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杯体和应用该杯体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2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豆浆机杯体和应用该杯体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以及家庭中使用的豆浆机,主要是利用安装在机座或者机头 内的电机驱动通过输出轴延伸至盛浆容器内的刀具高速旋转来对盛浆容器中的物料进行 旋切和撞击,以达到旋切和打碎物料的目的,由于其结构上的设计局限,由于豆浆机工作时 刀具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运动的带动,物料会随刀具的高速旋转而绕盛浆容器的内周产 生与刀具同向的高速离心旋转运动,即产生涡流,导致物料与刀具的旋切以及碰撞的几率 降低,最终导致制将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粉碎效率,研发者采用网罩、导流器等,但是此类结构清洗部件多且清洗不 便,网罩易附着大量豆渣而发霉;因此近年来出现无网罩豆浆机,通过在杯体设置扰流体产 生紊流,如公开号为CN2722791Y、名称为“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披露 了一种在盛浆容器底部设置横式折流板。此种豆浆机,由于折流板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碎豆不充分的问题,但却使得盛浆容器内形成很多死角,使用后清洗十分不便。另有发明专利申请CN101455525A (
公开日为2009年6月17日)提供一种豆浆机 杯体,杯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内侧表面上向内或者向外设置有若干扰流体。通过该扰流体提 高粉碎效果,该豆浆机杯体较CN2722791Y清洗方便,但是紊流效果一般,制浆效果进一步 改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清洗方便与制浆效果不能兼得的不足, 提供一种制浆效果优异、结构简单且容易清洗的豆浆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其特征在于杯底向外突出,成型为圆弧面和 圆形平面过渡连接,纵向截面为两对称曲线和一个直线组成,圆形平面的直径为35mm 55mm,杯体还设有条状扰流体,扰流体从杯身延伸到杯底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杯体 杯底是由圆弧面和圆形平面连接,在圆弧面和圆形平面形成了大圆角,由于具有用于改进 水流特性的较大圆角,该圆角和平面组成了大圆角底腔,液流被推送到大圆角底腔中,之后 撞击到扰流体上,提升了制浆效果,并且,由于大圆角设计,制浆空间增大,加热元件布局更 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上述任一纵向截面的曲线的曲率半径相等同, 该结构杯体圆弧面作为回旋体更易于制造。作为对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弧面为一半球体的部分,杯身与杯底 相接处横向截面的对称中心与半球体的球心重合,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杯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当然不限于塑料杯体,当采用金属材料,扰流体可压制而成,通过金属材质压制扰流体,加工工艺简单,而且杯体内壁光滑更易 清洗。当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加工时,则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杯身的内壁形成为圆形、多边形或曲线与直线的交替圆滑过渡连接。内 壁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圆形易于清洗,增加直线的内壁提高扰流效果,而且圆滑过渡清 洗也较为方便。经研究者实验,当圆形平面的直径为50mm,制浆效果更为优异。为提高扰流效果,所述扰流体的横截面是圆弧状或呈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凸筋。进一步,上述凸筋沿圆周均布,数量为1-6个。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上述杯体的豆浆机,包括电机、刀轴、粉碎刀、电热元件和电 热元件相连接的温控元件,电机的驱动轴与刀轴连接,刀轴末端安装粉碎刀,粉碎刀伸入杯 体内,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设置于圆弧面和/或圆形平面的外侧。该豆浆机杯体的杯底向 外突出,成型为圆弧面和圆形平面过渡连接,纵向截面为两对称曲线和一个直线组成,圆形 平面的直径为35mm 55mm,杯体还设有条状扰流体,扰流体从杯身延伸到杯底的圆弧面, 该结构电热元件设置在具有大圆角的杯底外侧,加热面积大,加热效率高,而且侧壁的加 热,使液流的翻滚加剧,提升制浆效果。较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电热元件包覆圆弧面一半区域和圆形平面。该结构的豆 浆制浆效果理想。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杯体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俯向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显示杯壁扰流体3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杯体的豆浆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杯身;2.杯底;21.圆弧面;22为圆形平面;3为扰流体;4为电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杯体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 一 3,所示的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1和杯底2,杯底2向外突出,成型为 圆弧面21和圆形平面22的过渡连接,纵向截面为两对称曲线和一个直线组成,圆形平面的 直径为35mm 55mm,本实施例中任一纵向截面的曲线的曲率半径相等同,杯底则以杯体底部(杯身1 与杯底2相接处)的对称中心为球心形成的半球状,圆弧面21为一半球体的部分,再取其 底端约35mm-55mm直径处,为圆形平面22,本实施例选最佳直径50mm。杯体还设有条状扰流体3,扰流体从杯身延伸到杯底的圆弧面,约为杯体的2/3或 1/2以下位置,扰流体3沿圆周均布,数量为4个。豆浆机杯体由金属材料制成,通过压制形 成如图2所示扰流体3。由于扰流体3要配合杯体,所以扰流体3的形状就变成了上粗下细(配合杯底的 半球弧形面),延伸至杯底,至杯底圆弧处时,顺延成如图1所示的尖细状。[0028]如图3所述杯身的内壁基本为圆形,周壁的起伏凸起为扰流体3,扰流体3的横截 面呈现为圆弧状的凸筋。实施例2如图4所示豆浆机,包括电机、刀轴、粉碎刀、电热元件和电热元件相连接的温控 元件,电机的驱动轴与刀轴连接,刀轴末端安装粉碎刀,粉碎刀伸入杯体内,该豆浆机杯体 则实施例1中的豆浆机杯体,电热元件4设置于圆弧面21和圆形平面22的外侧。 电热元件4包覆了圆弧面一半区域和圆形平面。应用本豆浆机杯体,可将现有技术紊流罩去除,利用凸筋和类半球形的杯底该改 变物料流的旋流路线,增加豆料和粉碎刀的接触机会,使豆料粉碎得细小,制浆效果好,而 且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圆角,有利于增加了破碎空间,提高制浆效果。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性的描述,附图所示只是几种实施例,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 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在实际实例中,本技术方案杯底还可制成的数个 小曲面和小平面的交替并由此组成实例中的半球弧面部分,再或者凸筋并不限于直条形, 而是环绕杯体的螺旋形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宗旨的情况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 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其特征在于杯底向外突出,成型为圆弧面和圆形 平面过渡连接,纵向截面为两对称曲线和一个直线组成,圆形平面的直径为35mm 55mm, 杯体还设有条状扰流体,扰流体从杯身延伸到杯底的圆弧面。
2.如权利要求1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纵向截面的曲线的曲率半径相等同。
3.如权利要求1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圆弧面为一半球体的部分,杯身与杯底相 接处横向截面的对称中心与半球体的球心重合。
4.如权利要求3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豆浆机杯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杯身的内壁形成为圆形、多边形或曲线与 直线的交替圆滑过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圆形平面的直径为50mm。
7.如权利要求1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扰流体的横截面是圆弧状或呈锐角、直角 或钝角的凸筋。
8.如权利要求7的豆浆机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沿圆周均布,数量为1-6个。
9.具有如权利要求1一 7之一所述豆浆机杯体的豆浆机,包括电机、刀轴、粉碎刀、电热 元件和电热元件相连接的温控元件,电机的驱动轴与刀轴连接,刀轴末端安装粉碎刀,粉碎 刀伸入杯体内,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设置于圆弧面和/或圆形平面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包覆圆弧面一半区域和圆 形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浆机杯体和具有该杯体的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所述杯底向外突出,成型为圆弧面和圆形平面过渡连接,纵向截面为两对称曲线和一个直线组成,圆形平面的直径为35mm~55mm,杯体还设有条状扰流体,扰流体从杯身延伸到杯底的圆弧面。应用本豆浆机杯体,可将现有技术紊流罩去除,利用扰流体和类半球形的杯底该改变物料流的旋流路线,增加豆料和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使豆料粉碎得细小,制浆效果好,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圆角设计,有利于增加了破碎空间,提升了制浆效果。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855125SQ20102055973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沈术平, 蔡才德, 黄理水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