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45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豆浆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豆浆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过滤手段一般都使用筛网进行手动过滤;或者在桶体内镶嵌筛网,利用豆浆的自身重力进行滤浆。然而,通过筛网进行过滤的豆渣一般含浆量都比较高,造成豆浆的大量浪费;另外,过滤网极易粘附豆渣,清洗起来十分困难;除此之外,此种筛网在过滤的过程中网孔容易堵塞,导致浆液的过滤速度很慢,制作一次豆浆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过滤动作才能得到口感较好的豆浆。现有榨汁机领域也公开了一些螺杆推进挤压榨汁机,包括推进螺杆、与推进螺杆配合的挤压筒、电机、集汁腔及过滤部,通过推进螺杆与挤压筒相配合推进粉碎挤压,粉碎后的物料渣与汁液在推进螺杆的推动作用下沿着推进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间隙继续前进, 至过滤部进行过滤,渣从出渣口排出,汁液通过过滤部过滤流至集汁腔,可以看出该榨汁机必须设置另外的过滤部结构才能实现汁渣分离的目的,并不能彻底改变滤网或筛网等传统的过滤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且易清洗的豆浆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芯、电机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所述过滤芯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所述回流滤缝的宽度为0. Γ0. 4毫米。所述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所述螺旋槽的螺距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或所述螺旋槽的深度随趋近出渣口减小; 或所述螺旋槽的螺距及螺旋槽的深度均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所述过滤芯还包括挡渣板,该挡渣板设置在过滤芯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该挡渣板外周壁与过滤筒内壁之间同样形成回流滤缝。所述筋条一端与挡渣板相连。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一体成型,或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为分体结构。所述过滤筒的出渣口端设置有启闭出渣口的挤渣阀。所述过滤筒为中空的圆锥体,对应的该过滤芯也为圆锥体;或者过滤筒为中空的圆柱体,该过滤芯也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或圆锥体竖直高度最低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至少为15度。[0016]所述螺旋槽延伸至出渣口,该螺旋槽为双螺旋槽。所述过滤筒还开设进浆口,该进浆口远离出渣口设置。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芯、电机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所述过滤筒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芯的外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筒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槽指的是螺旋状的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豆渣伴随筋条的旋转沿着该凹槽推进挤压至出渣口排出。在具体形成凹槽的工艺上可以是在一个实体上开凿出来,也可以通过装设筋条的方式围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流滤缝是指过滤筒内壁与过滤芯的筋条顶端或过滤筒的筋条顶端与过滤芯的外壁之间形成的螺旋状连续缝隙。该回流滤缝的作用相当于普通的过滤网的网孔,具体的实现原理是豆渣在筋条的旋转推挤作用下沿着螺旋槽继续前进挤出,而豆浆则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回流滤缝中流至集浆部。例如,该回流滤缝的过滤粒度可以达到30目以上。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豆浆过滤装置通过滤芯或过滤筒的旋转带动豆渣被动地沿着螺旋槽朝向渣口方向挤压排出,挤压出的豆浆则同时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沿着回流滤缝流至集浆部,饱含豆浆的豆渣被挤压变干,最后滤干后的豆渣从出渣口排出,逐步推进挤压过滤使得豆渣含浆量低,提高了豆浆的出浆率,并且节约资源不浪费;另外,该豆浆过滤装置是通过过滤芯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的回流滤缝以及它们之间相对旋转运动挤压过滤豆浆,改变了传统的网状过滤方式,清洗更方便,并且旋转动态的过滤不易堵塞;除此之外,此豆浆过滤装置通过泵抽送豆浆或水至该过滤装置内,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实现自动过滤和自动清洗,豆浆过滤效率高,且大大减轻了用户过滤豆浆的工作量。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榨汁机中推进螺杆与挤压筒内壁之间虽然也存在间隙,但是为了使物料能够顺利的被推进挤压粉碎,其间隙相对来说比较大,当榨汁过程中发生回流时,汁液和渣都会顺着该间隙回流,该间隙无法实现过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回流滤缝是阻碍豆渣回流,仅允许豆浆通过该回流滤缝,因此,该回流滤缝与榨汁机中推进螺杆和挤压筒内壁之间的间隙有着本质的不同。此外,榨汁机中为了实现汁液和渣分离的目的,必须另外设置过滤部来实现,过滤部通常都是采用过滤网的方式,并不能彻底改变滤网或筛网等传统的过滤方式,解决难清洗的问题。所述回流滤缝的宽度为0. Γ0. 4毫米,该回流滤缝将过滤后的豆浆导引流出该豆浆过滤装置,回流滤缝的大小直接影响豆浆的过滤效果,当回流滤缝小于0. 1毫米时,过滤后的豆浆不易排出;当回流滤缝大于0.4毫米时,豆浆过滤不彻底,仍然有很多豆渣遗留, 影响豆浆的口感。所述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随趋近出渣口减小,使得豆渣在被推进的过程中处于逐级挤压状态,大大降低豆渣的含浆量。所述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随趋近出渣口减小可以通过减小筋条之间的间距;或减小螺旋槽的深度;或同时减小筋条之间的间距及螺旋槽的深度来实现。[0026]所述过滤芯还包括挡渣板,该挡渣板设置在过滤芯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该挡渣板外周壁与过滤筒内壁之间同样形成回流滤缝,由于挡渣板为圆盘状的规则结构,加工精度较高,其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的回流滤缝的间隙精度容易控制,误差较小,然而筋条的加工精度则较难把握,导致筋条顶端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的回流滤缝误差较大,直接影响豆浆过滤效果,通过设置挡渣板使其与过滤筒壁同样形成回流滤缝,对回流的豆浆进行再次过滤,改善了由于筋条顶端与过滤筒壁之间的回流滤缝加工误差造成间隙过大引起豆浆过滤不充分问题,从而使得豆浆的过滤效果较好,而且挡渣板使其与过滤筒壁同样形成回流滤缝对豆浆进行过滤,使得旋转筋条与过滤筒壁之间回流滤缝间隙精度要求降低,筋条的加工简便,从而降低成本。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一体成型,过滤芯直接加工而成,无需再组装,减少组装工艺。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为分体结构,使挡渣板和过滤芯的材料可以有所不同,挡渣板可以用表面光滑且不易磨损的不锈钢等材料,使得豆渣不易堵塞挡渣板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的回流滤缝,并且减少因磨损导致回流滤缝变大导致过滤不充分。所述筋条一端与挡渣板相连,随着过滤芯的旋转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向出渣口排
出ο所述过滤筒的出渣口端设置有启闭出渣口的挤渣阀,使得豆渣进一步在出渣口处挤压榨干,提高豆浆的出浆率。所述过滤筒为中空的圆锥体,对应的该过滤芯为圆锥体,使得豆浆过滤装置的容积趋近出渣口逐渐减小,过滤芯上筋条之间的间距及螺旋槽的深度可以相同,使得过滤芯或过滤筒结构简单并且容易加工,从而降低成本。所述圆柱体或圆锥体竖直高度最低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至少为15度,如此,豆浆受重力影响排出更彻底。所述螺旋槽延伸至出渣口,使得豆渣挤压滤干之后直接从出渣口排出,可以保证豆渣从豆浆过滤装置彻底排净不残留。所述螺旋槽为双螺旋槽,可以提高过滤的效率。所述过滤筒还开设进浆口,该进浆口远离出渣口设置,使得豆浆在过滤装置中挤压的行程较长,过滤更加彻底,保证豆浆出浆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
图1所示豆浆过滤装置的回流滤缝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挤渣阀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第五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A第一回流滤缝的放大5[0045]图9是图7所示B第二回流滤缝的放大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10、豆浆过滤装置;11、过滤筒;111、出渣口 ;112、出浆口 ;113、进浆口 ;114、集浆部;12、过滤芯;121、筋条;122、螺旋槽;123、回流滤缝;13、电机;14、电机座;21、过滤筒; 22、过滤芯;221、筋条;31、过滤筒;311、筋条;32、传动轮;33、皮带;34、过滤芯;35、回流滤缝;36、螺旋槽;41、挤渣板;411、缝隙;42、固定板;52、过滤芯;521、挡渣板;522、螺旋部; 524、第一回流滤缝;525、第二回流滤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方式一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豆浆过滤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豆浆过滤装置10包括中空的过滤筒11、过滤芯12、电机13及电机座14。该过滤芯12套设于该中空的过滤筒11内。该电机13带动过滤芯12在中空的过滤筒11内旋转。该电机13 及过滤筒11安装在电机座14上。所述过滤筒11大致为一中空圆锥体。该圆锥体的顶点处开设有出渣口 111。邻近圆锥体底面为集浆部114,该集浆部114开设有出浆口 112,该出浆口 112最佳为设置在集浆部114竖直高度的最低点,使得过滤后的豆浆受重力作用下顺利排出。该集浆部114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 111的竖直高度,使得过滤好的豆浆顺利流至集浆部114从出浆口 112排出,而不会从出渣口 111流出导致过滤无效。该进浆口 113与出渣口 111设置在过滤筒11的两端,最佳为设置在邻近圆锥体的底面,使豆浆的过滤行程最长,过滤更加充分。所述过滤芯12对应设计为圆锥体,该过滤芯12套设在过滤筒11内。该过滤芯 12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121,筋条121之间构成螺旋槽122,该螺旋槽122延伸至出渣口 111,该螺旋槽122单节距的容积趋近出渣口 111逐渐减少。所述筋条121的顶端与过滤筒 11内壁之间形成豆浆的回流滤缝123,经回流滤缝123过滤后的豆浆沿着回流滤缝123流至出浆口 112排出。可以理解,在过滤筒11内壁还可对应筋条121顶端开设槽口,从而调整该回流滤缝宽度。该回流滤缝123宽度d范围是0. Γ0. 4毫米,当回流滤缝123宽度d 小于0. 1毫米时,过滤后的豆浆不易排出;当回流滤缝123宽度d大于0. 4毫米时,豆浆过滤不彻底,仍然有很多豆渣遗留,影响豆浆的口感。所述过滤筒11及过滤芯12的圆锥体的圆锥角为3(Γ160度,当圆锥角小于30度时,过滤后的豆浆由于在垂直方向的分重力较小,从而导致过滤后的豆浆不易排出;当圆锥角大于160度时,由于豆渣在垂直方向的分重力较大,过滤后的豆渣不易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锥角为60度。所述电机13为低转速电机,电机13带动过滤芯12旋转不会将豆浆从出渣口 111 甩出;电机13转速太快豆浆在过滤装置内推挤的时间短,从而导致豆渣含浆量高,过滤不充分造成浪费;电机13转速太低影响过滤效率,无法满足快速滤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低转速电机是指电机的转速不能达到直接将豆浆只有由出渣口甩出的程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应该不难理解。[0055]过滤豆浆时,首先接通电源,电机13带动过滤芯12在过滤筒11内旋转;然后豆浆从进浆口 113进入豆浆过滤装置,可以是通过泵将豆浆从盛装豆浆容器抽送至进浆口 113, 亦可以将盛装豆浆的容器放置高于进浆口 113的竖直高度,通过豆浆自身的重力输送至进浆口 113,该螺旋槽122的单节距容积由圆锥体的底面至圆锥体的顶点逐渐减小,筋条121 随过滤芯12旋转朝出渣口 111的方向推动逐步挤压豆渣,豆渣被动沿着螺旋槽122朝向出渣口 111方向行进,豆渣从出渣口 111排出,同时过滤出的豆浆顺着回流滤缝123流至集浆部114,豆浆从出浆口 112排出。清洗豆浆过滤装置时,接通电源,电机13带动过滤芯12在过滤筒11内旋转,值得注意的是,清洗时适当的提高电机13的转速,清洗更干净;然后向进浆口 113输送水,部分水随过滤芯12旋转的筋条121推进,从出渣口 111排出;部分水顺着回流滤缝123回流至集浆部114,再从出浆口 112排出;双向流动的水冲洗过滤芯12的表面以及过滤筒11的内壁,过滤芯12和过滤筒11的表面比较光洁,粘附在其表面的豆渣极易被冲洗。电机13带动过滤芯12在过滤筒11内旋转,螺旋槽122单节距的容积随趋近出渣口 111逐渐减小,过滤芯12旋转而朝出渣口 111方向推进豆渣,随着螺旋槽122单节距容积的减小逐步挤压豆渣,豆渣处于逐步挤压状态,豆渣含浆量低,提高豆浆的出浆率,节约资源不浪费;另外,该豆浆过滤装置是通过过滤芯12在过滤筒11内旋转推进挤压豆渣以及豆浆经由回流滤缝123过滤,改变了传统的筛网过滤方式,清洗更方便;除此之外,此豆浆过滤装置实现自动过滤和自动清洗,豆浆过滤效率高,且大大减轻了用户过滤豆浆的工作量。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挤压滤干效果,增大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的变化率,所述筋条之间的间距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或所述螺旋槽的深度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或所述筋条之间的间距及螺旋槽的深度均随趋近出渣口减小。可以理解,所述过滤筒还可以包括中空圆柱体部分及中空圆锥体部分,该圆柱体与圆锥体结合,对应的该过滤芯包括也可以包括圆柱体部分及圆锥体部分。可以理解,为了提升豆浆过滤效率,所述螺旋槽还可以设计为双螺旋槽,即为两组螺旋槽同时工作。实施方式二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豆浆过滤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该豆浆过滤装置 20与豆浆过滤装置10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筒21是中空的圆柱体,对应的该过滤芯22为圆柱体。为了使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趋近出渣口逐渐减小,实现豆渣高挤压的效果,过滤芯 22上盘旋布设的筋条221之间的间距随着趋近出渣口逐渐减小。所述过滤筒21的母线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该倾斜角度θ至少为15度,同时保证豆浆和豆渣的彻底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倾斜角度θ为30度。通过将过滤筒21及过滤芯22设置成圆柱体,提高了豆浆过滤装置的容积,进一步提高豆浆过滤的效率;另外,该过滤筒21及过滤芯22为圆柱体,加工更容易,从而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实施方式三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豆浆过滤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该豆浆过滤装置 30与豆浆过滤装置10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芯34固定在电机座14上,该电机13通过传动轮32带动皮带33从而驱动过滤筒31旋转,过滤筒31内壁盘旋布设有筋条311,该筋条 311的顶端与过滤芯34的周壁形成回流滤缝35,筋条311之间形成螺旋槽36,所述过滤筒 31旋转密封固定安装在电机座14上。旋转密封配合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过滤豆浆时,首先电机13通过传动轮32带动皮带33从而驱动过滤筒31旋转; 然后豆浆从进浆口 113进入豆浆过滤装置30,通过泵将豆浆从盛装豆浆容器抽送至进浆口 113,该螺旋槽36单节距的容积由圆锥体的底面至圆锥体的顶点逐渐减小,筋条311随过滤筒31旋转而朝出渣口 111的方向推动挤压豆渣,豆渣被动沿着螺旋槽36朝向出渣口 111 方向行进,豆渣从出渣口 111排出,同时经回流滤缝35过滤的豆浆顺着回流滤缝35流至集浆部114,豆浆再从出浆口 112排出。清洗豆浆过滤装置时,电机13带动过滤筒31旋转,值得注意的是,清洗时适当的提高电机13的转速,清洗更干净;然后向进浆口 113输送水,部分水随过滤筒31旋转的筋条311推进,从出渣口 111排出;部分水顺着回流滤缝35回流35至出浆口 112,从出浆口 112排出;双向流动的水冲洗过滤芯34的表面以及过滤筒31的内壁,过滤芯34和过滤筒 31的表面比较光洁,粘附在其表面的豆渣极易被冲洗。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实施方式四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豆浆过滤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该豆浆过滤装置40与豆浆过滤装置10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筒11设置有启闭出渣口 111的挤渣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挤渣阀为软胶垫41,该软胶垫41经固定板42固定在过滤筒11上,该软胶垫41开设若干缝隙411,当豆渣的推挤力大于软胶垫41的弹性形变力时,豆渣从缝隙 411中挤出。过滤豆浆时,由于在出渣口 111处设置有软胶垫41,一方面由于背压的作用豆浆不易从出渣口 111甩出导致过滤无效,如此可以适当地提高电机13的转速,进而提高豆浆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筋条1221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1222至出渣口 111,豆渣受软胶垫41的阻力作用下逐渐在出渣口 111处堆积,直到豆渣的推挤力使软胶垫41发生形变,从而使豆渣从软胶垫41的缝隙411挤出,由于软胶垫41的作用,使得豆渣在出渣口 111进一步挤压榨干,提高豆浆的出浆率。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实施方式五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豆浆过滤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方式,该豆浆过滤装置50与豆浆过滤装置10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芯52包括挡渣板521及与该挡渣板521相连的螺旋部522,该挡渣板521与螺旋部522为分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挡渣板521为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该螺旋部522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121,筋条121之间构成螺旋槽122,该螺旋槽122延伸至出渣口 111,该螺旋槽122与进浆口 113相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筋条121之间的间距相同以及螺旋槽122的深度相同。该筋条121与挡渣板521 一端相连。该挡渣板521的外周壁与过滤筒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回流滤缝524,该筋条 1221的顶端与过滤筒11内壁之间形成豆浆的第二回流滤缝525,第一回流滤缝5M与第二回流滤缝525相通,出渣口 111与集浆部114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第一回流滤缝5M 的宽度d范围是0. Γ0. 4毫米,当第一回流滤缝5Μ小于0. 1毫米时,过滤后的豆浆不易排出;当第一回流滤缝5M大于0. 4毫米时,豆浆过滤不彻底,仍然有很多豆渣遗留,影响豆浆的口感。由于回流至集浆部114的豆浆都需经过第一回流滤缝5 过滤,第二回流滤缝525 的宽度d范围相对要求较低,其宽度d范围为0. Γ2毫米,当第二回流滤缝525小于0. 1毫米时,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当第二回流滤缝525大于2毫米时,豆浆在第二回流滤缝 525起不到过滤作用,豆浆全部积聚在第一回流滤缝5 过滤,影响豆浆过滤效率。过滤豆浆时,首先接通电源,电机13带动过滤芯52在过滤筒11内旋转;然后豆浆从进浆口 113进入豆浆过滤装置,可以是通过泵将豆浆从盛装豆浆容器抽送至进浆口 113, 亦可以将盛装豆浆的容器放置高于进浆口 113的竖直高度,通过豆浆自身的重力输送至进浆口 113,该螺旋槽122的单节距容积由圆锥体的底面至圆锥体的顶点逐渐减小,筋条121 随过滤芯52旋转朝出渣口 111的方向推动逐步挤压豆渣,豆渣被动沿着螺旋槽122朝向出渣口 111方向行进,豆渣从出渣口 111排出,同时过滤出的豆浆顺着第一回流滤缝524以及第二回流滤缝525流至集浆部114,豆浆从出浆口 112排出。由于挡渣板521为圆盘状的规则结构,加工精度较高,其与过滤筒11之间形成的第一回流滤缝524的间隙精度容易控制,误差较小,然而筋条121的加工精度则较难把握, 导致筋条121顶端与过滤筒11之间形成的第二回流滤缝525误差较大,直接影响豆浆过滤效果,通过设置挡渣板521使其与过滤筒11内壁形成第一回流滤缝524,对回流的豆浆进行过滤,改善了由于筋条121顶端与过滤筒11内壁之间的第二回流滤缝525加工误差造成间隙过大引起豆浆过滤不充分问题,从而使得豆浆的过滤效果较好,而且挡渣板521使其与过滤筒11内壁同样形成第一回流滤缝524,使得筋条121与过滤筒11内壁之间第二回流滤缝525间隙精度要求降低,筋条121加工简便,从而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包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豆浆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芯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该过滤芯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滤缝的宽度为0.Γ0. 4 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单节距的容积随趋近出渣口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螺距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或所述螺旋槽的深度随趋近出渣口减小;或所述螺旋槽的螺距及螺旋槽的深度均随趋近出渣口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还包括挡渣板,该挡渣板设置在过滤芯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该挡渣板外周壁与过滤筒内壁之间同样形成回流滤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一端与挡渣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一体成型,或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为分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的出渣口端设置有启闭出渣口的挤渣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为中空的圆锥体,对应的该过滤芯也为圆锥体;或者过滤筒为中空的圆柱体,该过滤芯也为圆柱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或圆锥体竖直高度最低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至少为15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延伸至出渣口,该螺旋槽为双螺旋槽。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还开设进浆口,该进浆口远离出渣口设置。
13.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包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豆浆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芯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该过滤筒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芯的外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筒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浆过滤装置。该豆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芯、电机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该过滤芯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推进豆渣沿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豆浆过滤装置具有豆渣含水量低,提高豆浆的出浆率;另外,该豆浆过滤装置是通过过滤芯在过滤筒内旋转挤压过滤豆浆,改变了传统的筛网过滤方式,清洗更方便。
文档编号A47J31/06GK202050853SQ20112005114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刘晓强, 夏立国, 王旭宁, 王胜华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