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用节能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23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榨油用节能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锅,具体为一种榨油用节能炒锅。
背景技术
现有炒锅多为圆筒结构,通过旋转圆筒对其内的油籽进行翻炒,然而由于圆筒内油籽较多,影响油籽的受热面,受热不均勻且热能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炒锅存在受热不均勻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榨油用节能炒锅。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榨油用节能炒锅,包括托架,托架上支撑有一端设有皮带轮的转轴,转轴上穿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仓和出料仓,进料仓和出料仓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且以转轴为圆心均布设置的炒管,炒管的左侧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进料仓上设有进料斗,出料仓上设有出料槽。作业时,待炒油籽从进料斗进入进料仓,然后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皮带轮及转轴转动,炒管随之进行转动,此时进料仓内的油籽受螺旋叶片的作用不断进入炒管内,经加热后流入出料仓并经其下部的出料槽排出,使得炒管内的油籽受热面加大且受热均勻,克服了现有炒锅存在受热不均勻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炒管的左端高于其右端,且在出料仓右侧的转轴上固定有止推环,使得进入炒管的油籽经加热后能快速有效地流入出料仓内,同时止推环的增设进一步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克服了现有炒锅存在受热不均勻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并能根据热量的大小调节转轴的转速,使得热量利用率更加充分,达到节能的目的,较常规炒锅节能热量达1/2,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托架,2-皮带轮,3-转轴,4-进料仓,5-出料仓,6-炒管,7-螺旋叶片, 8-进料斗,9-出料槽,10-止推环。
具体实施方式
榨油用节能炒锅,包括托架1,托架1上支撑有一端设有皮带轮2的转轴3,转轴3 上穿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仓4和出料仓5,进料仓4和出料仓5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且以转轴3为圆心均布设置的炒管6,炒管6的左侧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7,进料仓4上设有进料斗8,出料仓5上设有出料槽9。炒管6的左端高于其右端,且在出料仓5右侧的转轴 3上固定有止推环10。具体实施过程中,转轴3上套有支撑在托架1上的轴承,且托架1置于锅台上。
权利要求1.一种榨油用节能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 ),托架(1)上支撑有一端设有皮带轮(2)的转轴(3),转轴(3)上穿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仓(4)和出料仓(5),进料仓(4) 和出料仓(5)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且以转轴(3)为圆心均布设置的炒管(6),炒管(6)的左侧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7),进料仓(4)上设有进料斗(8),出料仓(5)上设有出料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用节能炒锅,其特征在于炒管(6)的左端高于其右端, 且在出料仓(5)右侧的转轴(3)上固定有止推环(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炒锅,具体为一种榨油用节能炒锅,解决了现有炒锅存在受热不均匀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包括托架,托架上支撑有一端设有皮带轮的转轴,转轴上穿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仓和出料仓,进料仓和出料仓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且以转轴为圆心均布设置的炒管,炒管的左侧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进料仓上设有进料斗,出料仓上设有出料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克服了现有炒锅存在受热不均匀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并能根据热量的大小调节转轴的转速,使得热量利用率更加充分,达到节能的目的,较常规炒锅节能热量达1/2,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C11B1/04GK202011866SQ20112012362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张兴, 张天久 申请人:神池县粮油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