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倒水的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554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倒水的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倒水的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将锅中的汤水之类倒入其它器皿中。在倒水过程中,一不小心便会导致水大量溢出。如果欲倒入的器皿入口太小,水会洒到器皿的外部,同时还需清理流出的汤水,不但造成浪费,而且降低倒水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水大量溢出、提高倒水效率的便于倒水的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锅身,锅身包括锅底和沿锅底的边缘向上延伸的锅壁,锅壁的上边缘设有凹形的倒水口。当需要将锅身中的水倒出时,将锅身倾斜,令水从倒水口流出,这样便可控制水的流量和水流出的范围,避免了水的大量溢出,提高了倒水效率。优选的,它还包括手柄,手柄设在锅壁的外侧,锅壁的内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手柄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板与手柄通过多个内六角螺丝连接。当需要移动锅身时,用手抓住手柄,便可方便、安全地移动锅身,避免导致烫伤。更一步的优选,手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手柄对称分布,倒水口的中心设在两个手柄的对称平面上。倒水口位于两个手柄中间,倒水时,手抓住两个手柄,可以方便地控制水从倒水口流出,手柄和倒水口相对位置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优选的,锅底包括一圆形平板和与平板连接的阶梯状圆台,圆台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步递增,圆台的上边缘与锅壁连接。阶梯状圆台的设计,当只需要用水覆盖锅底时,少量水便可以充满锅底,节省了水的用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倒水的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便于倒水的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便于倒水的锅,包括锅身I,锅身I包括锅底11和沿锅底1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锅壁12 ;锅壁12的上边缘设有凹形的倒水口 2 ;它还包括手柄3,手柄3设在锅壁12的外侧,锅壁12的内侧设有连接板4,连接板4与手柄3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板4与手柄3通过多个内六角螺丝5连接;手柄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手柄3对称分布,倒水口 2的中心设在两个手柄3的对称平面上;锅底11包括一圆形平板111和与平板111连接的阶梯状圆台112,圆台11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步递增,圆台112的上边缘与锅壁12连接。当倒水时,用两手分别抓住两个手柄3,将锅身I倾斜,令水从倒水口 2中流出,便可完成倒水的动作。该方法可控制水的流量和水流出的范围,避免了水从锅身I的上边缘大量溢出的情况。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倒水的锅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 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倒水的锅,包括锅身(I),所述锅身(I)包括锅底(11)和沿所述锅底(1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锅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壁(12)的上边缘设有凹形的倒水口(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倒水的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手柄(3),所述手柄(3)设在所述锅壁(12)的外侧,所述锅壁(12)的内侧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所述手柄(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板(4)与所述手柄(3)通过多个内六角螺丝(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倒水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手柄(3)对称分布,所述倒水口(2)的中心设在所述两个手柄(3)的对称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倒水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11)包括一圆形平板(111)和与所述平板(111)连接的阶梯状圆台(112),所述圆台(11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步递增,所述圆台(112)的上边缘与所述锅壁(12)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倒水的锅。本实用新型包括锅身,锅身包括锅底和沿锅底的边缘向上延伸的锅壁,锅壁的上边缘设有凹形的倒水口。当需要将锅身中的水倒出时,将锅身倾斜,令水从倒水口流出,这样便可控制水的流量和水流出的范围,避免了水的大量溢出,提高了倒水效率。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2537111SQ20122009364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张枫, 沈建彬 申请人: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