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矫直机以及用于该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辊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3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式矫直机以及用于该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辊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金属板的辊式矫直机(Ieveler)以及用于该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辊单元。
背景技术
虽然在制造钢板等金属板的过程中实施轧制、冷却等,但是在这些工序中金属板产生弯曲或波浪形的变形。因此,以矫正这样的弯曲或波浪形的变形而使金属板平坦为目的,使用将多根矫直辊在上下交错状地配置的辊式矫直机。辊式矫直机以将上辊相对于下辊压入的状态、或者以将下辊相对于上辊压入的状态,使应该矫正的金属板通过,通过向金属板施加反复弯曲来使金属板的弯曲或波浪形平 坦化。在应该矫正的金属板的表面形成有氧化皮(scale :鳞片状的薄片)的情况下,在金属板的矫正过程中,剥离的氧化皮在金属板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辊中被压入金属板而在金属板表面产生瑕疵。因此,公开有如下技术,即在沿金属板的搬送方向邻接的辊之间配置空气喷射喷嘴,利用空气等的流体来将剥离的氧化皮沿辊的长条方向向外部吹飞(例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公平3-12972号公报但是,在辊端部侧存在承受辊的轧辊轴承座(chock)等,由于将氧化皮吹飞的空气等流体的流动与轧辊轴承座碰撞,所以暂时被吹飞的氧化皮的一部分向金属板侧逆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产生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被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吹飞的氧化皮向应该矫正的金属板逆流的辊式矫直机以及用于该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辊单元。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式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矫直辊单元,该矫直辊单元具有多个矫直辊,该多个矫直辊交错状地配置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的通板线的上下,并且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过的方式旋转;以及按压缸体,该按压缸体经由上述矫直辊按压金属板,上述矫直辊单元具有该流体流形成机构设置于沿金属板的通板方向邻接的矫直辊之间,并且在上述矫直辊之间形成将从金属板的表面剥离的氧化皮向金属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吹飞的流体流;以及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直辊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矫直辊,该多个矫直辊在矫正金属板的辊式矫直机中交错状地配置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的通板线的上下,并且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过的方式旋转,该矫直辊单元具有流体流形成机构,该流体流形成机构设置于沿金属板的通板方向邻接的矫直辊之间,并且在上述矫直辊之间形成将从金属板的表面剥离的氧化皮向金属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吹飞的流体流;以及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整流部件能够构成为,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附近,并且具有以使得上述流体流不与上述轧辊轴承座碰撞的方式将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的倾斜。并且上述整流部件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中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设置为一体。并且,上述矫直辊单元能够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上的多个上部矫直辊、以及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下的多个下部矫直辊,并且上述矫直辊单元至少在上述下部矫直辊设置上述整流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向外部引导用于除去氧化皮的流体流的整流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含有氧化皮的流体流朝向金属板侧逆流。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氧化皮再附着于金属板而在金属板产生瑕疵的情况。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式矫直机中的矫直辊单元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矫直辊单元的整流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辊式矫直机中的用于除去氧化皮的气流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用于除去氧化皮的气流的状态的不意图。符号说明I...壳体;2·..上框架;3·..下框架;4·..压下(按压)缸体;5·..上辊架;
6...上部矫直辊;7...上支撑辊;8...下部矫直辊;9...下支撑辊;10...下辊架;15、16. · ·驱动装置;17a、17b、18a、18b. · ·轧辊轴承座;19...整流部件;19a、19b. · ·倾斜部;
20...矫直辊单元;21...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2...第二空气喷射喷嘴;100...辊式矫直机;Ρ· ·.金属板(被矫正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侧视图,图2是其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棍式矫直机100具有壳体I ;设置于壳体I的内侧的上框架2 ;以及以支承壳体I的方式设置的下框架3。在壳体I与上框架2之间配置有压下缸体4 (也称作按压缸体4),在上框架2的下方,上辊架5被上辊夹紧缸体(未图示)吊起。另一方面,在下框架3上设置有下辊架1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压下”这个用语不仅是如图I所示那样朝下施加压力的情况,也包括如后面作为变更例说明的那样向上施加压力的情况。换言之,在本说明书中,“压下”这个用语能够置换为“按压”这个用语。在上辊架5与下辊架10之间设置有矫直辊单元20,该矫直辊单元20具有多根上部矫直辊6,在上辊架5下被上辊架5支承的方式配置;以及多根下部矫直辊8,设置于上部矫直辊6的隔着金属板P的轧制线的相反侧,并被下辊架10支承。在矫直辊单元20的金属板P的搬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设置有引导金属板P的引导辊14。在上部矫直辊6上,以沿上部矫直辊6的轴向支承于上辊架5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对上部矫直辊6进行支撑的短条的上支撑辊7。另外,在下矫直辊8下,以沿下部矫直辊8的轴向支承于下辊架10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对下部矫直辊8进行支撑的短条的下支撑辊9。压下缸体4借助上辊架5、上支撑辊7以及上部矫直辊6压下金属板P。另外,替代将上部矫直辊6压下的压下缸体4,也可以设置将下部矫直辊8压下的压下缸体。接下来,对矫直辊单元2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矫直辊单元20除了具有上部矫直辊6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外,还具有使他们旋转的驱动装置15以及16。并且,上部矫直辊6的驱动侧以及工作侧分别由轧辊 轴承座17a及17b支承,下部矫直辊8的驱动侧以及工作侧分别由轧辊轴承座18a及18b支承。在邻接的上部矫直辊6之间,沿金属板P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该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从金属板P的上方朝向金属板P、且朝向工作侧的倾斜方向吹出空气。另外,在邻接的上部矫直辊6之间设置有从驱动侧向工作侧吹出空气的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2。上述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以及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2作为气流形成机构而发挥作用。氧化皮被来自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的空气从金属板P的表面除去,通过来自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2的空气形成包括氧化皮的气流,氧化皮被向工作侧的外方吹飞。另外,在邻接的下部矫直辊8之间也设置有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以及从驱动侧向工作侧吹出空气的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2。在工作侧的外部设置有捕集被吹飞的氧化皮并进行集尘的集尘器23。另外,由于上部矫直辊6与下部矫直辊8交错状配置,因此实际上,上部矫直辊6之间的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1、22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间的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射喷嘴
21、22不能同时看见,但是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在上部矫直辊6之间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间双方均描绘出第一以及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1、22。在上部矫直辊6以及下部矫直辊8的工作侧端部,设置有使包含氧化皮的空气顺畅地流向外部的整流部件19。也如图4的立体图所示,在下部矫直辊8侧的整流部件19形成有具有朝向外侧上升的倾斜的倾斜部19a,该倾斜部19a以使邻接的下部矫直辊8之间的气流的流动不碰到轧辊轴承座18b而顺畅地向外部排出的方式引导被喷射的空气。在上部矫直辊6侧的整流部件19形成有具有朝向外侧下降的倾斜的倾斜部19b,该倾斜部19b以使邻接的上部矫直辊6之间的气流的流动不碰到轧辊轴承座17b而顺畅地向外部排出的方式引导被喷射的空气。接下来,对利用这样构成的辊式矫直机100来进行金属板P的矫正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从辊式矫直机100的矫直辊单元20的上游侧,以被引导辊14引导的状态将金属板P向矫直辊单元20侧供应,并将金属板P插入上部矫直辊6与下部矫直辊8之间。并且,通过利用压下缸体4进行压下,由上部矫直辊6和下部矫直辊8夹持金属板P,并利用驱动装置15以及16使上部矫直辊6和下部矫直辊8旋转,从而使金属板P在上述辊之间通过。因此金属板P被矫正而平坦化。[0033]在欲矫正的金属板表面形成有氧化皮的情况下,在金属板P矫正时剥离氧化皮,剥离的氧化皮被金属板P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矫直辊压入金属板P,从而在金属板表面产生瑕疵。因此,在邻接的上部矫直辊6之间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间设置第一空气喷射喷嘴21以及第二空气喷射喷嘴22,来沿金属板P的宽度方向并朝向工作侧吹飞剥离的氧化皮,从而抑制由于氧化皮而在金属板P产生瑕疵。但是,若不采取任何对策,在邻接的上部矫直辊6之间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间形成朝向工作侧的气流,则如图5所示,气流f与轧辊轴承座17b以及18b碰撞而弹回,暂时与气流f 一起被吹飞的氧化皮的一部分逆流到金属板P侧。因此,氧化皮再次附着在金属板P而难以充分抑制金属板P的瑕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整流部件19,如图6所示,以使得在邻接的上部矫直 辊6之间以及下部矫直辊8之间形成的气流,不与轧辊轴承座17b、18b碰撞弹回而顺畅地向外部流动。具体而言,在下部矫直辊8侧的整流部件19处,气流f被具有朝外侧上升的倾斜的倾斜部19a引导而不与轧辊轴承座18b碰撞地向外部排出,并且在上部矫直辊6侧的整流部件处,气流f被具有朝外侧下降的倾斜的倾斜部19b引导而不与轧辊轴承座17b碰撞地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氧化皮向金属板P逆流。进而,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氧化皮再次附着到金属板P而在金属板P产生瑕疵。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有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将矫直辊的上辊相对于下辊压下(向下按压)的装置,但是也可以将下辊相对于上辊压下(向上按压)。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部矫直辊6侧以及下部矫直辊8侧双方设置有整流部件19,但是也可以只在下部矫直辊8侧设置。而且,虽然将整流部件19与轧辊轴承座分别设置,但是也可以将整流部件与轧辊轴承座一体设置。即,也可以使轧辊轴承座具有整流部件的功能。而且进一步,使用空气作为吹飞氧化皮的流体,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流体。
权利要求1.一种辊式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矫直辊单元,该矫直辊单元具有多个矫直辊,该多个矫直辊交错状地配置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的通板线的上下,并且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过的方式旋转;以及 按压缸体,该按压缸体经由上述矫直辊按压金属板, 上述矫直棍单元具有 流体流形成机构,该流体流形成机构设置于沿金属板的通板方向邻接的矫直辊之间,并且在上述矫直辊之间形成将从金属板的表面剥离的氧化皮向金属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吹飞的流体流;以及 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式矫直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上述整流部件设置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附近,并且具有以使得上述流体流不与上述轧辊轴承座碰撞的方式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的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式矫直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上述整流部件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设置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矫直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矫直辊单元具有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上的多个上部矫直辊、以及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下的多个下部矫直辊,并且上述矫直辊单元至少在上述下部矫直辊设置有上述整流部件。
5.一种矫直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矫直辊,该多个矫直辊在矫正金属板的辊式矫直机中交错状地配置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的通板线的上下,并且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过的方式旋转, 该矫直棍单元具有 流体流形成机构,该流体流形成机构设置于沿金属板的通板方向邻接的矫直辊之间,并且在上述矫直辊之间形成将从金属板的表面剥离的氧化皮向金属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吹飞的流体流;以及 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直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上述整流部件设置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附近,并且具有以使得上述流体流不与上述轧辊轴承座碰撞的方式向外部引导上述流体流的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直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体流的下游侧端部上述整流部件与支承上述矫直辊的轧辊轴承座设置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矫直辊单元具有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上的多个上部矫直辊、以及配置于上述通板线之下的多个 下部矫直辊,并且上述矫直辊单元至少在上述下部矫直辊设置有上述整流部件。
专利摘要辊式矫直机(100)具备矫直辊单元(20),其具有多个交错状地配置于应该矫正的金属板(P)的通板线的上下、且以一边夹持金属板(P)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过的方式旋转的矫直辊(6、8);油压式的按压缸体(4),其经由矫直辊(6、8)按压金属板;驱动装置(15、16),它们使矫直辊(6、8)旋转而使金属板通过,矫直辊单元(20)具有流体流形成机构(21、22),它们设置于沿金属板(P)的通板方向邻接的矫直辊(6或者8)之间,在矫直辊(6或者8)之间形成将从金属板的表面剥离的氧化皮向金属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吹飞的流体流;整流部件(19),其向外部引导流体流。
文档编号B08B5/02GK202621635SQ2012201439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青山亨, 吉村信幸 申请人:钢铁普蓝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