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503093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竹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特大型丛生竹竹根篼生态茶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对竹子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悠久,竹子的利用途径和加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长期以来特大型丛生竹竹根篼只是废弃之物,被弃之于山野而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利用特大型竹根篼制作特色茶具目前在市场上尚未见到。此前的开发只能采用一些中、小型竹,如毛竹直径最大不超过18cm,一般均在15cm以下,其它一般竹则只有IOcm以下。采用直径超过25cm的特大型丛生竹根篼,保持原生态特性,原材料特别,加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着眼于废物利用和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开拓特大型竹根篼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途径,提供一种特大型竹根雕生态茶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特大型竹根篼茶具是由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径达到25-35cm。本发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按以下方法制备
原材料选择和出土一原材料预处理一无污染生态防护处理一人工去泥和清洁一艺术设计和清洁加工一配件一整形和抛光处理一成品包装。1、原材料选择(1)生长土壤为红壤、赤红壤或石灰土 ;(2)无任何污染的原生态自然环境;(3)竹丛生长年龄20年以上;
2、原材料预处理在整个竹篼挖掘从地下出土后,先不剥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进行风干预处理,在全封闭的与污染源隔绝的环境下风干处理3-5天;
3、恒温辐射防护处理在隔绝污染源的状况下风干处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状态,进行45-55°C恒温辐射处理22- 小时,达到材质干燥和生态防虫蛀、防霉变、防开裂效果;
4、无污染去泥和清洁干燥和无污染清洁车间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洁处
理;
5、艺术设计和加工根据竹篼自然属性和整体性状用镂、雕、刻、刨、锯、削、切、拼、接、 粘的方法进行造型设计;
6)外部物理抛光处理造型设计后进行外表面物理抛光处理,制作或组合成生态文化茶具。本发明是用直径可达25_35cm的特大型竹根篼制作或组合成生态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几、案板、桌面等。本发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包括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竹根篼是指竹秆的秆基、秆柄和秆基表面着生的须根;可以由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径至少达到25-35cm。本发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主要指巨龙竹(ife/^rocah^As ^iflicm )、碧玉龙竹(锡金龙竹 Dendrocalamus sikkimensis )、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 teus )、云南龙竹 (Dendrocalamus yunnanensis )、小叶龙竹(Dendrocalamus barba tus )等竹禾中的地下部分。本发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的优点
1、常规加工时,在整个竹篼挖掘从地下出土后,一般是先去泥和清洗干净后进行加工。 而本发明该技术关键是能防止外部水分侵入后带入微生物、病菌、霉菌使健康材质受到感染而变质,同时可均衡消除内应力的作用。2、常规加工时一般技术规程是先去泥和清洗干净后进行干燥和“三防”处理,防虫和防霉必须使用化学防护剂。本发明在进行干燥和“三防”处理之前并不进行去泥和清洗, 该技术关键是在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状态进行防护处理,可以消除其自身因水分蒸发而产生的内应力造成篼材裂变。本发明创造了用特大型竹的地下茎(根篼)和秆材的一部分制作成套装的生态文化型特色茶具,通过物理加工过程实现竹根篼整体茶具的经久耐用和无污染生态效果,能保障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发明既是创新又是废物利用, 所开发的产品是高层次创新产品。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推动竹类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加快新兴竹产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按以下方法制备
1、原材料选择(1)生长土壤为红壤、赤红壤或石灰土;(2)方圆IOkm内无任何有污染源的工厂;(3)竹丛生长年龄20年以上;
2、原材料预处理在整个竹篼挖掘从地下出土后,先不剥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进行风干预处理,在全封闭的与污染源隔绝的环境下风干处理3-5天;
3、恒温辐射防护处理在隔绝污染源的状况下风干处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状态,进行45-55°C恒温辐射处理(紫外线照射)22-28小时,达到材质干燥和生态防虫蛀、防霉变、防开裂效果;
4、无污染去泥和清洁干燥和无污染清洁车间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洁处
理;
5、艺术设计和加工根据竹篼自然属性和整体性状,可以用镂、雕、刻、刨、锯、削、切、 拼、接、粘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
6、外部物理抛光处理造型设计后(加工成型和组装配件),进行外表面物理抛光处理, 制作或组合成生态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几、案板、桌面等茶具。本发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包括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竹根篼是指竹秆的秆基、秆柄和秆基上面着生的须根;可以由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径至少达到25-35cm。
权利要求
1.一种特大型竹根篼茶具,其特征在于由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径达到25-35c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大型竹根篼茶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原材料选择(1)生长土壤为红壤、赤红壤或石灰土;(2)无任何污染的原生态自然环境;(3)特大型丛生竹,竹丛生长年龄20年以上;.2)原材料预处理在整个竹篼挖掘从地下出土后,先不剥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进行风干预处理,在全封闭的与污染源隔绝的环境下风干处理3-5天;.3)恒温辐射防护处理在隔绝污染源的状况下风干处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态泥土包裹下状态,进行45-55°C恒温辐射处理22- 小时,达到材质干燥和生态防虫蛀、防霉变、防开裂效果;.4)无污染去泥和清洁干燥和无污染清洁条件下进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洁处理;.5)艺术设计和加工根据竹篼自然属性和整体性状用镂、雕、刻、刨、锯、削、切、拼、接、 粘的方法进行造型设计;.6)外部物理抛光处理造型设计后进行外表面物理抛光处理,制作或组合成生态文化茶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特大型竹根篼茶具及其制备方法。由单个竹根篼及竹秆的一部分或若干个竹根篼相连而成的整体,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径达到25-35cm。按本发明特有的方法进行制备,制作或组合成生态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几、案板、桌面等茶具。本发明创造了用特大型竹的地下茎(根篼)和秆材的一部分制作成套装的生态文化型特色茶具,通过物理加工过程实现竹根篼整体茶具的经久耐用和无污染生态效果,能保障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发明既是创新又是废物利用,所开发的产品是高层次创新产品。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文档编号A47G19/14GK102525217SQ2012100066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梁妮, 谷中明, 辉朝茂 申请人:梁妮, 谷中明, 辉朝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