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无烟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ー种利用高速热空气循环技术,既能完成对食物烹饪,又无油烟排出的ー种无烟空气炸锅,属空气炸锅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201948771U、名称“ー种新型无油油炸锅”,包括有上盖、上盖内的金属外锅盖、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上部敞ロ的金属外锅以及内置在金属外锅内的呈网格状的食物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盖内设置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电机、金属外锅盖、发热元件和风扇,电机设于金属外锅盖的上方,发热元件和风扇设于金属外锅盖的下方,且风扇安装在电机的向下伸出的输出轴上,发热元件位于风扇的正上方,装配后,金属外锅盖盖合在金属外锅上,风扇的吸风ロ向上对应着发热元件,风扇的出风ロ向下对应着金属外锅内壁、风流道和食物篮内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热空气传导效率高的特 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菲利浦公司生产空气炸锅。在结构设计上,一是该空气炸锅由空气炸锅固定体和空气炸锅移动体构成,其空气炸锅固定体与空气炸锅移动体之间为抽拉式结构;ニ是空气炸锅固定体中的电加热盘与风扇之间设有ー扣盘,其电架热盘位于扣盘内;三是电加热盘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之间为非弾性固定连接;四是位于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气窗的环形导流间断槽为ニ圈;五是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为凸起的风叶状结构且将锅底分割成互不导通的小槽状。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ー是空气炸锅固定体和空气炸锅移动体之间没有电源切断装置,当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分离后,其空气炸锅固定体仍处于工作状态,不仅能耗损失大,而且安全性差;ニ是由于空气炸锅固定体中的电加热盘与风扇之间设有一反射扣盘,电加热盘位于反射扣盘内,因此风扇产生的气流无法直接作用在电加热盘上,只有通过扣盘四周作用在空气炸锅固定体锅的内壁,由锅内壁反推到被烹饪的食物上,不仅使热能效率降低,而且既造成空气炸锅锅体内壁过热,又造成反射扣盘及电加热盘温度过高所导致的电加热盘使用寿合缩短,以致过热烧毁。更重要的是在烹饪肉类食物时,由于电加热盘及反射扣盘温度过高导致肉类食物淋出的油脂被气化后在与电加热盘及反射扣盘相触时瞬间变成黑色油烟排到锅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三是由于电加热盘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之间为非弾性固定连接,电加热盘通电后,在高温条件下其电加热盘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不仅易导致锅体内壁的损坏,而且易导致电加热盘的损坏;四是由于位于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气窗的环形导流间断槽为ニ圏,导致负压吸气不足,既无法在空气炸锅内形成动态气压平衡,也导致空气炸锅内热气流由空气炸锅排烟ロ流失,不仅造成热能损失,而且延长食物的烹饪时间,影响效果;五是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为凸起的风叶状结构,该风叶状结构导致空气炸锅内热气流形成中心集中热旋风,该热旋风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仅破坏了空气炸锅内气流的动态平衡,而且集中上升的热气流携带油脂在与过热电加热盘和过热反射扣盘接触的瞬时即产生油烟,且由空气炸锅的排烟ロ排到空气炸锅外。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ー种利用高速热空气循环技木,既能完成对食物烹饪,又无油烟排出的ー种无烟空气炸锅。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I、空气炸锅固定体前部用于安装定时器的凸台部的下端面ー侧设有顶动式电源开关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盛物网篮呈锁定开启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凸台,该顶动凸台与空气炸锅固定体中凸台部的下端面一侧的顶动式电源开关呈顶动开、关配合,当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合为一体时,空气炸锅移动体上的顶动凸台将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的顶动式电源开关顶动闭合,此时空气炸锅工作,烹饪食物;当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分开时,空气炸锅移动体上的顶动凸台与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的顶动式电源开关分离,顶动式电源开关断开,此时空气炸锅不工作,确保使用者的安全。2、空气炸锅固定体中下压空气风扇下方为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ニ。这样做的目的在干一是由于下压风扇直接作用在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平面螺旋式电 加热管通电所产生的热量均被下压风扇吹向被烹饪的食物,不仅热利用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避免了空气炸锅壁过热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始终处于额定的加热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过热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易损坏的弊端;ニ是由于本申请取掉了位于下压风扇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间的反射盘,不仅避免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过热现象的产生,而且由于下压风扇所产生的下压风カ在20毫米的范围内大于空气炸锅内的热空气,因此既避免了肉类油脂热空气对下压风扇扇叶的污染,又避免了肉类油脂热空气遇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过热烟化的弊端,从而实现了无烟化热空气烹饪食物的目的,既保护了环境,又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3、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连接,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管身通过拉簧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弹性连接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的在干由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连接,而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管身通过拉簧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呈弹性连接,因此当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通电发热后,其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热胀所产生的变化被拉簧所吸收,既确保了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在热胀或冷缩中始終保持动态平衡,又避免了背景技术对空气炸锅内壁的损坏,同时又避免了对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损坏。4、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中的环形导流间断孔为三圈或三圈以上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气炸锅烹饪食物的原理是利用高速热空气循环技术烹饪食物,这就要求在空气炸锅内要有足够的气流产生,本申请在并且在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中的环形导流间断孔为三圈或三圏,并且该环形导流间断孔中心开有中心导流孔,因此当盖上导流盖板吋,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空气通过导流盖板与环形导流间断孔形成的气道,能够快速地在空气炸锅内形成高速热空气,既确保了空气炸锅锅内动态气流的相对平衡,又降低了电机的功率损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5、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五。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锅壁的四周呈弧形,当下压风扇将热空气下压作用食物后所产生的非纯净热空气在作用到弧开凸起时,被弧形凸起导流到锅壁的四周,而锅壁的四周由于呈弧形,因此非纯净热空气由锅壁四周翻到被加热食物的上方后再次被下压风扇下压的热空气下压,从而形成热空气围绕被加热食物翻滚且不上窜的情形,不仅极大地加速了热空气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热油脂空气的烟化,从而达到无烟烹饪肉类食物的目的。6、空气炸锅固定体下部背面排烟ロ两侧下部开有两个气压平衡气窗,该气压平衡气窗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底部开有导流孔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六。这样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气炸锅是利用高速的热空气烹饪食物,这就要求空气炸锅的锅壁既要保持相对热度,又要防止过热损坏锅壁及伤及人,因此能否保持空气炸锅锅壁气道气流动态回流至关重要。本申请在空气炸锅固定体背部下部设有两个气压平衡气窗,该两个气压平衡气窗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底部开有导流孔相通且构成气窗面积,不仅能够通过大气压阻止空气炸锅固定体上部风冷风扇的下压风量,使空气炸锅壁始終保持在既热又不烫手的保温状态,而且又能在锅壁空气过热出现的瞬间实现倒吸大气、強制冷却,重现保温的目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烟空气炸锅,包括空气炸锅固定体和空气炸锅移动体,所述空气 炸锅固定体前部用于安装定时器的凸台部的下端面ー侧设有顶动式电源开关,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盛物网篮呈锁定开启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凸台,且顶动凸台与空气炸锅固定体中凸台部的下端面一侧的顶动式电源开关呈顶动开、关配合;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中下压空气风扇下方为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连接,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管身通过拉簧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中的环形导流间断孔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环形导流间断孔中心开有中心导流孔;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下部背面排烟ロ两侧下部开有两个气压平衡气窗;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底部开有导流孔且导流孔与气压平衡气窗连通;所述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ー是空气炸锅固定体和空气炸锅移动体之间电源切断开关设置,不仅避免了能耗损失,而且安全可靠;ニ是由于空气炸锅固定体中的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盘直接由风扇下压吹风,既避免了电加热盘过热、易损,又避免了背景技术存在的烹饪肉类时,肉类食物油脂被烟化弊端,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三是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盘与空气炸锅弹性连接,避免了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盘热胀冷缩情况下,易导致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盘的损坏不足;四是位于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气窗的环形导流间断槽为三圈或三圈以上的设计,满足了负压吸气,确保了加热空气在空气炸锅内动态气压平衡的形成,避免了空气炸锅内热气流由空气炸锅排烟ロ流失的现象,不仅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而且缩短食物的烹饪时间,确保了烹饪效果;五是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的设计,既有效地提高了热空气的利用率,烹饪完成后形成的是冷凝水,又避免了油烟产生,实现了无烟烹饪的目的。
图I是无烟空气炸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I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A-A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空气炸锅固定体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接油回流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无烟空气炸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參照附图1-7。一种无烟空气炸锅,包括空气炸锅固定体I和空气炸锅移动体2,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前部用于安装定时器的凸台部3的下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式电源开关301,空气炸锅移动体2与盛物网篮呈锁定开启配合的手柄4的上端面ー侧设有顶动凸台401,且顶动凸台401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凸台部3的下端面ー侧的顶动式电源开 关301呈顶动开、关配合;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下压空气风扇102下方为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内壁105连接,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身通过拉簧104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内壁连接;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中的环形导流间断孔106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环形导流间断孔106中心开有中心导流孔107,负压吸气窗上设有导流盖101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下部背面排烟ロ 109两侧下部开有两个气压平衡气窗108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底部开有导流孔110且导流孔110与气压平衡气窗108连通,气压平衡气窗108与空气炸锅内中流体气道201连通;所述空气炸锅移动体2中接油回流锅5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501、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502。所述排烟ロ 109位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面上方,在本申请主要起大气平衡的作用。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下压空气风扇102扇叶下端面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面间距离小于10毫米,既有利于将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产生热量下压,又可以避免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对下压空气风扇102的烘烤。所述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功率大于1300W、小于1500W,有利于对食物快速烹饪。油回流锅5的底部中部凸起501高度小于20毫米,既有利于热空气的翻滚,又达到热效率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又避免了油烟的产生。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増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烟空气炸锅,包括空气炸锅固定体(I)和空气炸锅移动体(2),其特征是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前部用于安装定时器的凸台部(3)的下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式电源开关(301),空气炸锅移动体(2)与盛物网篮呈锁定开启配合的手柄(4)的上端面ー侧设有顶动凸台(401),且顶动凸台(401)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凸台部(3)的下端面ー侧的顶动式电源开关(301)呈顶动开、关配合;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下压空气风扇(102)下方为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内壁(105)连接,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身通过拉簧(104)与空气炸锅固定体(I)内壁连接;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上端面的负压吸气窗中的环形导流间断孔(106)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环形导流间断孔(106)中心开有中心导流孔(107);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下部背面排烟ロ(109)两侧下部开有两个气压平衡气窗(108); 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底部开有导流孔(110)且导流孔(110)与气压平衡气窗(108)连通; 所述空气炸锅移动体(2)中接油回流锅(5)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501)、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50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烟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所述排烟ロ(109)位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面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烟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I)中下压空气风扇(102)扇叶下端面与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管面间距离小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无烟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所述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103)功率大于1300W、小于1500W。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烟空气炸锅,其特征是油回流锅(5)的底部中部凸起(501)高度小于20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速热空气循环技术,完成对食物烹饪,无油烟排出的无烟空气炸锅,包括空气炸锅固定体和空气炸锅移动体,空气炸锅固定体前部用于安装定时器的凸台部的下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式电源开关,空气炸锅移动体与盛物网篮呈锁定开启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侧设有顶动凸台,且顶动凸台与空气炸锅固定体中凸台部的下端面一侧的顶动式电源开关呈顶动开、关配合;所述空气炸锅固定体中下压空气风扇下方为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的电源接头通过连接件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连接,平面螺旋式电加热管管身通过拉簧与空气炸锅固定体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空气炸锅移动体中接油回流锅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锅壁的四周与锅底呈弧形造形。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2824120SQ20121035754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一骋 申请人:张一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