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泡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2754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泡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泡茶器,包括水壶组件、泡茶容器组件、以及连接在水壶组件底部的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马达;泡茶容器组件包括:主体,顶部开口、且底部和周壁封闭;螺杆泵容纳筒,下端与水壶组件的内部相通,上端与主体相通;受马达驱动、且朝第一方向旋转时将水从水壶组件抽取到泡茶容器组件的螺杆泵,设置在螺杆泵容纳筒中;茶篮子,受螺杆泵驱动;以及排水阀,设置在主体底部并与主体相通。本发明的全自动泡茶器可实现自动洗茶。
【专利说明】全自动泡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泡茶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泡茶器。
【背景技术】
[0002]饮茶是中国人的一大生活习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自动泡茶器,以更方便地泡茶。这些自动泡茶器通常带有加热组件,用于煮沸或者加热水。泡茶时,用热水冲入带有茶篮子的容器内,或者将茶篮子通过上下运动浸泡于热水内,茶浸泡一段时间后,茶水与茶叶自动分离。
[0003]这种现有的自动泡茶器的缺点在于,泡茶时用热水冲入带有茶篮子的容器内,或者使茶篮子上下运动浸泡于热水中,茶叶不能在热水中快速运动起来,不能得到充分泡制。
[0004]此外,茶叶一般都会带有灰尘、杂质、或者农药、有害细菌等,在泡茶时需要先用热水清洗茶叶,没有已知的自动泡茶器可以自动洗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自动泡茶器不能自动洗茶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泡茶器,可以自动洗茶。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泡茶器,包括水壶组件、泡茶容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水壶组件底部的底座组件,
[0007]所述底座组件包括马达;
[0008]所述泡茶容器组件包括:
[0009]主体,顶部开口、且底部和周壁封闭;
[0010]螺杆泵容纳筒,下端与所述水壶组件的内部相通,上端与所述主体相通;
[0011]受所述马达驱动、且朝第一方向旋转时将水从水壶组件抽取到泡茶容器组件的螺杆泵,设置在所述螺杆泵容纳筒中;
[0012]茶篮子,受所述螺杆泵驱动;以及
[0013]排水阀,设置在所述主体底部并与所述主体相通。
[0014]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茶篮子包括两个位置:朝第一方向旋转且压住所述排水阀使其关闭的第一位置、以及朝第二方向旋转且与所述排水阀脱离的第二位置。
[0015]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相互配合、用于在所述马达与所述螺杆泵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在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螺旋面,朝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在所述螺旋面的最低点配合;朝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在所述螺旋面的最高点配合。
[0016]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废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水阀下方。
[0017]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泡茶容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包括与所述水壶组件的内部相通的出水管、以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泡茶容器组件的主体的内部相通,且所述进水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
[0018]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茶篮子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套设在所述螺杆泵容纳筒外,所述固定孔上端设有与所述茶篮子相通的进水孔。
[0019]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水壶组件中设有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水壶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所述水壶组件还包括穿过顶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固定连接、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的传动轴;
[0020]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电源连接器,在所述底座组件内,设置有所述马达、以及被所述马达驱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上,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接合。
[0021]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螺杆泵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0022]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茶篮子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螺杆泵的顶端相连。
[002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控制所述马达按预设时间朝第一、第二方向旋转的控制器。
[0024]实施本发明的全自动泡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自动洗茶、泡茶,使用非常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发明中全自动泡茶器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发明中全动泡茶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发明中全自动泡茶器的剖视图;
[0029]图4是图3中泡茶容器组件的剖视图;
[0030]图5A是图3中泡茶容器组件沿另一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5B是沿着图4中B-B的剖视图;
[0032]图6是本发明中水壶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8-10是采用第一联轴器连接螺杆泵和第二离合器的三种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6]图1是本发明中全自动泡茶器10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中全动泡茶器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全自动泡茶器10包括四大部分,水壶组件100、泡茶容器组件200、连接在水壶组件100底部的底座组件300、以及与底座组件300对接的废水箱组件400。
[0037]图3是本发明中全自动泡茶器的剖视图。结合图1至图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泡茶容器组件200设置在水壶组件100中。水壶组件100包括壶体101、以及连接在壶体101底部的水壶基座102。其中壶体101的顶部开口,且可带有盖子等。壶体101的底部也开口,与水壶基座102连接且由水壶基座102将壶体101的底部封闭。整个壶体101形成容纳腔,且可以由例如玻璃制成,但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
[0038]图6是本发明中水壶基座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6,在水壶基座102的中央,设置有第一离合器103,用于连接泡茶容器组件200并传递动力。该第一离合器103固定连接在传动轴104的顶端。在水壶基座102的顶面,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5,用于感应壶体101内的温度。在水壶基座102上,还设置有发热体106,用于在需要时用于对壶体101内的水进行加热。
[0039]回到图3,在水壶基座102的底部中央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器109。传动轴104穿过水壶基座102,顶端与第一离合器103固定连接,下端则延伸通过第一电源连接器109。
[0040]底座组件300包括底座外壳301,在底座外壳3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源连接器302,用于与水壶基座102上的第一电源连接器109连接,当两者相互连接时,可接通电源。在底座300内,还设置有马达303、与马达303配合的减速箱304、以及与减速箱304配合从而被马达303驱动的输出轴305。该输出轴305设置在第二电源连接器302上。当第一电源连接器109与第二电源连接器302连接时,传动轴104与输出轴305接合,从而可受到马达303的驱动,并带动第一离合器103转动。
[0041]在底座组件300内,还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热体106的启闭、以及马达303朝不同的第一、第二方向运转的时间。
[004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连接器109为母电源连接器,第二电源连接器302为公电源连接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
[0043]图4是图3中泡茶容器组件200的剖视图。结合图4,泡茶容器组件200包括主体201、螺杆泵容纳筒202、以及茶篮子210。其中主体201呈顶部开口的圆筒状,且底部和周壁封闭。在主体201的开口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固定凸缘203。在壶体101内,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固定凸缘107,第一固定凸缘203放置在第二固定凸缘107上,从而使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定位。
[0044]螺杆泵容纳筒202包括两部分:连接于主体201底部且与水壶组件100的内部相通的第一部分202a、以及与第一部分202a相连通且位于主体201内部的第二部分202b。其中第一部分202a和第二部分202b均呈圆筒状,两者同轴,且第二部分202b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202a的内径。在第一部分202a的下端,设有进水间隙204,与水壶组件100相通;在第二部分202b的上端,设有出水间隙,或者第二部分202b的顶端开口,与主体201相通。
[0045]在螺杆泵容纳筒202内设置有螺杆泵203,该螺杆泵203的直径等于第二部分202b的内径。螺杆泵203包括连接轴208,该连接轴208通过第一联轴器209与第二离合器216相连,而第二离合器216与第一离合器103配合,以便传递动力。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103为公离合器,第二离合器216为母离合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0046]需要注意的是,泡茶容器组件200也可以不设置在水壶组件100中。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水壶组件100可以连接在泡茶容器组件200下方,直接通过螺杆泵容纳筒202内的螺杆泵203将水从水壶组件100抽取到泡茶容器组件200中。
[0047]如图7所示,第一离合器103带有螺旋面110,当第一离合器103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离合器216与螺旋面110的最低点配合;当第一离合器103按照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离合器216与螺旋面110的最高点配合。需要注意的是,螺旋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离合器216上。只须满足第一离合器103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离合器103与第二离合器216在螺旋面的最低点配合、当第一离合器103按照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离合器103与第二离合器216在螺旋面的最高点配合即可。
[0048]图8-10是采用第一联轴器209连接螺杆泵203和第二离合器216的三种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8-10所示,螺杆泵203的连接轴208与第一联轴器209通过第一“一”字键槽结构相互连接;而连轴器208与第一联轴器209通过第二 “一”字键槽结构相互连接,并且,第一、第二“一”字键槽结构的方向相互垂直,且在轴向上相互错开,即不在同一轴线上。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不同轴的扭力传递。
[0049]当螺杆泵203启动后并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水壶组件100内的水通过进水间隙204进入螺杆泵容纳筒202,并被螺杆泵203抽取,从螺杆泵容纳筒202的顶端进入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内。
[0050]在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内,还设置有虹吸管205。图5A是图3中泡茶容器组件沿另一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8是沿着图4中B-B的剖视图。结合图4和图5A、5B,虹吸管205包括出水管206以及围绕出水管206的进水管207。进水管207的下端与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内部相通,且进水管207的上端与出水管206的上端相通。出水管206的下端一直延伸突出于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底部,并与壶体101的内部相通。当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内的水较多,并通过虹吸管205的进水管207进入,超过进水管207的顶端后,会进入出水管206,并通过出水管206流入壶体101。
[0051]回到图4,泡茶容器组件200的茶篮子210设置在主体201内,且套设在螺杆泵容纳筒202的第二部分202b外部。茶篮子210的侧壁由多孔材料制成,例如纱网,以便于水进入并泡茶。具体而言,茶篮子210中心设置有固定孔211,固定孔211套设在螺杆泵容纳筒202的第二部分202b外,且固定孔211的顶部封闭,在固定孔211的上端,设有与茶篮子210相通的进水孔。在固定孔211内,设有第二联轴器212,茶篮子210通过第二联轴器212与螺杆泵203的顶端相连。此处,第二连轴器212与茶篮子210、以及螺杆泵203相连的结构与以上所述的第一联轴器2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2]在泡茶容器组件200的主体201上,还设置有排水阀213。该排水阀213位于主体201底部,并与主体201内部相通。废水箱组件400设置在排水阀213下方,可如图示那样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阀213相连。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水壶组件100连接在泡茶容器组件200下方时,废水箱组件400可以直接放置在排水阀213下方接水。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水壶组件100和废水箱组件400并排设置在底座组件300上,且废水箱组件400设置在排水阀213下方。
[0053]在排水阀213内设置有排水塞214,排水塞214的上端延伸到主体201内。在排水阀213内,还设置有使排水塞214打开的弹性元件215,该弹性元件215衡对排水塞214施加弹力,使其处于打开位置。[0054]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全自动泡茶器10的工作原理:泡茶时,向壶体101内装满水,并向茶篮子210中放入茶叶,启动底座组件300上的开关,根据控制器的设定程序,使发热体106通电工作,对壶体101内的水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05感应到水的温度已经到达预设的温度后,发热体106断开电源,停止工作。同时马达303通电,并按照第一方向运转,其扭力通过减速箱304、输出轴305传递到传动轴305,并带动第一离合器103转动。第一离合器103带动第二离合器216旋转,此时两者在螺旋面的最低点配合。第二离合器通216过第一联轴器209带动螺杆泵203旋转,将水从壶体101内抽取到泡茶容器组件200中,并进入茶篮子210中洗茶。同时,螺杆泵203通过第二连轴器212带动茶篮子210旋转,使其中的茶叶被搅拌而得到充分清洗。在朝第一方向的旋转过程中,茶篮子210处于第一位置,压在排水塞214上,其重力作用使排水阀213关闭。
[0055]当马达303朝第一方向旋转预定的时间后,茶篮子210中的茶叶已经被清洗干净。控制器控制马达303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此时第一离合器103带动第二离合器216旋转,两者在螺旋面的最高点配合。螺杆泵203上升,茶篮子210被抬起,处于与排水阀213脱离的第二位置,排水阀213打开,清洗茶叶的水通过排水阀213进入废水箱组件400中ο
[0056]当马达303朝第二方向旋转预定的时间后,清洗茶叶的水都已经被排完。控制器控制马达303朝第一方向旋转,重复上述过程进行泡茶。当泡茶容器组件200中的水超过虹吸管205的进水管207的顶端后,会进入出水管206,并通过出水管206流入壶体101,经与壶体101内原有的水混合后,再被抽到泡茶容器组件200中泡茶,如此不断循环。当马达303逆时针旋转到了预定的时间后,便停止运转,泡茶容器组件200中的水根据虹吸原理,全部流入壶体101内,使茶叶与茶水分离。
[005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全自动泡茶器可以自动洗茶、泡茶,使用非常便利。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泡茶器,包括水壶组件、泡茶容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水壶组件底部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马达; 所述泡茶容器组件包括: 主体,顶部开口、且底部和周壁封闭; 螺杆泵容纳筒,下端与所述水壶组件的内部相通,上端与所述主体相通; 受所述马达驱动、且朝第一方向旋转时将水从水壶组件抽取到泡茶容器组件的螺杆泵,设置在所述螺杆泵容纳筒中; 茶篮子,受所述螺杆泵驱动;以及 排水阀,设置在所述主体底部并与所述主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篮子包括两个位置:朝第一方向旋转且压住所述排水阀使其关闭的第一位置、以及朝第二方向旋转且与所述排水阀脱离的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相互配合、用于在所述马达与所述螺杆泵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在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螺旋面,朝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在所述螺旋面的最低点配合;朝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在所述螺旋面的最高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废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水阀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容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包括与所述水壶组件的内部相通的出水管、以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泡茶容器组件的主体的内部相通,且所述进水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篮子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套设在所述螺杆泵容纳筒外,所述固定孔上端设有与所述茶篮子相通的进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组件中设有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水壶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所述水壶组件还包括穿过顶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固定连接、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的传动轴;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电源连接器,在所述底座组件内,设置有所述马达、以及被所述马达驱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上,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篮子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螺杆泵的顶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泡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泡茶器还包括控制所述马达按预设时间朝第一、第二方向旋转的控制器。
【文档编号】A47J31/20GK103860022SQ20121055161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蔡美慈, 董理, 刘剑波, 尚雪峰 申请人:主力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