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下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降器,尤其涉及一种以人体自身重量为重力、通过手工控制的下降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外墙清洗作业座板式单人吊具安全技术规范》中,现今下降器的种类包括棒式、多板式、8字环式和卸扣式。采用8字环式下降器或卸扣式下降器时,操作人员在降落时必须将自由端的绳子往上提起;当绳子长度很长时重力很大,有时甚至出现提不动绳子的问题,给施工和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卸扣式下降器由于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目前已不提倡使用。棒式虽然很安全,但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人员在下降时操作也很不方便;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工作绳自由端绕在下滑绳口中可以锁定下降器,将工作绳从下滑绳口中解开则可实现下降,但在解开时应注意向下拉住工作绳以防止突然下降;这样的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即使8字环式下降器在操作上也存在不方便的问题,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它。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棒式下降器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棒式下降器,在下端头下侧设置压绳件,在手工控制下压绳件做上、下滑行,当压绳件向上滑行后对芯轴上的绕绳进行挤压,绕绳摩擦力增大,人体停止下降;当压绳件向下滑行时绕绳不再被压紧,绕绳摩擦力降低,人体下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降器,不但可以作为建筑物外墙清洁、装修等施工时的悬吊工具,还可以作为建筑物消防救生、抢险或高空救生、作业时悬吊工具,还可作为人员空降时的专用设备。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降器,由芯轴和外套筒组合而成,所述芯轴上设置有上端头、下端头,芯轴下端设置有下吊钩口,上端头上设置有上滑绳口、下端头上设置有下滑绳口,在端头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套口、固定口,工作绳通过固定端固定在高处、经芯轴上端头的上滑绳口缠绕在芯轴上形成上绕绳,外套筒套接在芯轴的上端头、下端头上并通过所述定位件与固定口之间的卡合进行固定,人体固定在芯轴的下吊钩口上,其特征是,所述上绕绳再经过下端头的下滑绳口缠绕在芯轴上形成下绕绳、最后经外套筒的套口下垂至低处,所述芯轴上位于下绕绳的下侧设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轴孔、沿芯轴上下滑行的压绳件,所述压绳件具有从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压绳件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轴上、另一端压紧压绳件。在下降器上缠绕工作绳时,可以根据人体的重量来缠绕工作绳。进行悬吊时,将人体固定在下降器的下吊钩口上,人手握住压绳件的抓握部位向下拉,此时,人体将有一部份重力施加在压绳件上,压绳件向下滑行使绕绳不再被压紧,绕绳摩擦力降低,人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当人手停上向下拉压绳件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压绳件向上滑行恢复对绕绳的压紧,绕绳摩擦力增大,人体停止下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压绳件呈倒立的具有桶腔的桶状结构,压绳件套接在芯轴上,压绳件的轴孔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弹性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弹性件置于压绳件桶腔中,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桶腔内壁上并固定在芯轴上,在所述芯轴上设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可以通过压绳件轴孔上的缺口,所述卡位件与缺口错位时压绳件被固定,所述卡位件与缺口对齐时压绳件被释放向上滑行并压紧绕绳。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在所述压绳件上设置有供人手抓握的防滑套。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在所述压绳件的桶腔内壁下端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所述固定件与限位件接触时阻碍压绳件向上滑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在所述外套筒与压绳件的外表面上分别标注有指示芯轴卡位件与压绳件轴孔缺口互相对齐的标志;在所述外套筒上还标注有指示所述固定口水 平位置的标志。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还设置有控制压绳件上、下滑动的摇杆组件,所述摇杆组件主要包括摇杆、连接摇杆与压绳件的连杆、支座、以及第一支轴、第二支轴、第三支轴,所述支座固定在芯轴上,所述连杆与摇杆通过第一支轴连接,所述连杆与压绳件通过第二支轴连接,所述摇杆与支座通过第三支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设置在上端头上的定位件具有一个斜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只需用手操作下降器上的压绳件,使其向下或向上滑动,人体就可以实现下降或停止下降;操作简单,既安全又方便。
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为现有棒式下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图2、图7为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外部立体图,图2、图7为使用时工作绳的绕绳图。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图9为平面图结构示意图,图10、图U、图12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外部结构
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8、图19图、图2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图19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0、图21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2、图23、图24、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2为平面图,图23、图24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5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I.芯轴,I. Ia上端头,I. Ial上滑绳口,I. Ia2定位件,I. Ia2. I定位件斜面,I. Ib下端头,I. Ibl下滑绳口,I. 2a上吊钩口,I. 2b下吊钩口,I. 3卡位件;2.外套筒,2. I套口,2. 2固定口,2. 3. I第一对齐标志,2. 3. 2第二对齐标志;[0024]3.工作绳,3. I工作绳固定端,3. 2绕绳,3. 2a上绕绳,3. 2b下绕绳,3. 3工作绳自
由端;4.人体;5.压绳件,5. I轴孔,5. 2抓握部位,5. 3防滑套,5. 4桶腔,5. 5缺口,5. 6限位件,5. 7第三对齐标志;6.弹性件;7.固定件;8.摇杆组件,8. I摇杆,8. 2连杆,8. 3支座,8. 4a第一支轴,8. 4b第二支轴,8. 4c第三支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为现有棒式下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图2、图7为平面图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外部立体图,图2、图7为使用时工作绳的绕绳图。图中显示,现有棒式下降器,由芯轴I和外套筒2组合而成,所述芯轴I上设置有上端头I. la、下端头I. lb,芯轴I两端设置有上吊钩口 I. 2a、下吊钩口 I. 2b,上端头I. la、下端头I. Ib上分别设置有上滑绳口 I. lal、下滑绳口 I. lbl,在上端头I. Ia上还设置有外套筒2的定位件I. Ia2,所述外套筒2上设置有套口 2. I、固定口
2.2,工作绳3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经芯轴I上端头I. Ia的上滑绳口 I. Ial进入缠绕在芯轴I上形成绕绳3. 2然后从下端头I. Ib的下滑绳口 I. Ibl下垂至低处,外套筒2套接在芯轴的上、下端头上并通过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之间的配合固定,人体4固定在芯轴I的下吊钩口 I. 2b上。图2为现有棒式下降器的一种绕绳图,图中显示,绳子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然后直接进入上滑绳口 I. Ial缠绕在芯轴I上。图7为现有棒式下降器的另一种绕绳图,图中显示,绳子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然后穿过上吊钩口 I. 2a、进入上滑绳口I. Ial再缠绕在芯轴I上。图2的缠绳方法很方便,由于工作绳不穿过上吊钩口 I. 2a而是直接进入上滑绳口 I. lal,因此下降器可以在工作绳的任何位置上缠绕工作绳,给抢险救生或高空作业带来方便。图7的缠绕方法给绕绳造成一定的麻烦,因为绳子的另一个端头必须从上吊钩口 I. 2a中穿过。图中显示,在现有技术中,棒式下降器的芯轴I与上端头I. la、下端头I. Ib是一体式地浇铸或焊接固定在一起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缠绕在下降器芯轴I上的绕绳3. 2所产生的摩擦力来控制下降器的下降速度,可根据人体4重量的大小来选择绕绳3. 2的圈数,在芯轴I上缠绕工作绳之后再套上外套筒2,即可悬吊进行消防逃生、抢险、建筑物外墙清洗或由上向下运送物件等工作。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工作绳自由端3.3绕在下滑绳口 l.lbl中可以锁定下降器,将工作绳自由端3. 3从下滑绳口 I. Ibl中解开则可实现下降,但在解开时应注意向下拉住工作绳以防止突然下降;这样的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图9为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图11、图12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外部立体图。图中显示,在本实施例中,下降器由芯轴I和外套筒2组合而成,所述芯轴I上设置有上端头I. la、上端头I. lb,芯轴I下端设置有下吊钩口 I. 2b,上端头I. Ia上设置有上滑绳口 I. Ial,下端头I. Ib上设置有下滑绳口 I. Ibl,在端头I. Ia上还设置有定位件I. Ia2,所述外套筒2上设置有套口 2. I、固定口 2. 2,工作绳3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经芯轴I上端头I. Ia的上滑绳口 I. Ial进入缠绕在芯轴I上形成上绕绳3. 2a,外套筒2套接在芯轴I的上端头I. la、下端头I. Ib上并通过所述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之间的卡合进行固定,人体4固定在芯轴I的下吊钩口 I. 2b上;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工作绳3缠绕在芯轴I上形成上绕绳3. 2a之后再经过下端头I. Ib的下滑绳口 I. Ibl缠绕在芯轴上形成下绕绳3. 2b、最后经外套筒2的套口 2. I下垂至低处,在芯轴I上位于下绕绳3. 2b的下侧设置有套接在外套筒2中、具有轴孔5. I、沿芯轴I上、下滑行的压绳件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绳件5呈倒立的具有桶腔5. 4的桶状结构,压绳件5套接在芯轴上,压绳件5的轴孔5. I上设置有缺口 5. 5,压绳件5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6,弹性件6置于压绳件5的桶腔5. 4中,弹性件6 —端通过固定件7固定,另一端压紧压绳件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7套接在桶腔5. 4内壁并固定在芯轴I上,在所述芯轴·I上设置有卡位件I. 3,所述卡位件I. 3可通过压绳件轴孔5. I上的缺口 5. 5,所述卡位件I. 3与缺口 5. 5错位时压绳件5被固定,所述卡位件I. 3与缺口 5. 5对齐时压绳件5被释放向上滑行并压紧下绕绳3. 2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绳件5具有从外套筒2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
5.20图8、图12中显示,使用之前,卡位件I. 3与缺口 5. 5错位,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压绳件5由卡位件I. 3固定在芯轴I上;在使用时,先将工作绳3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然后经上端头I. Ia的上滑绳口 I. Ial在上端头I. Ia与下端头I. Ib之间的芯轴上缠绕工作绳形成上绕绳3. 2a、再经下端头I. Ib的下滑绳口 I. Ibl在下端头与压绳件之间的芯轴上缠绕工作绳形成下绕绳3. 2b,再将外套筒2套接在上端头I. la、下端头I. Ib和压绳件5上,外套筒2与芯轴I通过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之间的卡合进行固定,工作绳自由端3. 3从外套筒2的套口 2. 2下垂至低处;用手转动压绳件5使卡位件I. 3与压绳件轴孔缺口 5. 5互相对齐,此时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压绳件5将向上滑行将下绕绳3. 2b压紧;最后,将人体4固定在芯轴I的下吊钩口 I. 2b上即可进行悬吊。图9显示,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下绕绳3. 2b被压绳件5向上挤压在下端头I. Ib上。图10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所述弹性件6通过固定件7固定。图11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绳件5上设置有轴孔5. I、轴孔缺口 5. 5。图12为装上压绳件5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在芯轴I上设置有卡位件
I.3,卡位件I. 3与缺口 5. 5错位时压绳件5被固定。图13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工作绳3通过固定端3. I固定在高处、经芯轴I上端头I. Ia的上滑绳口 I. Ial进入缠绕在芯轴I上形成上绕绳3. 2a、然后从外套筒2的套口 2. I下垂至低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绳件5上设置有供人手抓握的防滑套5. 3。图1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绳件5的桶腔5. 4内壁下端上设置有限位件5. 6,所述限位件5. 6位于所述弹簧固定件7的下侧,所述固定件7与限位件5. 6接触时阻碍压绳件5向上滑行。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 6的作用是避免压绳件5向上滑行时脱离固定件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套筒2的外表面上标注有第一对齐标志2. 3. I、第二对齐标志2. 3. 2,在压绳件5的外表面上标注有第三对齐标志5. 7 ;当第一对齐标志2. 3. I与第三对齐标志5. 7对齐时,芯轴卡位件I. 3与压绳件轴孔缺口 5. 5互相对齐;将外套筒2的套口 2.I与定位件I. Ia2互相对齐、将外套筒2套接在上端头I. Ia上并使第二对齐标志2. 3. 2与定位件I. Ia2在水平位置上互相对齐,此时转动外套筒2,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将卡合在一起。由于卡位件I. 3和缺口 5. 5都是位于内部,第一对齐标志2. 3. I与第三对齐标志5. 7起指示卡位件I. 3和缺口 5. 5两者互相对齐的作用;第二对齐标志2. 3. 2起指示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两者互相对齐的作用。图18、图19、图2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为平面图,图19、图20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1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芯轴I上位于下绕绳3. 2b的下侧设置有套接在外套筒2中、具有轴孔5. I、沿芯轴I上下滑行的压绳件5,并且设置有控制压绳件上、下滑动的摇杆组件8,所述摇杆组件8主要包括摇杆8. I、连接摇杆8. I与压绳件5的连杆8. 2、支座8. 3,所述支座8. 3固定在芯轴I上,所述连杆8. 2与摇杆8. I通过第一支轴8. 4a连接,所述连杆8. 2与压绳件5通过第二支轴8. 4b连接,所述摇杆8. I与支座8. 3通过第三支轴8. 4c连接。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正常情况下,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压绳件5往上移动并挤压下绕绳3. 2b,使上绕绳3. 2a和下绕绳3. 2b摩擦力增大确保人体悬吊在空中;当需要下降时,将摇杆8. I往拉,连杆8. 2带动压绳件5往下移动,下绕绳3. 2b不再被挤压,使上绕绳
3.2a和下绕绳3. 2b摩擦力降低,使人体下降。通过操作摇杆8. I可以使压绳件上、下滑行,从而使人体在空中实现悬吊或下降。图22、图23图、图24、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2、图23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4、图25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定位件I. Ia2上具有一个斜面I. Ia2. I ;当需要套进外套筒2时,将外套筒2的套口 2. I与定位件I. Ia2对齐,将外套筒2套接在上端头I. Ia与压绳件5上,接着转动外套筒2使套口 2. I滑过斜面I. Ia2. 1,当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2处于重叠位置时,定位件I. Ia2与固定口 2. 2将卡合在一起;当需要拆开外套筒2时,朝原来转动的方向继续转动外套筒,固定口 2. 2滑过定位件I. Ia2的斜面I. Ia2. 1,直至将定位件I. Ia2与套口 2. I对齐,此时可取出外套筒。本实用新型提示,本实施例定位件I. Ia2的特征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中。
权利要求1.一种下降器,由芯轴和外套筒组合而成,所述芯轴上设置有上端头、下端头,芯轴下端设置有下吊钩口,上端头上设置有上滑绳口、下端头上设置有下滑绳口,在端头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套口、固定口,工作绳通过固定端固定在高处、经芯轴上端头的上滑绳口缠绕在芯轴上形成上绕绳,外套筒套接在芯轴的上端头、下端头上并通过所述定位件与固定口之间的卡合进行固定,人体固定在芯轴的下吊钩口上,其特征是,所述上绕绳再经过下端头的下滑绳口缠绕在芯轴上形成下绕绳、最后经外套筒的套口下垂至低处,所述芯轴上位于下绕绳的下侧设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轴孔、沿芯轴上下滑行的压绳件,所述压绳件具有从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压绳件的下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轴上、另一端压紧压绳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所述压绳件呈倒立的具有桶腔的桶状结构,压绳件套接在芯轴上,压绳件的轴孔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弹性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弹性件置于压绳件桶腔中,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桶腔内壁上并固定在芯轴上,在所述芯轴上设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可以通过压绳件轴孔上的缺口,所述卡位件与缺口错位时压绳件被固定,所述卡位件与缺口对齐时压绳件被释放向上滑行并压紧绕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压绳件上设置有供人手抓握的防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压绳件的桶腔内壁下端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所述固定件与限位件接触时阻碍压绳件向上滑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与压绳件的外表面上分别标注有指示芯轴卡位件与压绳件轴孔缺口互相对齐的标志;在所述外套筒上还标注有指示所述固定口水平位置的标志。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控制压绳件上、下滑动的摇杆组件,所述摇杆组件主要包括摇杆、连接摇杆与压绳件的连杆、支座、以及第一支轴、第二支轴、第三支轴,所述支座固定在芯轴上,所述连杆与摇杆通过第一支轴连接,所述连杆与压绳件通过第二支轴连接,所述摇杆与支座通过第三支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所述设置在上端头上的定位件具有一个斜面。
专利摘要一种下降器,为了解决棒式下降器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棒式下降器,在下端头下侧设置压绳件,在人手控制下压绳件做上、下滑行,当压绳件向上滑行后对芯轴上的绕绳进行挤压,绕绳摩擦力增大,人体停止下降;当压绳件向下滑行时绕绳不再被压紧,绕绳摩擦力降低,人体下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降器,不但可以作为建筑物外墙清洁、装修等施工时的悬吊工具,还可以作为建筑物消防救生、抢险或高空救生、作业时悬吊工具,还可作为人员空降时的专用设备。
文档编号A47L3/00GK202505265SQ2012201223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何少敦 申请人:何少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