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954阅读:1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捞,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捞也叫煮面斗、面斗、笊篱等,是一种类似漏勺的厨房用具,一般用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捞的动作,达到被捞的食品与油、汤分离的目的,比如将煮好的面条从锅中滤水捞出;或者在做火锅或其他烹饪时,盛放在汤液中煮的食物,食物煮好后直接捞出,方便取食。 现有的面捞是由防锈材料制成的漏筐和手柄组成,漏筐用于盛面,漏筐四周及底部密布漏网或者漏孔,比漏勺有更大的深度,一般为圆桶形,因此需要将漏筐整个翻转才能把面条等食物倒入碗中;同时,由于烹饪的需要,手柄均为垂直固定在漏筐上的,这使得翻转漏筐的动作非常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洒漏和烫伤。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捞,可以控制底部的活动底盖打开,使漏筐里面的食物能够直接从底部漏出落入盛具中,不需要翻转,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面捞,包括手柄和漏筐,所述的手柄垂直固定在漏筐上,所述的漏筐的底盖为可开合的活动底盖;所述的活动底盖一侧通过铰接轴连接在漏筐的底端,活动底盖另一侧固定有挂杆;所述的手柄为管型体,手柄内腔有拉杆,所述的拉杆下端连接拉钩,所述的拉钩通过铰接支座安装在漏筐上,拉钩卡在挂杆上; 拉杆的上端通过拉簧与手柄上端连接;所述的拉簧位于手柄内腔的导向槽中;所述的拉杆上垂直固定有推柄,所述的手柄上制作有推柄槽,所述的推柄从推柄槽内伸出。所述的手柄包括手柄架和手柄壳,手柄架上下端部呈U形,手柄架的上端向外折弯形成挂钩I,手柄架的中部固定有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的四面包裹有手柄壳;所述的推柄槽设置在手柄壳上,所述的手柄架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的漏筐上。所述的漏筐上设置有导向环,所述的拉杆从导向环内穿过。所述的漏筐上或者所述的手柄架的下部设置有导向环,所述的拉杆从导向环内穿过。所述的拉杆的中部有折弯,折弯偏向铰接支座的异侧。所述的手柄上靠近漏筐上沿的位置有挂钩II。所述的推柄槽位于所述的手柄的内侧面。内侧面指朝向漏筐的侧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活动底盖和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底部的活动底盖打开,使漏筐里面的食物能够直接从底部漏出落入盛具中,不需要翻转,消除了翻转带来的洒漏和烫伤问题,解决了垂直手柄翻转不便的问题;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A向视图。图中1、手柄,1-1、导向槽,1-2、推柄槽,1-3、挂钩I,1_4、手柄壳,1_5、隔热层, 1-6、挂钩II,1-7、手柄架,1-8、导向环,2、漏筐,3、活动底盖,3-1、挂杆,4、铰接轴,5、拉杆, 5-1、折弯,6、推柄,7、拉簧,8、拉钩,9、铰接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面捞,包括手柄1和漏筐2,所述的手柄1垂直固定在漏筐2上,所述的漏筐2的底盖为可开合的活动底盖3 ;所述的活动底盖3 —侧通过铰接轴4连接在漏筐2的底端,活动底盖3另一侧固定有挂杆3-1 ;所述的手柄1为管型体, 手柄1内腔有拉杆5,所述的拉杆5下端连接拉钩8,所述的拉钩8通过铰接支座9安装在漏筐2上,拉钩8卡在挂杆3-1上;拉杆5的上端通过拉簧7与手柄1上端连接;所述的拉簧7位于手柄1内腔的导向槽1-1中;所述的拉杆5上垂直固定有推柄6,所述的手柄1上制作有推柄槽1-2,所述的推柄6从推柄槽1-2内伸出。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手柄1包括手柄架1-7和手柄壳1-4,手柄架1-7上下端部呈U形,手柄架1-7的上端向外折弯形成挂钩I 1-3,手柄架1-7的中部固定有隔热层 1-5,所述的隔热层1-5的四面包裹有手柄壳1-4 ;所述的推柄槽1-2设置在手柄壳1-4上, 所述的手柄架1-7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的漏筐2上。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漏筐2上设置有导向环1-8,所述的拉杆5从导向环1_8 内穿过。导向环1-8对拉杆5起限位作用,也利于拉杆的装配。或者也可在所述的手柄架1-7的下部设置有导向环1-8,所述的拉杆5从导向环 1-8内穿过。如图3所示,所述的拉杆5的中部有折弯5-1,折弯5-1偏向铰接支座9的异侧。 折弯5-1使得拉杆5的上下段水平错开一段距离,这样做的原因是,拉钩8与拉杆5的铰接点和拉钩8与铰接支座9的铰接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拉杆不错开一段距离,会导致铰接支座9和挂杆3-1的位置过度偏离手柄1的中心线,由于漏筐2 —般是圆柱形,这会造成径向上的安装距离拉大,给装配和使用造成不便。如图ι、图3所示,所述的手柄ι ±m&mm 2上沿的位置有挂钩π ^便于灵活悬挂。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推柄槽1-2位于所述的手柄1的内侧面。推柄槽1-2可设置在靠下的位置,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煮面、盛面过程中,拉钩8的钩头与挂杆31钩连在一起,将活动底盖3锁定。需要打开时,向下推动推柄6,带动拉杆5向下推动拉钩8,如图3、 图1所示,拉钩8绕铰接支座9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使得拉钩8与挂杆3-1松脱,活动底盖3打开,里面的食物自然落入盛具中。然后将活动底盖3合上,在拉簧7的复位作用下, 拉杆5带动拉钩8重新将活动底盖3锁定。
权利要求1.一种面捞,包括手柄⑴和漏筐O),所述的手柄⑴垂直固定在漏筐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筐( 的底盖为可开合的活动底盖(3);所述的活动底盖C3) —侧通过铰接轴⑷连接在漏筐⑵的底端,活动底盖⑶另一侧固定有挂杆(3-1);所述的手柄⑴ 为管型体,手柄(1)内腔有拉杆(5),所述的拉杆( 下端连接拉钩(8),所述的拉钩(8)通过铰接支座(9)安装在漏筐(2)上,拉钩(8)卡在挂杆(3-1)上;拉杆( 的上端通过拉簧 (7)与手柄(1)上端连接;所述的拉簧(7)位于手柄(1)内腔的导向槽(1-1)中;所述的拉杆( 上垂直固定有推柄(6),所述的手柄(1)上制作有推柄槽(1-2),所述的推柄(6)从推柄槽(1-2)内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包括手柄架(1-7)和手柄壳(1-4),手柄架(1-7)上下端部呈U形,手柄架(1-7)的上端向外折弯形成挂钩I (1-3),手柄架(1-7)的中部固定有隔热层(1-5),所述的隔热层(1-5)的四面包裹有手柄壳(1-4); 所述的推柄槽(1-2)设置在手柄壳(1-4)上,所述的手柄架(1-7)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的漏筐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筐( 上设置有导向环(1-8), 所述的拉杆(5)从导向环(1-8)内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筐( 上或者所述的手柄架 (1-7)的下部设置有导向环(1-8),所述的拉杆(5)从导向环(1-8)内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5)的中部有折弯(5-1),折弯(5-1)偏向铰接支座(9)的异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上靠近漏筐(2)上沿的位置有挂钩II (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⑴上靠近漏筐(2)上沿的位置有挂钩II (1-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柄槽(1-2)位于所述的手柄(1)的内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柄槽(1-2)位于所述的手柄 (1)的内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柄槽(12)位于所述的手柄(1) 的内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捞,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它包括手柄和漏筐,手柄垂直固定在漏筐上,所述的漏筐的底盖为可开合的活动底盖;所述的活动底盖一侧通过铰接轴连接在漏筐的底端,活动底盖另一侧固定有挂杆;所述的手柄为管型体,手柄内腔有拉杆,拉杆下端连接拉钩,所述的拉钩通过铰接支座安装在漏筐上,拉钩卡在挂杆上;拉杆的上端通过拉簧与手柄上端连接;所述的拉簧位于手柄内腔的导向槽中;拉杆上垂直固定有推柄,所述的手柄上制作有推柄槽,所述的推柄从推柄槽内伸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控制底部的活动底盖打开,使漏筐里面的食物能够直接从底部漏出落入盛具中,不需要翻转,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文档编号A47J43/28GK201948861SQ20102070015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炳华 申请人:张炳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