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出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05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出勺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出勺盒。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顾客取用勺子,目前的小吃店、小饭馆和大排档均将勺子放置在一个开口容器(例如盘子或碗)中;由于勺子被暴露在空气中,极易被病菌或空气中的尘埃所污染;且有些顾客还将挑拣后的勺子仍然放回至开口容器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从而导致很大的卫生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卫生、实际使用效果好的自动出勺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出勺盒,包括由盒身和可开启的盒盖组成的盒体;在盒身的前侧壁的下部设置缺口,在盒身内设有与盒身转动相连的L 型杠杆组件,L型杠杆组件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横板和竖板的连接处为L型杠杆组件的支点,横板的左侧穿越缺口 ;在盒身的前侧壁和竖板之间依次设置隔板I和隔板II,隔板I和隔板II分别与盒身固定相连,且隔板I和隔板II均位于横板的上方,隔板I与盒身的前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前通道;隔板II与隔板I之间的空间形成后通道,在后通道内设有载物板,弹簧I的两端分别与载物板和盒身的底部固定相连;前通道的顶部与后通道的顶部相连通,竖板的顶部正对后通道的顶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的改进在横板的左侧设置挡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的进一步改进在横板和盒身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II。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的进一步改进在竖板的顶部设置凸部,凸部正对后通道的顶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的进一步改进竖板紧贴着盒身的后侧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将勺子放置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盒身内,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及弹簧的特性,实现了自动出勺的目的。顾客只需下压横板(或者下压横板上的挡板),位于盒身前侧壁处的缺口就会自动滑出一个勺子;且一次只能出勺一个;横板上的挡板起到阻挡的作用,能避免从缺口处滑出的勺子掉在地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具有安全卫生、实际方便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勺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0013]图3是图2处于出勺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一种自动出勺盒,包括由盒身1和可开启的盒盖2组成的盒体;盒身1由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右侧壁和底部13围合而成。在前侧壁11的下部设置缺口 14;该缺口 14的高度为大于1个勺子的高度且小于2个勺子的高度,这样能保证每次只出一个勺子。在盒身1内设有与盒身1转动相连的L型杠杆组件,该L型杠杆组件由相互垂直的横板31和竖板32组成,横板31和竖板32的连接处为L型杠杆组件的支点34,即,L型杠杆组件以支点34为中心相对于盒身1作转动。该竖板32紧贴着盒身1的后侧壁12。横板31的左侧穿越缺口 14后位于盒身1的外部;在横板31和底部13之间设置弹簧119,横板31的上表面紧贴前侧壁11 ;这样能避免不取用勺子时勺子从缺口 14处滑出。在横板31的左侧设置挡板4,挡板4的高度一般为勺子高度的1 2倍,从而避免取用勺子时从缺口 14处滑出的勺子掉在地上。在盒身1的前侧壁11和竖板32之间依次设置相互平行的隔板15和隔板116,隔板15与盒身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固定相连,同理,隔板116也与盒身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固定相连。隔板15和隔板116均位于横板31的上方,隔板15与盒身1的前侧壁11之间的空间形成前通道15,隔板116与隔板15之间的空间形成后通道16。前通道15的横截面同后通道16的横截面。在后通道16内设有载物板7,载物板7位于横板31的上方。弹簧18 的上端与载物板7固定相连,弹簧18的下端穿越横板31后和盒身1的底部13固定相连。 前通道15的顶部与后通道16的顶部相连通,且,隔板15与盒盖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一个勺子的高度,因此,后通道16内的勺子能从后通道16的顶部进入前通道15的顶部。隔板 116略低于隔板15的顶部。在竖板32的顶部设置凸部33,该凸部33垂直于竖板32 ;凸部 33正对后通道16的顶部,即,当下压横板31时,凸部33向后通道16的顶部倾斜,凸部33 能将位于后通道16顶部的勺子推入前通道15的顶部,从而使勺子落入前通道15内。整个自动出勺盒,除了弹簧18、弹簧119外,其余部件均由木质材料制成;从而确保自动出勺盒的环保和卫生。该自动出勺盒实际使用时,如图2所示,先打开盒盖2,然后在前通道15内叠放若干个勺子100,前通道15内最下面的勺子100与横板31相接触;勺子100的叠放数量以能合上盒盖2为限;在后通道16内叠放若干个勺子100,后通道16内最下面的勺子100与载物板7相接触;勺子100的叠放数量以弹簧18被压至极限(或弹簧18虽然没有被压至极限,但是载物板7已与横板31相接触)且能合上盒盖2为限。合上盒盖2后,该自动出勺盒就能正常使用。当需要取勺子100时,顾客只需下压横板31 (或者下压横板31上的挡板4),L型杠杆组件绕着支点34转动,直至横板31与盒身1的底部13相接触为止(或者弹簧119被压缩至极限为止),此时,横板31带有挡板4的这侧向下倾斜;因此前通道15内最下面的勺子100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横板31从缺口 14处滑出,直至被挡板4挡住为止。由于缺口 14的高度为大于1个勺子100的高度且小于2个勺子100的高度,这样能保证每次只出一个勺子100。[0020]此时,前通道15内勺子100的高度低于后通道16内勺子100的高度(刚好低一个勺子100的高度)。由于L型杠杆组件转动时,位于竖板32顶部的凸部33向后通道16 的顶部倾斜,凸部33能将位于后通道16顶部的勺子100推入前通道15的顶部,从而使勺子100落入前通道15内。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载物板7带动后通道16内的勺子100 自动上升,为下一次取勺作好准备。取勺动作完成后,放手,在弹簧119回复力的作用下横板31自动回复至原位;即, 使得L型杠杆组件恢复原位,为下一次取勺作好准备。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自动出勺盒,其特征是包括由盒身(1)和可开启的盒盖( 组成的盒体;在盒身 ⑴的前侧壁(11)的下部设置缺口(14),在盒身⑴内设有与盒身⑴转动相连的L型杠杆组件,所述L型杠杆组件由横板(31)和竖板(3 组成,横板(31)和竖板(3 的连接处为L型杠杆组件的支点(34),所述横板(31)的左侧穿越缺口(14);在盒身(1)的前侧壁 (11)和竖板(32)之间依次设置隔板I (5)和隔板II (6),所述隔板I (5)和隔板II (6)分别与盒身(1)固定相连,且所述隔板I (5)和隔板II (6)均位于横板(31)的上方,隔板I (5) 与盒身(1)的前侧壁(11)之间的空间形成前通道(15);隔板II (6)与隔板I (5)之间的空间形成后通道(16),在后通道(16)内设有载物板(7),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载物板(7) 和盒身(1)的底部(13)固定相连;前通道(1 的顶部与后通道(16)的顶部相连通,竖板(32)的顶部正对后通道(16)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出勺盒,其特征是在横板(31)的左侧设置挡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出勺盒,其特征是在横板(31)和盒身⑴的底部 (13)之间设有弹簧II (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出勺盒,其特征是在所述竖板(3 的顶部设置凸部(33),所述凸部(33)正对后通道(16)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出勺盒,其特征是所述竖板(3 紧贴着盒身(1)的后侧壁(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出勺盒,在盒身(1)的前侧壁(11)的下部设置缺口(14),在盒身(1)内设有与盒身(1)转动相连的L型杠杆组件,L型杠杆组件由横板(31)和竖板(32)组成,横板(31)的左侧穿越缺口(14);在盒身(1)的前侧壁(11)和竖板(32)之间依次设置隔板I(5)和隔板II(6),从而分别形成前通道(15)和后通道(16),隔板I(5)和隔板II(6)均位于横板(31)的上方,在后通道(16)内设有载物板(7),弹簧I(8)的两端分别与载物板(7)和盒身(1)的底部(13)相连;前通道(15)的顶部与后通道(16)的顶部相连通。该自动出勺盒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卫生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G19/30GK201958482SQ2010206805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5日
发明者丁伟, 张立红, 曹跃芬, 梁颖, 潘晟昊, 竺锡武, 陈绍宁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