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碎肥皂回收利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肥皂循环利用装置,特别是碎肥皂回收利用盒,属于卫生洁具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很多香皂肥皂使用到最后因为体积过小,无法使用完全,造成大量的碎肥皂。很多碎肥皂因为使用不便被扔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碎肥皂回收利用盒,利用碎肥皂化成肥皂水,再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碎肥皂盒由出液嘴1、活塞盖板2、放气阀3、把手4、 弧形底板5、储液腔6、外壳7、过滤出液孔8、转轴9和碎肥皂存储腔10构成。碎肥皂盒内设有弧形底板5,弧形底板5下方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出液孔8,过滤出液孔8连通碎肥皂存储腔10与储液腔6,储液腔6连通出液嘴1。碎肥皂存储腔10的外侧壁通过转轴9与活塞盖板2连接,活塞盖板2与弧形底板5和两侧壁滑动连接。活塞盖板2上有把手4,把手上设有放气阀3。碎肥皂盒外壳7可为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形状。使用时,按压放气阀3,打开活塞盖板2,装入不用的废弃碎肥皂,加入水后,关闭活塞盖板2。碎肥皂长期泡在水里,逐渐被泡化,变为糊状粘稠液体。需要时肥皂液洗手时, 按压活塞盖板2上的把手4,液体从碎肥皂存储腔10通过过滤出液孔8将液体挤压至储液腔6。由于过滤出液孔8的存在,将为完全溶解的碎肥皂挡在碎肥皂存储腔10内,流出来的肥皂液,在压力的作用下,肥皂液通过出液嘴1流出。该碎肥皂回收利用盒结构简单,避免了肥皂头或其他碎肥皂被扔弃,节约了资源, 简单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中各标号出液嘴1、活塞盖板2、放气阀3、把手4、弧形底板5、储液腔6、外壳7、过滤出液孔8、转轴9、碎肥皂存储腔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一该碎肥皂盒由出液嘴1、活塞盖板2、放气阀3、把手4、弧形底板5、储液腔6、外壳7、过滤出液孔8、转轴9和碎肥皂存储腔10构成。碎肥皂盒内设有弧形底板5,弧形底板5下方有一个过滤出液孔8,过滤出液孔8连通碎肥皂存储腔10与储液腔6,储液腔6连通出液嘴1。碎肥皂存储腔10的外侧壁通过转轴9与活塞盖板2连接,活塞盖板2 与弧形底板5和两侧壁滑动连接。活塞盖板2上有把手4,把手上设有放气阀3。碎肥皂盒外壳7为方形外壳。使用时,按压放气阀3,打开活塞盖板2,装入不用的废弃碎肥皂,加入水后,关闭活塞盖板2。碎肥皂长期泡在水里,逐渐被泡化,变为糊状粘稠液体。需要时肥皂液洗手时, 按压活塞盖板2上的把手4,液体从碎肥皂存储腔10通过过滤出液孔8将液体挤压至储液腔6。由于过滤出液孔8的存在,将为完全溶解的碎肥皂挡在碎肥皂存储腔10内,流出来的肥皂液,在压力的作用下,肥皂液通过出液嘴1流出。实施例二 该碎肥皂盒由出液嘴1、活塞盖板2、放气阀3、把手4、弧形底板5、储液腔6、外壳7、过滤出液孔8、转轴9和碎肥皂存储腔10构成。碎肥皂盒内设有弧形底板5, 弧形底板5下方有四个过滤出液孔8,过滤出液孔8连通碎肥皂存储腔10与储液腔6,储液腔6连通出液嘴1。碎肥皂存储腔10的外侧壁通过转轴9与活塞盖板2连接,活塞盖板2 与弧形底板5和两侧壁滑动连接。活塞盖板2上有把手4,把手上设有放气阀3。碎肥皂盒外壳7为圆形外壳。
权利要求1.一种碎肥皂回收利用盒,其特征在于该碎肥皂盒由出液嘴(1)、活塞盖板(2)、放气阀(3)、把手(4)、弧形底板(5)、储液腔(6)、外壳(7)、过滤出液孔(8)、转轴(9)和碎肥皂存储腔(10)构成;碎肥皂盒内设有弧形底板(5),弧形底板(5)下方有过滤出液孔(8),过滤出液孔(8)连通碎肥皂存储腔(10)与储液腔(6),储液腔(6)连通出液嘴(1);碎肥皂存储腔 (10)的外侧壁通过转轴(9)与活塞盖板(2)连接,活塞盖板(2)与弧形底板(5)和两侧壁滑动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肥皂回收利用盒,其特征在于活塞盖板(2)上有把手(4), 把手上设有放气阀(3)。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肥皂回收利用盒,其特征在于弧形底板(5)下方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出液孔(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碎肥皂回收利用盒。把碎肥皂化成肥皂水,再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采用塑料为材料,制作方形盒外壳。方形盒内设有弧形底板,在该底板下方位置打有小孔,小孔使得碎肥皂存储腔与储液腔连通。碎肥皂存储腔的外侧壁通过转轴与活塞盖板铰接。活塞盖板上有把手,把手上设有放气阀。具体使用时,按压放气阀,打开活塞盖板,装入不用的废弃碎肥皂,加入水后,关闭活塞盖板。需要时肥皂液洗手时,按压活塞盖板上的把手,在压力的作用下,肥皂液通过出液嘴流出,这样就可以使用了。该装置结构简单,避免了肥皂头或其他碎肥皂被扔弃,节约了资源,简单实用。
文档编号A47K5/12GK202104845SQ2011201591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蜀乔, 陈雨彤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