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97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快速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些餐厅,尤其是具有上千人用餐的高等院校的餐厅,其盘、碗、筷等餐 具的收回、整理量是很大的。其中,筷子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其一,众多筷子其大小头的分 向与整理工作呈事倍功半的低效;其二,保证每一根筷子能独立、快速的晾干,也很麻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推出一种既可以将众多筷子的大小头快速分向、又可以将筷 子施以独立晾干的装置,以降低有关人员的工作量。一种可快速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它是由主桶、上筒、下筒构成,且主桶与上 筒之间、主桶与下筒之间均为子口关系联接;其中,主桶的底面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 为了保证该装置的有效工作,锥形孔其上口沿、下口沿的直径均小于锥形筷子的最大直径, 但均大于锥形筷子的最小直径;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分离效率,相邻两锥形孔(11)的上口沿 之间呈相切关系;上筒、下筒均呈无底状;考虑到下筒还兼有晾干已经垂下来的筷子的作 用,故在下筒的周壁设有通气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方便了人们对大量餐厅用筷的分头处理及其晾干。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应用状态的示意图。各图中,1、主桶,11、锥形孔,2、上筒,3、下筒,3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由主桶⑴、上筒(2)、下筒(3)构成,且主桶⑴与上筒(2) 之间、主桶(1)与下筒(3)之间均为子口关系联接;其中,主桶(1)的底面开有上大、下小的 锥形孔(11),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分离效率,相邻两锥形孔(11)的上口沿之间呈相切关系; 因下筒(3)还兼有晾干已经垂下来的筷子的作用,故在下筒(3)的周壁设有通气孔(31)。该装置的应用步骤如下第一步,还没有整理其大小头方向的筷子,经蒸煮消毒后,人们可以将这些筷子竖 直的置放在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内,这样,小于锥形孔(11)的筷子的小直径端就会 穿孔而落,如图3中的已经穿落的筷子(5)所示。若要提高效率,可人为的微微晃动该装置 而加快筷子的穿落速度。[0014]第二步,自主桶⑴上提下上筒(2),并将如图3中所示的未穿入锥形孔(11)的筷 子(4)收起,而后再将它们小直径端向下的放进另外一组的该装置内。这样,筷子的大小头不仅得到快速的理顺,而且每一根筷子经一段时间后均可晾干。
权利要求一种可快速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桶(1)、上筒(2)、下筒(3)构成,且主桶(1)与上筒(2)之间、主桶(1)与下筒(3)之间均为子口关系联接;主桶(1)的底面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11),且相邻两锥形孔(11)的上口沿之间呈相切关系;下筒(3)的周壁设有通气孔(31)。
专利摘要一种可快速分离、晾干餐用筷子的装置,它是由主桶、上筒、下筒构成,且主桶与上筒之间、主桶与下筒之间均为子口关系联接;主桶的底面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该孔其上下口沿直径均小于锥形筷子的最大直径、但大于筷子的最小直径;考虑到下筒还兼有筷子的晾干作用,故下筒的周壁设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方便了人们对大量餐厅用筷的分头处理及其晾干。装置应用步骤如下第一步,当经蒸煮消毒的筷子还没有整理好其大小头的方向时,人们可以将这些筷子竖直的置放在本装置内,而后,小于锥形孔的筷子的小直径端就会穿孔而落。第二步,自主桶上提下上筒,并将未穿入锥形孔的筷子收起,而后再将它们小直径端向下的放进另外一组的该装置内。
文档编号A47J47/00GK201701105SQ20102023862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郭伟 申请人:郭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