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64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特别是一种高效环保 的抽排气式座便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卫生间座便器上方便时,人体所排泄的粪便产生大量难闻的含有氨、硫化 氢等气体的臭气。这些恶臭气体排放在座便器中,就会对经常接触和吸入这些臭气的人体, 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刺激人的嗅觉和视觉器官,致使人体相关器官反应迟钝、麻木。 其中的硫化氢气体被吸入人体内,会混合在人的血液里,使人易患脑血栓、心机梗塞等心脑 血管疾病。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经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41151Y)公开 了一种抽气除臭座便器,换气扇安装于厕所墙体或顶棚的排气孔;其特征是把原座便器 后部的泄水管道设计得向下和向前加大空间,使能在靠座便器上口后部隔离出抽气除臭管 道;此管道的下侧面设置抽气孔;此管道接近座便器的左或右外侧面的一段为圆管,位于 安装座便器垫圈的螺栓孔前面;此管道后面的泄水管道的下侧面设置冲刷座便器的泄水 孔;此管道与换气扇之间依次用抽气管和漏斗型抽气罩连通;抽气罩与气扇对接时用穿入 抽气罩边缘的小孔和换气扇的栅缝的小钩勾结在一起。该抽气除臭座便器通过换气扇将座便器中的部分臭气排除,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 臭气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但是通过换气扇无法完全将座便器中的臭气排除,因此,该抽气 除臭座便器无法完全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的将臭气 排除的抽排气式座便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包括座便 器盆体和设置盆体上的水箱,在盆体内具有呈环形的且具有若干个冲水孔的冲水通道,所 述的冲水通道与上述的水箱相连通,在盆体的底部还开设有下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 体内还具有呈环形的抽气通道,所述的抽气通道与一抽气机相连,在抽气通道的底部开设 有一组抽气孔一,在抽气通道的侧部还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二。在上厕所之前,先开启抽气机,抽气机开始工作。由于,抽气机是与抽气通道相连 的,人们大小便产生的臭气,就能通过抽气孔一、抽气孔二进入到抽气通道中,再进入到抽 气机中,抽气机可以通过管子与建筑的排气通道相连通,这样臭气最后就能排到建筑的排 气通道中去了。当然,抽气机也可以通过管子与其他的废气回收装置相连通,将臭气排到废 气回收装置中进行回收利用。本抽排气式座便器通过在抽气通道的底部和侧部同时开设两 组抽气孔一和抽气孔二,能使盆体里的臭气完成被排除,提高排除臭气的效率。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抽气通道包裹在上述的冲水通道的外侧。[0009]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盆体上铰接有坐垫圈。坐垫圈是供人们上厕 所时候坐的。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坐垫圈下部还固定有密封环。在坐垫圈下部固定密封环,保证坐垫圈与盆体之间的密封性。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盆体上还铰接有盖板。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盖板下部还固定有密封垫。通过盖板能将盆 体遮盖住,在盖板下部固定密封垫,保证盖板能更加密封的将盆体遮盖住。这样盖上盖板 后,再加上抽气机的工作,能完全将盆体内的臭气给排除掉。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盆体、冲水通道和抽气通道均采用陶瓷材料
一体成型。在上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中,所述的抽气机还与一能增加其功率的电机相连。通 过电机增加抽气机的功率,使抽气机的排气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抽气通道的底部和侧部同时 开设两组抽气孔一和抽气孔二,在理论上能使盆体里的臭气完全被排除,改善卫生间的空
气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坐垫圈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描述水箱向冲水通道冲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描述外界向水箱进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盆体;la、下水口 ;2、冲水通道;2a、冲水孔;3、水箱;4、抽气通道;4a、抽 气孔一 ;4b、抽气孔二 ;4c、出口 ;5、抽气机;5a、进气口 ;5b、出气口 ;6、坐垫圈;7、密封环; 8、盖板;9、密封垫;10、电机;11、管子一 ;12、管子二 ;13、管子三;14、管子四;15、开关;16、 冲水阀;17、进水接头;18、排污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抽排气式座便器,包括座便器盆体1和设置在盆体1上 的水箱3。在水箱3上设有冲水阀16,在盆体1内具有呈环形的冲水通道2,在冲水通道2 上开设有若干个冲水孔2a,该冲水通道2通过管子一 11与水箱3的冲水阀16相连通,在盆 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用于排污的下水口 la,该下水口 Ia是与排污通道18相连通的。本实 施例中的盆体1、冲水通道2和抽气通道4均采用陶瓷材料一体成型。在盆体1内还具有呈环形的抽气通道4,该抽气通道4包裹在冲水通道2的外侧。 抽气通道4具有一个出口 4c,该出口 4c可以位于盆体1的左边或者右边,在本实施例中抽 气通道4的出口 4c位于盆体1的右边。抽气通道4的出口 4c再通过管子二 12与抽气机5 的进气口 5a相连,抽气机5的出气口 5b再通过管子三13与建筑的排气通道相连通。在抽气通道4的底部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一 4a,在抽气通道4的侧部还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二 4b。如图3所示,在盆体1上铰接有坐垫圈6,坐垫圈6是供人们上厕所时候坐的。在 坐垫圈6下部还固定有密封环7。在坐垫圈6下部固定密封环7,保证坐垫圈6与盆体1之 间的密封性。 在盆体1上还铰接有盖板8,在盖板8下部还固定有密封垫9。通过盖板8能将盆 体1遮盖住,在盖板8下部固定密封垫9,保证盖板8能更加密封的将盆体1遮盖住。这样 盖上盖板8后,再加上抽气机5的工作,能完全将盆体1内的臭气给排除掉。在本实施例中,抽气机5还与一能增加其功率的电机10相连,通过电机10增加抽 气机5的功率,使抽气机5的排气效果更好。如图4和图5所示,在水箱3里还设有能使水箱3中的水进入到冲水通道2中的 开关15,在水箱3上还设有进水接头17,该进水接头17通过管子四14与外界的水源相连
ο在上厕所之前,先开启抽气机5,抽气机5开始工作,由于,抽气机5是与抽气通道 4相连的,人们大小便产生的臭气,就能通过抽气孔一 4a、抽气孔二 4b进入到抽气通道4 中,再进入到抽气机5中,抽气机5可以通过管子与建筑的排气通道相连通,这样臭气最后 就能排到建筑的排气通道中去了。当然,抽气机5也可以通过管子与其他的废气回收装置 相连通,将臭气排到废气回收装置中进行回收利用。人们上完厕所后,再将盖板8盖上,同 时使抽气机5继续工作一段时间,这样就能完全的将盆体1内的臭气排出,提高卫生间的空 气质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盆体;la、下水口 ;2、冲水通道;2a、冲水孔;3、水箱;4、 抽气通道;4a、抽气孔一;4b、抽气孔二;4c、出口 ;5、抽气机;5a、进气口 ;5b、出气口 ;6、坐 垫圈;7、密封环;8、盖板;9、密封垫;10、电机;11、管子一 ;12、管子二 ;13、管子三;14、管子 四;15、开关;16、冲水阀;17、进水接头;18、排污通道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 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 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包括座便器盆体(1)和设置盆体(1)上的水箱(3),在盆体(1)内具有呈环形的且具有若干个冲水孔(2a)的冲水通道(2),所述的冲水通道(2)与上述的水箱(3)相连通,在盆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下水口(1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1)内还具有呈环形的抽气通道(4),所述的抽气通道(4)与一抽气机(5)相连,在抽气通道(4)的底部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一(4a),在抽气通道(4)的侧部还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二(4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通道(4)包裹在上 述的冲水通道⑵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1)上铰接有 坐垫圈(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垫圈(6)下部还固定 有密封环(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1)上还铰接 有盖板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8)下部还固定有 密封垫(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1)、冲水通 道(2)和抽气通道(4)均采用陶瓷材料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排气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机(5)还与一 能增加其功率的电机(10)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排气式座便器,属于卫浴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座便器无法完全排除臭气的技术问题。本抽排气式座便器,包括座便器盆体和设置盆体上的水箱,在盆体内具有呈环形的且具有若干个冲水孔的冲水通道,冲水通道与上述的水箱相连通,在盆体的底部还开设有下水口,在盆体内还具有呈环形的抽气通道,抽气通道与一抽气机相连,在抽气通道的底部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一,在抽气通道的侧部还开设有一组抽气孔二。本实用新型具有排除臭气效果好、能有效提高卫生间空气质量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K13/30GK201649235SQ20102018952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金来兴 申请人:金来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