应于两个袖筒中间偏上的位置供头部穿过的脖孔,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下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前身的前覆盖部,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上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后背的后覆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覆盖部的长度为30cm-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脖孔圆周上固定有围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覆盖部的长度大于后覆盖部的 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覆盖后长度方向中部的两侧分 别设有系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袖毯,属于家居用品的技术领域。它包括呈矩形的毯子本体,所述毯子本体上设有与毯子本体固定为一体的两个袖筒,毯子本体与袖筒对应处形成与袖筒贯通的袖洞,毯子本体对应于两个袖筒中间偏上的位置供头部穿过的脖孔,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下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前身的前覆盖部,毯子本体对应于脖孔以上的部分为用于覆盖人体后背的后覆盖部。它可同时覆盖人体前身、背部及肩部,解决了现有袖毯存在的无法对人体背部及肩部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人体背部及肩部容易受凉等问题。
文档编号A47G9/02GK201641291SQ2010201469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马建生 申请人:马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