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煎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9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煎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一种煎锅。 技术背景煎锅,是一种平底的锅。传统的煎锅,一般先制作成平板的锅底,再与一个较矮的 锅身压合在一起,而且,作为锅底的平板会较厚,以增大热容量。采用外热源来加热锅底。中 国专利ZL200620133174. 6,名称为“蒸汽电煎锅”(公开号200939060Y)的实用新型专利, 公开了一种蒸汽电煎锅,包括有底座以及下方设有发热装置的煎锅体,以及一个通向煎锅 体内部,为其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它是将蒸锅与煎锅合而为一体。虽然其功能多样, 显然,结构也复杂化了,制作也较为复杂,增加了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 作容易,成本较低,传热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电煎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电煎锅,包括有锅身,锅耳,锅盖,以及煎盆,锅身与煎盆是经压合而连成一体 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煎盆的表面是一块平板的铝板,在煎盆的底面,经压机压出有一道 电热管槽,在该电热管槽里压入有电热管,在该煎盆的底面,覆盖有一个底盆。在上述的底盆的平板上,开出有若干个散热孔。上述的锅身,是一个椭圆形的或圆形的矮身锅身。本实用新型电煎锅,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电煎锅,锅身与煎盆连成一体,制作较为简便,只需使 用模压即可,加热元件也被压合在煎盆里。主要功能部件是煎盆,是一块只见平平的厚铝 板,简朴而美观。2.使用方便。加热方式采用电热式,便于操控,可以方便地调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非限定性的叙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煎锅的外形图;图2是上述电煎锅去掉锅盖后的外形图;图3上述电煎锅去掉锅身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述电煎锅的底面形状示意图;图5是上述电煎锅的煎盆底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述电煎锅的底盆形状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煎锅的锅身与煎盆压合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该另一种电煎锅的立面结构(含隐藏元件)形状示意图。[0020]各图之中,1是锅身,2,2’是锅耳,3是锅盖,11是煎盆,12是底盆,13是电热管槽, 14是电热管,121是底盆上的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不锈钢板压制出一个椭圆形的锅身1,以及配套的锅盖3,锅耳2,2’,和煎盆11, 其中锅耳2,2’分别制成一个支座,使锅身1以及煎盆11被支承在该支座上;该锅身1与煎 盆11是被压合成一体的,其中煎盆11由一块8mm厚的铝板,切割成一块椭圆形的平板,其 大小与锅身1配套。在上述煎盆11的铝板底面,先压出一道电热管槽13,将一根电热管14置于该槽的 槽位里,电热管的电源接头露出在铝板外,用250吨油压机将电热管14压入槽位里,使管的 底面及两边侧面,与槽位的三个面紧密连接。再将煎盆11与锅身1,使用2000吨 2500吨 磨擦压力机,整体进行模压,使锅身1与煎盆11粘合一起;最后,将一个具有散热孔121的 底盆12,覆盖在上述已压入有电热管的煎盆11的底面上。成为一个椭圆形的带有锅耳支座 的电煎锅。如图1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煎锅的另一实施例,其锅身与煎盆不是椭圆形、而是圆形,如附图7 所示;这是一个具有矮身锅身的煎锅底面去除底盆后的形状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根 电热管的形状,其制作方法与上述椭圆形电煎锅的相同,它的煎盆与锅身也是粘合在一起 的,所看到的是煎盆的底面,锅身上的锅耳与锅盖,省略没有画出来。无论是椭圆形的或是 圆形的煎锅,本实用新型电煎锅适用于各种煎锅。
权利要求一种电煎锅,包括有锅身(1),锅耳(2,2’),锅盖(3),以及煎盆(11),锅身(1)与煎盆(11)是经压合而连成一体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煎盆(11)的表面是一块平板的铝板,在煎盆(11)的底面,经压机压出有一道电热管槽(13),在该电热管槽(13)里压入有电热管(14),在该煎盆(11)的底面,覆盖有一个底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盆(12)的平板上,开出 有若干个散热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身(1),是一个椭圆 形的或圆形的矮身锅身。
专利摘要一种电煎锅,包括锅身1,锅耳2,锅盖3与煎盆11、锅身与煎盆11经压机压合成一体。在煎盆11的底面,压出有一道电热管槽13,置入电热管14后,再与锅身1压合,使电热管固定,煎盆11的底面覆盖上底盆12,煎盆的表面成为一块平板。锅身与煎盆的形状,有椭圆形的或是圆形的。本实用新型电煎锅,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煎锅。
文档编号A47J37/10GK201727395SQ2010201524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余敬源, 冯荣基, 叶灿雄, 李广彬, 梁卫民, 梁建秀, 潘德赢, 钟洪伟, 陈启星, 黄志荣 申请人: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